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张大千书法因其强烈的个性特色被誉为"大千体","大千体"受清末民初碑学书法实践的深刻影响。碑学书法的意趣与大千情性契合。张大千接受碑学书法的影响当在拜师曾熙、李瑞清以后。其拜师曾熙、李瑞清学习书法,动因较复杂,且时间均在1919年。张大千研习碑学书法经历了三个阶段:直接取法曾李二师阶段;遍临"三代两汉金石文字,六朝三唐碑刻"阶段;由博及专,以《瘗鹤铭》、《石门铭》为基础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千体"阶段。  相似文献   

2.
二千余载只斯僧:艺术大师石涛石涛(1641-约1707),俗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藩靖江王朱守谦后裔,朱亨嘉子。1645年后削发为僧,法名原济,一作元济。小字阿长,字石涛,号大涤子、清湘遗人、瞎尊者、苦瓜和尚等。石涛擅花卉、蔬果、兰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其画力主搜尽奇峰打草稿,一反当时仿古之风,其画构图新奇,笔墨雄健纵姿,淋漓酣畅,于气势豪放中寓静穆之气。书法工分隶,并擅诗文。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高僧。石涛在绘画艺术上成就极为杰出,齐白石评价石涛的艺术成就,认为二千余载只斯僧。画家吴冠中说:西方推崇塞尚为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的贡献属于发现了视觉领域中构成的规律。但石涛的感受说则是绘画创作的核心与根本,他这一宏观的认识其实涵盖了塞尚之所见,并开创了‘直觉说’‘移情说’等等西方美学立论之先河。这个17世纪的中国僧人,应恢复其历史长河中应有的地位:世界现代艺术之父。事实是石涛的艺术观念与创造早于塞尚二百年。  相似文献   

3.
一个画家艺术风格的形成,是由各种主客观因素决定的。本文浅要介绍了清初四僧(弘仁、残、八大山人、石涛)生平和创作经历,重点分析了清初四僧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各自杰出的艺术成就,并初步探讨了清初四僧艺术个性与共性。  相似文献   

4.
石涛的绘画艺术是辉煌的,从他的的影响范畴来看,他不仅以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画家,又对中国绘画的发展和绘画理论的丰富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石涛晚年绘画作品的墨法、笔法、构图、书法等方面的梳理与总结,可以看到石涛的画风"笔无定姿",他能够根据客观物质的各种形态、质地、面貌的不同,画出各种物象的变化且不为俗套.  相似文献   

5.
石涛是清初力主革新的艺术大师,他杰出的艺术成就对他所处的时代及其以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除了绘画书法本身的影响之外,主要体现在他的艺术思想上。他的艺术理论《苦瓜和尚画语录》是我国传统美学理论的重要著作,辩证地看待石涛的影响,全面地理解石涛的绘画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对待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从而能够正确指导我们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6.
张军民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10):F0002-F0002
张军民教授,现任哈尔滨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政协委员。他不仅是著述甚丰的中国民主党派与统一战线历史研究的专家学者,而且酷爱书法绘画,尤其钟情水墨兰竹。他师法清代郑板桥、石涛等大家,多年不辍,得其神韵。[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李瑞清是清末民初著名的书法家、美术教育家,辛亥革命后自署“清道人”。李瑞清与著名书法家曾熙乃至交,辛亥革命P~--.k鬻书海上,时有“南曾北李”之誉。二人共同开门授徒,形成盛极一时的“曾李同门会”。国画大师张大干即师出曾熙和李瑞清。本文以年谱简编的形式,对清道人李瑞清一生的主要行事进行了必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8.
石涛作为清初四大高僧,是清代山水画的杰出代表,特别是他所著的《画语录》,全篇充满了自我的宣言。石涛《画语录》中自我情感产生的渊源主要包括心学和禅家,加之当时提倡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使石涛的《画语录》中自我情感的突出成为必然,石源画语录的主要思想乃是强调自我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正高翔(1688-1752),字凤冈,号犀堂、樨堂、西堂、西唐、山林外臣、西唐山人等,清代画家,江苏扬州人。其诗、书、画、印皆精,擅花卉、人物佛像,尤擅园林小景。山水师法弘仁、石涛,笔墨简练秀雅、清新古拙;花卉多从写生中来,清疏苍润、简朴淡雅。高翔在"扬州画派"群体中,是一位具有全面修养的诗人、书法家、画家。《国朝书画家笔录》中评高翔:"精八分,工缪篆,晚年右手废,以左手书,字奇古为世所重。"其晚年左手所书书法,个性独特,  相似文献   

10.
对石涛美学思想的研究自20世纪中叶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其中最具学术意义的是关于“一画”论的研究和论争,因为石涛在《话语录》开篇就提到“一画”,而“一画”的命题也贯穿于整个《话语录》中。究竟“一画”是什么?已经成为研究石涛艺术思想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差不多每一位研究“一画”论的学者都会在研究中得出自己独到的结论。面对如此纷纭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石涛的生活跌宕起伏,入世、出世、顿,浯,对儒、道、佛的哲学思想兼容并蓄,所以“一画”论中的“一画”是具有多义统一性的。  相似文献   

11.
正石涛(1642-1707),广西全州人,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清初"四僧"之一。其工书法,能诗文,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晚年定居扬州。山水师法宋元诸家,书画中注入了强烈的个人情感,风格极为突出,注重实景写生,对景物有概括性的描绘,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辅导》2010,(34):F0002-F0002,F0003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令陕西西安)人。在他年少的时候,家里贫穷,就用笔醮黄泥水在墙上练字,初学习褚遂良的书法.后师从张旭研习书法并得其笔法。庄颜真卿的书法历程中,他不断研究初唐诸家书法.汲取众多名家书法精华,创立了颜体书法。  相似文献   

13.
对于石涛的艺术及其影响的研究,有清以来已经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理论与学说.但是,一些西方现代艺术家"发现"石涛之后,又从他们的角度进行了新颖的、富有意义的解读.面对新意识的冲击,如何把我们的传统认识与这些外来的、新鲜的理解相比较、相融合,就意味着如何让传统在今天的世界重新获得活力的课题摆在了面前.  相似文献   

14.
山西师大中国书画文化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是以书法学研究与教学为主的科研教学机构。成立五年来,书画所由最初的仅有两名专职教师,发展成为拥有6位专职教师、12位兼职教师、20位学术顾问和客座教授的科研教学机构。目前,书画所已有专职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1名,助教1名;专职硕士生导师2名,兼职硕士生导师2名。教学方面,书画所目前已具备书法方向本科生和硕士生招生资格,已招收书法本科生一届27名,书法硕十生两届21名。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作品在省内书法展中多次获奖,有多种论文及书法作品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多次举办师生书…  相似文献   

15.
《滁州学院学报》2018,(1):49-52
为进一步推进对晚清名臣翁同龢书法艺术的研究,概述了翁同龢生平及艺术成就,继而提出问题,运用文献法、图版法对翁同龢书法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特点及成因进行梳理:通过科举需要及文人思想对翁同龢前期书法风格的影响,剖析了翁同龢前期以"馆阁体"为主的书法风格;通过取法、用笔、结构、章法等方面的分析,指出了翁同龢后期表现的尊碑崇古、用笔朴拙、结构跌宕、章法灵活的书风特点;最后,在梳理翁同龢书法风格的基础上探寻其书风形成原因,得出了晚清"尊碑重颜"的书坛发展导向及翁氏家族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翁同龢书法风格形成的两大重要因素。为翁同龢书法艺术研究进行了一定的补充与尝试。  相似文献   

16.
范淑华 《广西教育》2022,(13):34-36+43
本文针对当前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的专职师资不足、对书法教育认识不到位、教学条件跟不上等问题,结合本校实际,提出培养专职书法教师、明确书法教育学科定位、改善书法教育环境等对策,从而提高学校书法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刘熙载是晚清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其书法批评思想也非常丰富,其中包括法古能变、书如其人、中和可经、不工之工和意法相成。这些书法批评思想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和子由·送春》@苏轼!宋 @石涛!清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揖》是晚清最重要的书法理论专著,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总结了碑学的理论和实践,使碑学成为一个流派,从而影响了整一代书风,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辟混沌收尽鸿濛──论石涛“一画”论的美学思想孟方石涛(公元1642-约1718年),本姓朱,名若极,为明代宗室(朱元璋长兄靖江王的后裔)i明亡后出家,法名原济、道济,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道人等。坎坷的身世、曲折的经历形成了他复杂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