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9):113-128
特殊教育治理的核心是政府与多元组织间的互动、合作与共生。文章基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S省域内特殊教育学校社会网络的可视化、中心性、凝聚子群以及网络规模、关系强度、网络构成等发现,特殊教育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有: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模式落后,功能定位不清;社会组织的特殊教育参与意识淡薄,政府未明确特殊教育学校的权责范围;政府特殊教育治理模式单一,现代化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等。可以通过政府部门转变特殊教育治理模式,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特殊教育多元主体协同共治,营造支持特殊教育的社会氛围;特殊教育学校转变管理理念,明确自身功能和职能定位;推动特殊教育治理信息化,实现资源开放共享和协同发展等策略推进特殊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所学校,学校校长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在治理学校中的价值,并拟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邀请专业策划机构到校诊断、咨询。可是,策划机构经过一个月完成的理念、设计方案,却在学校实施中屡屡受挫:师生对理念条目的理解存在分歧;学校提出的理念与实际行动不一致;外来参观的专家及同行褒贬不一;校长推进文化建设的努力备受压力等等。产生上述困境,脱离基础、生造文化、强行嫁接文化设计和实践是根本原因。在文化设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质量,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是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我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发现我国培智学校课程已初步形成体系与特色,体现了以生活化为导向、功能化为范式、校本化为依据、课程综合化、教学建构化的特征。我国培智学校课程实施面临“生活化”理解误区、功能性课程范式制约、管理体系不畅等困境。建议我国培智学校进一步更新课程观念,激发培智教师主体性,并加强教育督导以促进培智教育提升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强国建设图景中,特殊教育是教育领域补短板、强弱项的兜底工程。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走中国式特殊教育现代化道路,需要把握特殊教育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表征。其内在逻辑包括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理论逻辑、从普及走向普惠的历史逻辑,以及聚焦优质均衡的现实逻辑。其基本表征包括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学科融汇、场域融合、制度托举和文化自觉。建设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需要补齐特殊教育作为“三段一类”教育的短板,摆脱特殊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困境。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雯 《教育探索》2006,1(11):15-17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无论是从学校自身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学校文化都是一种重要的力量,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从学校管理实践的角度看,应主要探讨建设学校文化的三个问题第一,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第二,从哪里着手建设学校文化;第三,校长如何领导学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综合工程,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一种整体推进的观念和策略模型。依据文化发展理论所涉及的三对要素,学校文化建设的六面体模型包括材料、理念、主体、方法、结构、目标诸多面向。这要求学校文化建设做到: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发挥区域文化优势;明确文化使命,实现文化转型;尊重文化主体,发挥人的创造性;探索文化路径,倡导特色发展;理解文化结构,实现系统内化;铸造文化品牌,共享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于1987年,是甘肃省最早的特殊教育学校之一。多年来,李晓军校长积极探索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实践文化立校兴校之路。在办学治校过程中,李晓军校长以文化建设为引领,明确办学宗旨,推进课程育人,提高管理质效,不断提升办学品质,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江西省特殊教育学校网络资源建设与使用情况,对江西省60所特殊教育学校的60名学校管理者、200名老师进行特殊教育学校网络资源现状问卷调查。调查表明:江西省网络资源建设已经逐步推动;网络资源内容具备,但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老师愿意使用网络资源教学,但是使用手段不高;网络资源对教与学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帮助;老师们对网络资源评价是正向的,但普遍认为缺少优质的特殊教育网络资源。有必要制定特殊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的措施及评估标准,借助高校力量推动特殊教育网络资源建设与应用人才培养,加大经费投入建设特殊教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9.
黄可 《中国教师》2012,(19):18-23
<正>为了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关于"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不断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深入开展特殊教育研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等意见,为我国特殊教育工作者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学习特殊学校的先进办学经验,了解专业前沿动向,进行学术交流,树立正确的特殊教育观念,促进各地特殊教育学校良性发展,推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我国首届中国特殊教育高峰论坛于2012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在江西省上饶市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加强高等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加强现代化高等特殊教育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指出要强化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良好的特殊教育师德三种素质,培养学术大师、教学大师、“双师型”教师三种人才.树立以人为本、教学为本、持续发展二三种观念。  相似文献   

11.
学校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场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度发展,学校教育中传播谁的文化,传播怎样的文化,类似问题已经成为众多学者探讨的重要内容。对"地方性知识"理性的解读可以丰富知识体系的建构,对于地方课程文化的建设不但可以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也可以为农村学校乡土教材建设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李飞 《中学教育》2010,(7):47-51
由于我国特有的组织结构、文化特色、领导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领导力的开发遭遇如下障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影响;科层式的学校内部组织结构;校长“权力”观念的制约;消极竞争的教师文化;教师时间、精力的有限性;教师的不自信、缺乏经验。为此,从“可为”出发,校长应转变教育观念;创建教职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清晰、明确的愿景;形成有利于学习、共享、信任的组织文化;不断创造平台,从多元渠道促进教师领导力的开发;激励机制的完善,让教师的努力“很值得”;变革日常教学管理制度,给教师一定的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变迁和西方道德教育的现状进行考察,对我国中小学学生价值观变化及学校德育环境进行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我们从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班级建设、环境优化和教师专业发展诸方面展开了重建学校德育的尝试,并提出若干尚待深究的问题。我们的研究主要围绕如下相关联的核心问题展开:(1)我们处于什么样的价值多元背景下,这一背景的由来如何?(2)中小学学生身处这样的背景,价值观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的环境原因是什么?(3)要应对这样的变化,学校德育应如何进行重建?(4)这样的背景及学校德育重建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哪些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孝"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感恩教育实践探究,中小学将形成包括一个体系、两个融合、三个层次、四个境界在内的具有德育特色的基础教育学校文化,并立足于感恩教育的五个维度探索出生命教育中的"孝"文化建设的六大有效路径,从而积极培养学生"孝行天下"的良好品德。  相似文献   

15.
乡村中小学文化建设对乡村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影响着乡村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使得乡村中小学文化建设,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和困难。加强乡村中小学文化建设,一是要建立共同愿景,培育共同价值观;二是要建构教师文化,生成乡土情怀;三是强化制度约束,养成文化自觉;四是要根植乡土文化,形成学校个性。  相似文献   

16.
民族教育及其学校教育机构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学校教育培养人的使命与文化发展是不相矛盾的,学校教育是发展文化的基础.由于民族学校文代使命的特殊性,必须通过学校文化建设传递和延续民族文化,具体通过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活动和文化环境建设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17.
PCOLT模式认为,学校文化的三种文化特质——专业共同体、组织学习以及信任,都与学生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PCOLT模式强调,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发挥校长作为文化变革驱动者的作用,应该通过专业共同体强化教师之间的信任,应该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应该加强与地方政府、社区之间的联系。PCOLT模式可以为我国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积极启示:通过提高校长文化领导力促进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发展教师专业共同体促进学校文化建设;通过提升群体意识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反思性学校组织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具有探究、合作和开放等特征。由于缄默文化、个人主义文化和保守主义文化的存在,导致了反思性学校组织文化长期处于失语境地。学校组织文化包括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由此,反思性学校组织文化的建构也应当涉及这两个层面,即学校领导和教师既要转变观念,又要共同建构相应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集团化办学现已成为各地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主要抓手,而促进集团校教师专业发展亦将成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实地考察了江苏省一所集团化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研究结果显示:行政力量、多元文化价值和人格魅力是影响集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促成教师在观念、实践方面的转变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转变。以“教师转变”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成机理为:中介变量支持教师转变、“双环”驱动教师转变和规则因素全程影响教师转变。依此,集团校教师要融入学校文化生态,增强在诸多规则间的判断力,实现自身的转变;学校要把脉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促进各校区间的沟通,为教师转变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