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早在20世纪80年代,针对语文教学长期偏重语言分析的机械训练,漠视人文内涵的弊端,语文教育界展开了人文性与工具性之争,这场争论由"科学主义,还是人文主义"发端,结果是语文教学大纲确定语文课程性质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保留到新课程的语文课程标准.从目前新课程实施的现状看,有必要提倡"简约主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争论,一直存在着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钟摆”现象。新课标将语文课程定性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者不可偏废。但是近年来,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强化人文性的感悟,把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情感意蕴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唯一或主要的工作,淡化了工具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力度,将“学会”窄化为“读懂”。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目的、内容、方法以及效果等。弄清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要前提,直接关系到语文教育的方向,因而多年来语文的性质一直成为关注与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后,人们对语文的基本性质进行长期的、多次的争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得到人们的认可,所以新课标把它定义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指出了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情感熏陶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呼声日渐高涨,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倾向渐占上风。时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掘人文因素,渗透人文思想,把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育界,对于何谓语文课程性质的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断:本文从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立论.分别论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最后从二者的关系中得出结论:语文课程的陛质,只有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全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秋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实验,到今秋已进入第四年了。今年秋季将有2576个县(市区)实施新课程,约占全国总县数的90%,新课程已经从实验阶段进入推广阶段。2005年秋,全国小学、初中的起始年级将全部进入新课程。二我们要准确领会课标倡导的先进理念,在课标的指导下,把语文课改,特别是语文教改推向前进。针对以往语文课程、语文教学的弊端,大力改进语文教学。1.针对对语文课程性质、特点的认识摇摆不定的问题,在教学中要准确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通过教学正确诠释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针…  相似文献   

9.
1.和谐语文需要创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应用。根据国家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小学语文课程最基本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的教学目标包括语文素养和人文熏陶的和谐统一,包括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必须要营造和谐语文的教学氛围。和谐语文的内涵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传统语文教学注重功利性,或偏重于工具性,  相似文献   

10.
第一,语文课程的性质到底该如何定位,如何把握?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性质争论由来已久。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当前最具权威性的一个总结。对于这种总结,语文界仍然有不同的意见。如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因为语文课程教授的汉语是学生的母语,所以语文科目对于学生来说就存在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对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掌握,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将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学习,能够极大地提高小学语文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呼声日渐高涨,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倾向渐占上风。时至今日,语文知识教学仍处于尴尬境地。到底需不需要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3.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由“惟工具”论到“工具—人文统一”论语文课程性质观是语文教育观念的基础和核心,统帅着语文教育的全局。语文教育界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讨论和研究乃至争论从来没有间断过,从1992年到2000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来看,语文课程性质经历了一个由“惟工具”论而“文化载体”论继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继承以往《大纲》的合理成分,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高度来界定语文课程的性质。至此,有关语文课程性质的争论跳出了非此…  相似文献   

14.
钱国芬 《教师》2011,(18):55-55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掘人文因素,渗透人文思想,把握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后,素质教育的思想渐渐深入人心。因此,社会对人的素质的每一种需要都会不同程度地在课程中表现出来。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它是决定语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根本依据。我们只有认清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科学阐述,解决了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性质问题上存在的文与道、思想性与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之争。事实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从语文学科性质的演变 ,看教改的新发展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位 ,关系到语文教学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问题。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纵观建国以来颁布的各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是强调思想性 ,摒弃工具性(1956年大纲)。二是独树工具性 ,摒弃思想性(1963年大纲)。三是强调思想性 ,兼顾工具性(1978年、1987年大纲)。四是强调工具性 ,兼顾人文性(2000年大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称“新课标”)明确规定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种基础工具 ,又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作了新的表述 ,代表了现阶段对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担负任务的新要求 ,“突出了语文教学丰富内涵和多重教育功能 ,突出了语文教育在人的终身发展中的奠基作用”。 (引自《语文课程标准》)对此 ,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有必要转换视角 ,重新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 ,并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效地实践。    一、从素质教育要求来认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  相似文献   

19.
陈登山 《新疆教育》2012,(18):209-20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的灵性,包涵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强调人的自我完善,注重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呼唤人文情怀,凸显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它是决定语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根本依据.我们只有认清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科学阐述,解决了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性质问题上存在的文与道、思想性与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之争.事实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必须弄清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