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代是我国文言小说发展的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文言小说发生了叙事角度和叙事方式的转变,本文从叙事演变的角度出发,结合宋代文言小说的实际,对宋代文言小说的叙事演变进行简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关注的是唐代文言小说与唐代诗歌之间的密切关系,揭示了唐代文言小说中浓郁“诗人气”背后的种种渊源:唐世风尚的推动,小说文体本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指出了“诗人气”在不同类型唐代小说中的不同表现。以此来理解和把握唐文言小说的精神内质,发掘唐文言小说别样的美学意蕴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宁稼雨教授的古典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从文化的一般层面上研究文学的文化蕴涵;从文化的某一特定视角进行文学的深层研究;把文学的文化研究引入到古典文学主题学的研究领域。宁稼雨教授对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研究主要表现在文言小说史研究和文言小说目录学研究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比较研究近年来状况活跃,在文言小说内部的比较、与白话小说的比较、新角度新方法的运用、与国外小说比较等方面,成果丰硕。这些成果为人们准确理解和把握《聊斋志异》提供了新的视野与角度。  相似文献   

5.
文言笔记小说和杂著是宋代话本小说题材的主要来源。题材的选择和加工由小说伎艺人承担,宋代的书会才人是否参与了话本的创作很值得怀疑。小说伎艺人既是话本的加工者又是演出者,一方面使得小说伎艺反映生活迅速、生动活泼,另一方面又阻滞了小说伎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创作和接受群体的扩大,直接导致了宋代文言小说产生雅俗分流的局面,既有沿袭唐人高雅路线的篇什,更出现了大量带有市井气息的通俗之作,这也影响了明清文言小说的发展格局,使得文言小说走出了狭小的士人圈子,逐渐与白话小说相交融.  相似文献   

7.
公案题材的作品在中国历代作品中都有所涉及,但直到宋代公案才作为小说的一个门类被正式命名.就从宋代开始,详述宋元、明、清三代最具代表性的公案小说文体和作品:宋元公案话本及文言公案小说;明代公案小说集及拟话本公案小说;清代侠义公案小说及<聊斋志异>.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展现了公案小说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时代特征,将公案小说...  相似文献   

8.
文言小说的创作动机是复杂多样的,“劝诫教化”就是其中之一。它从文言小说的诞生之日起,就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发展至宋代,终于成为普遍创作动机之一。重视小说的教化作用,对提高小说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过分强调这一动机,对小说的发展又起了极大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素志 《江苏教育》2023,(46):92-94
<正>“文以载道”。文言小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思想及育人价值。新课改对文言阅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学生要能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体会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多年来,我在文言小说阅读教学研究上勤于思考,积极探索,从个人痴迷文言小说阅读,到汲取文言经典智慧服务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素养提升,再到推广应用教学成果,逐渐成长为一名学有所长、研有方向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0.
论宋代小说伎艺的文本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醉翁谈录》是宋代说话伎艺人的专业用书,其收录的传奇体文言曾是宋代小说伎艺的语体形态。不仅说话伎艺的语体形态从宋到元明有一个进化累积的过程,小说伎艺的演出程式也有一个进化累积的过程:在叙事体式上,与唐传奇相比,宋代小说删繁就简,掺入大量诗词,模拟细节进一步加强;在演出程式上,宋代小说伎艺虽然形成了某些“举断摸按,师表规模”,但是还没有形成后日所谓“入话”、“正话”、“散场”等程式。  相似文献   

11.
宋代苏轼题材小说内容驳杂,形式多样,苏轼题材小说分为文言和通俗两类。苏轼题材的文言小说以诗话词话、言行、轶事占据主要位置,重事实,轻发挥,叙述风格冲淡简约的特点;苏轼题材通俗小说具有市井气息浓厚、活泼却不免浅陋、多改编、增益自其它作品,新作不多、数量不多,内容有限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对六朝及唐五代时期文言小说佚文的整理,从两宋时期就已开始,但真正取得较大成就是在明清时期及建国前后。同时也留下了不足之处,如版本的选择、前人辑佚成果的运用和误辑等。并且辑佚工作中在求备、求真、对佚文的校勘注释和对与辑佚相关的文献考索等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3.
按照现代学科分类,唐代文言小说研究归属于文学研究领域,唐代科举制度研究则划归于历史学研究范围,因此文史两学科的研究者往往习惯于在各自的领域内选题爬梳,较少跨出学科边界,专题性研究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的关系,深入检讨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制度文化之间的关系。令人可喜的是,俞钢《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一书的问世,以其难能可贵的驾驭跨文史两学科研究的深厚功力,对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的关系进行了专题性的探讨,不仅为我们分析唐代文言小说繁荣  相似文献   

14.
唐传奇的发展形成了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高峰时期,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在经历了这样的兴盛局面之后,传奇小说在宋代的发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成就方面,都与唐传奇相去甚远。虽然也出现了一些优秀之作,如《谭意歌传》等,但其成就并不能掩盖宋代传奇发展衰微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5.
南宋大学者洪迈编纂的《夷坚志》是中国文言志怪小说中最大的一部,是宋代文言小押说的代表。因其卷帙庞大,不便披览,宋代就有了几种选本,叶祖荣的《分类夷坚志》即为其一。因宋以后《夷坚志》散佚太多,因而叶本就成为通行本。叶本在《夷坚志》的版本、校勘,辑佚、补证方面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在中国小说分类学上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宋代苏轼题材小说内容驳杂,形式多样,苏轼题材小说分为文言和通俗两类。苏轼题材的文言小说以诗话词话、言行、轶事占据主要位置,重事实,轻发挥,叙述风格冲淡简约的特点;苏轼题材通俗小说具有市井气息浓厚、活泼却不免浅陋、多改编、增益自其它作品,新作不多、数量不多,内容有限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论宋代文言小说中的果报题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文言小说中果报题材作品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其中大多数作品是借中国传统因果报应观念或佛教轮回果报学说的形式,来表现儒家道德伦理的实质内容,以达到劝惩教化的目的.宋代文言小说作者这种强烈的劝惩意识,与时代对文学教化功能的重视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文体概说】唐传奇之后,中国的小说再一次出现了断代,也就是说中国的文言小说被中止下来,直到清代蒲松龄、纪晓岚等人的出现,才又一次把文言小说衔接起来,而且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把中国的文言小说推向了顶峰。关于中国古白话小说的出现和发展,首先应该从宋话本说起。宋话本是宋代城市生活的产物,它源于城市,是市井平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宋代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中就真实地展示了宋代东京街市上,民众聚集听说书的画面。从画卷上观察,长街上“王员外家”对面的屋檐下,就聚集了许多听说书者,而在不远的“孙羊店”侧,俨然又有一位盲艺人…  相似文献   

19.
明代中叶吴中地区形成了以沈周与都穆为中心的文言小说作家群,他们相互交往密切、客谈风气浓厚,为文言小说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环境;他们好奇尚怪的心理催生了一大批志怪小说;互相延誉、互题序跋的热情促进了小说的传播;对吴文化的认同使得小说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他们的文言小说成了明代文言小说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剪灯新话》是联结唐传奇和《聊斋志异》的一座桥梁,是一部开明代文言小说先河的作品。作者在创作该小说集的过程中,特别是其中的婚恋题材小说,有意识的吸收了宋代话本小说的营养。可以从爱情观、情欲观、故事情节三个方面阐述《剪灯新话》中婚恋题材的话本小说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