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光 《教育艺术》2004,(5):33-33
《远征新时期作品选集》就要出版了,为妻的我建议请一位名家为他写一篇荐介,可他执意要我来写,他说:“你是我的第一个读者,我是用心来写,你是用心来读。”当时,我好感动!  相似文献   

2.
儿子正读初一,老师说他看问题常有独到之处,受此鼓励,为父的我打定主意:让他多看看《杂报》。当我将新年的第一张《杂报》交到他手里时,叮嘱说:“好好看看人家是怎么看问题的。”第二天他晚自习回家,来不及换鞋,就捧上了日记本,说:“老爸,我写了篇杂,瞧我是怎么看问题的。”我不屑地说:“只看了一张《杂报》,就写起杂来了。”接过一翻,一个蛮有杂昧的题目赫然在目:《教育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一位初中语老师曾让我给他复制哀乐磁带,说讲《周总理,你在哪里》时用,我当时的第一感觉是:课堂放哀乐,合适么?无独有偶,不久又读到一篇《(周总理,你在哪里)说课稿》(陕西师大《中学语教学参考》1999年10期),再次遭遇哀乐。教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中讲述了他“创设情景”的方法:“上课时讲桌上铺着洁白的桌布,摆上一瓶淡雅的花,轻放低沉的哀乐,  相似文献   

4.
“一枕黄粱梦”浙江方伯荣“小明,你在看什么呀?”我见小学五年级学生张小明拿了一本刚出版的《人民警察》(1995年第6期),看得津津有味,便问道。他正看得入迷,头也不抬:“阿叔说有一篇恐龙蛋的故事。”他说着指了指照片。我瞥见一篇《恐龙蛋在出境前截获》,...  相似文献   

5.
永运的森林     
杨朔是散文大家,他所写的散文都是精典之作。《荔枝蜜》一文被选入中学生课本,更是堪称典范之作,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当我正在说这篇散文怎样美的时候,一个学生私下里说:“这不是没有缺点”我于是停下来问他有什么缺点?他说:“文中‘我’与养蜂员老梁的对话就写得很呆板.你说,我说,一点变化都没有。”我一想,这  相似文献   

6.
“一字师”     
阎焕东 《科技文萃》2001,(2):185-186
最近我正准备出版一本关于老舍的书,其中引了老舍在抗日战争前夕写的一篇小传,题为《著者略历》,全文不过400字,却精当简括,幽默风趣,很能体现老舍为人为文的风格,是一篇妙文。但文中有句话却令我颇费周折:“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这“三百千”指的是什么?我查了手边的工具书,包括《辞源》、《辞海》等,都没有“三百千”这个条目。于是我便怀疑可能是印错了,或者也可能是老舍的手误,后来的编辑将错就错,一直错了下来。我这么想依据有二:一是就在这篇“小传”中,老舍的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被印成了“《火车头》”,这肯定是错的,说明印错是常有的事,可做旁证;二是“三百千”我以为可能是“三百篇”之误,而“三百篇”则是人们所熟悉的,本是《诗经》的代称,老舍在此扩而大之,借指古典文学,说“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既简单明白又幽默含蓄,且与全文风格一致。我的怀疑不能说没有道理。 但我心里总不踏实,还想得到进一步确认。说来也巧,前些天的一个小型聚会上,我正好同舒乙同志坐在一起,于是我便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我先说明了那句话的出处和问题所在,跟着说了我的想法,我说:“‘三百千’是什么意思呢?哪儿都查不到。所以我想可能是印错了,或者是老舍先生的笔误……” “那怎么会?!” 舒乙本来一直在听我说,这时突然插了一句,打断了我的话。 “怎么不会呢?”我争辩说:“就在这篇‘小传’中,后面就把《火车集》印成了《火车头》。”  相似文献   

7.
1月18日晚上,我来到快乐作文班,刘老师把我叫到跟前,拿出了2003年1-2期合刊的《少年作文辅导》,翻到第八页问道:“宇航,这篇《我也受贿了》是他抄你的,还是你抄他的?”我一看,天啊!这不是我写的那篇登在2002年第11期《作文报》上的作文《我受贿了》吗?除了题目多了个“也”字之外,文章内容几乎一字不差。顿时,我急得直摇头,气得直摆手,大声说:“是他抄我的,上面还有您亲笔改的地方呀!”刘老师笑了:“你回座位去吧。”唐丹阳同学,你为何要这样?你为何要这样呀?是为了“功名利禄”,还是为了在别人面前…  相似文献   

8.
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有一个镜头在回放。那是在我上《西门豹》这课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时的一个情景:当时,我是借班上课,为了鼓励人人参与,人人动口,我叫了一位并未举手的男同学来扮演老大爷,读老大爷说的话。那位男同学害羞地摇了摇头,我亲切地对他说:“请你来试试,你肯定能读好。”他只是摇头,笑着说:“我不敢。”我耐心地说:“你肯定行的,同学们都相信你。”  相似文献   

9.
上午上班时,办公室的陈老师说,他从《读者》上读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大致是说:如今这社会,谁如果觉得离了自己地球就不转了,那他肯定是一个“神经病”。听了陈老师的话,我暗暗告诫自己:以后在单位千万别把自己当回事儿!  相似文献   

10.
作在1947年7月1日答《艺知识》编问中说:“我写《背影》就因为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二般无二,我这篇只是写实。”  相似文献   

11.
工人演讲家冯守民同志其事迹曾刊在本刊2000年第7期。在退休以后七年时间里,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声音传遍长城内外,讲了700多场,听众达到30万人;演讲辞编成了一本书,叫《岁月如歌》;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还给他播了专题节目,因此,人们都说:冯守民的演讲里边有艺术。那么,冯守民演讲的艺术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真话、真情、真理1.真话有人听。冯守民演讲,不说假说,说真话。这是冯守民从第一次步入演讲台,就抱定的一个信念,也是他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他在《我爱夜班》这篇演讲中客观地讲道:“那么说上…  相似文献   

12.
这一天,在我校实习的小陈老师批改学生作文时,突然生气地对我说:“李老师,吴明明同学太不像话了,他的这篇作文全是从《段·篇·章》书上抄来的。”我接过来一对照,果然是抄袭的。小陈老师问:“李老师,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我想听听他的意见,便反问道:“你说该怎么办?”他说:“下课后我就去找他,不仅要他承认错误,严肃地批评,还要责令他重写。  相似文献   

13.
在1926年8月,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出版了,收集了1924年至1925年的11篇小说。鲁迅在后来的《彷徨》的扉页上,题写了一首五绝:“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是他当时自感孤军奋战的寂寞心情的写照,也是他当时彷徨四顾,矢志不渝地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艰辛历程的记录。鲁迅曾说  相似文献   

14.
申文自侃     
3月22日,打电话去《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编辑部时,才知编辑老师寄给我的关于“十佳点击”的约稿信已有三四个月了,而我却没收到。编辑老师告诉我需寄哪些材料,很详细地说着,我觉出了他对我的关心,心底不由有一丝感动。说起来你也许不信,我长这么大还未见过铁路,未乘过火车,未坐过轮船,至今我还是个未见过世面的“乡巴佬”,足迹没出过家乡永州地区。尽管“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在此贬居十年,留下了《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千古名篇,但这里仍然是一座偏僻闭塞的小城。前几天湖南教育报刊社的编辑经过一番曲折后从…  相似文献   

15.
还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我在外地借班上课。讲《在烈日和暴雨下》时,问学生:“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 ?”几乎全班学生都说:“喜欢。”我高兴地说:“嗯,我也很喜欢这篇课文,这的确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可是,有没有不喜欢这篇文章的呢 ?”这时,前排靠边的一个男同学勇敢地举起了手,他明确说他不喜欢这篇文章。我问他为什么不喜欢这篇文章,他说:“我觉得这篇文章里有许多词语用得不太好。”为了说明他的这个观点,他还举了好几个例子。我当即满腔热情地表扬他:“同学们,虽我个人并不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但是,我非常赞赏他的这种精神,因为他敢…  相似文献   

16.
矛盾在他三十年代写的《谈我的研究》里说:“如果有什么准备写小说的年轻人要从我们旧小说堆里找点可以帮助他艺术修养的资料,那我就推荐《儒林外史》。”他认为《红楼梦》“对于现在我们的用处比《儒林外史》小得多了。”以《围城》而名噪现代小说史的钱钟书《儒林外史》的热烈爱好者。《儒林外史》象一杯沁人心肺的茶,让一代一代人品尝不尽,思考不尽,挖掘不尽,让学者文人产生一篇又一篇的学术论文。 《儒林外史》是一部描摹世相的社会小说以形形色色的社会相来构成它的艺术世界。滕云在他的论文《世相、人情与人物》中写道:“《儒…  相似文献   

17.
坚持写班级工作日记,缘于一件事情:我班上一名表现较差的同学,经过我一番帮助,已有转变。我正为之高兴时,却发现他又犯了老毛病———那天竟然旷课一天。我把他的同桌找来了解情况,学生告诉我:“他说你看不起他,学习没意思,就出去打游戏机了。”我一惊,赶紧问原因。学生说:“有一次,你布置的三篇作文,他写好了,你却没看他的,他很失望,认为你眼里没有他,就泄气了。”我这才想起,“五一”节放假前,我向学生布置了三篇作文。开学后,我在课堂上检查,因为时间关系,检查到他前面就没再继续检查。当时想着以后再检查,可后来…  相似文献   

18.
《孔乙己》是《呐喊》中鲁迅最喜欢的一篇。关于这篇小说,据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介绍,鲁迅自己曾谈过一种看法:主要“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而叶圣陶、茅盾等人也都对《孔乙己》的主题有过自己的阐述,但茅盾的看法,好像没有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尤其是没有引起中学语文教学界的注意。   茅盾对这篇小说的看法十分别致,他抓住这篇小说最初发表于《新青年》时作者《附记》中的话:“这一篇很拙的小说,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茅盾解释说:“此处的‘或一种生活’其实是指当时…  相似文献   

19.
聚焦巴金     
名家档案巴金,生于1904年,原名李芾甘,四川新繁县人。鲁迅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1983年5月,法国总统密特朗访华,代表法国政府授予巴金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并称他为“当代世界的伟大的作家之一”。巴金既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家》《寒夜》是其代表作;也是一位勤奋多产、文质兼美的散文家,五集《随想录》被誉为“讲真话的大书”。作品阅读一我的第一个先生?巴金我可以坦白地说,《我的幼年》是一篇真实的东西。然而它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不过是一篇长的作品的…  相似文献   

20.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我笃信这一点,所以决定在高三第一学期布置学生做一篇“亲情”作文。 我先把我发表在《中国校园文学》上的“下水作文”《一杯薄薄的思念》读给学生听,这是我追忆已故父亲的一篇纪念文章,读过之后,我对“亲情”作了一番自我理解意义上的阐释,话不多,但在学生心中激起了反响。有学生后来在作文中写道:“如果老师不布置我们写这篇作文,如果没有他那寥寥的几句,我还一直以为,父母亲为我做的一切是应该的,我无需报答。然而,我现在明白,这十多年,我愧欠太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