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高尔泰的美学是以“美感”为核心的美学,而《论美》和《美感的绝对性》是他集中论述美感(美)的论文.从“美是人的主观感受”到“美是-种价值评价”,以及用“美感”论阐释艺术与诗的主要观点,再到强调“美感具有绝对性”构成了他相对完整的美感理论.这些观点不仅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独树-帜,更在后来的不断修正中成为高尔泰美学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手稿》提出人“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并实现“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这不仅是在异化劳动条件下要争取实现的现实任务,也是人类的生命生存史的长期历史任务。所以,在何种历史条件下,不断地发展人的精神感觉,创造出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都是绝对必要的。这不仅是提高人的审美感觉,达到美感深化所必要,也是造就现代新人应有素质所必要。  相似文献   

3.
广义的美感又被称作审美意识,它是人类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活动。美感与人的感觉和情感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西方有人把美感称做“The sense of beauty”和“The aesthetic feeling”。但是,美感又不是普通心理学所指的感觉和情感。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美感认识的根源无疑是在感性认识里面,但美感认识与感性认识毕竟有本质的区别”。①康德对美感问题曾做出过启人深思的论述。他说:“对于鉴赏重要的不是感觉的快感,而是单纯经由它的形式给人的愉快。”“至于美,我们却认为,它是对于愉快具有着必然的关系。这种必然性是属于特殊的种类。”③由此来看,审美意识中的感觉和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属于直接美学理论的问题是美的规律范畴的提出。马克思提出了这个范畴,但在《手稿》中却没有直接阐述,为美学史留下一个理论难题。由于美的规律范畴是美学理论中的一个显要问题,如何在《手稿》的语境中,沿波计源地去探寻它的意义包涵,并给予明确的论析,直关美学理论中许多重要总理的回答。蒋孔阳先生长期致力于《手稿》中以美的规律问题为中心课题的研究,在美的规律与人的劳动实践、内在固有的尺度、异化劳动、自然之美及艺术实践的关系上,进行了深入具体的论析,积累了卓有成就的美学理论成果,把《手稿》美学和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些理论也是蒋先生建构独立的以实践论为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的审美关系说的基本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5.
抽象形态的美感训练是美术设计专业的基本功。本文从纯抽象基本形态和象征性抽象形态入手,论述了点、线、面及其组合训练,“感觉”、“情绪”、“精神”等象征形态训练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思想转变从社会历史现的角度看是人本主义劳动异化史现到唯物史现的转变。“人的本质”、“私有制”和“共产主义”等范畴在两种历史现的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内涵,这体现着两种历史现逻辑框架、推理方式以及理论结论的不同和联系。分析这些范畴的不同内涵,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认识马克思历史现的转变及其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美学的劳动范围与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概念-增加财富的生产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个劳动范畴的内涵包括人的一切感性,对象性活动。马克思美学认为劳动的本质在于人在改造对象世界的同时,生成创造了人自身,审美感官与审美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和全部人类劳动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变双性教学为以美感教学为中心的感性教学”的理论,倡导在教学中追求美感教学,达到在感觉的基础上模仿,在感知的基础上借鉴,在感悟的基础上创造。  相似文献   

9.
美感是物我和谐的结果,而美感极致是在把美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美感的高层次状态,是一种高峰体验,从表现形式来讲,美感极致具有个人直觉性,是对象的审美性质和主体的审美能力结成的相互对立而又相互适应关系的外在的直觉表现,从表现内容上看,美感极致则是对一般美感的扬弃,它具有超越物我,超越时空,超功利性等特点。美感极致状态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美好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认知心理时空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心理结构,即审美心理时空。这种心理图式具有强大的自由融合的张力,在美感的生成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主体可以超越客观时空,从而产生一种“象外之象”的美感;主体可以整合多种心理因素,从而形成一种有机的“时空意象”;主体可以将时间感受与空间感受相互转换,从而丰富美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
移觉格是不同知觉之间的挪移、沟通所形成的修辞现象,而且移觉格在运用时,往往是用一种乃至多种知觉,来表现其它的某种知觉,也就是因为有"被表现者"和"用作表现者"的不同,因此可以依据"主要知觉"与"辅助知觉",来对移觉格进行新的分类.  相似文献   

12.
○狭义“教育”概念的内涵 ○广义“德育”即狭义“教育”说的理论根据 ○狭义“教育”:观念的国际比较 ○如今不以狭义“教育”表示广义“德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试图通过现实分工来揭示资本主义的矛盾,他以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旧哲学的科学实证主义来揭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包含的客观矛盾,并指出了这种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他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分工,使他与国民经济学区开来。  相似文献   

14.
"双性同体"——伍尔夫的女性创作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兰多》是伍尔夫创作的一部最具夸张并带有浓郁自传色彩的小说,它集传记、史记、小说为一体,打破了小说与非小说的界限,以性别突变、时空穿越等特征,有意识地突出了从16世纪的男性到20世纪女性奥兰多的成功,揭示了伍尔夫的女性创作意识,进一步说明20世纪确实是女性小说高度发展的时期。伍尔夫通过奥兰多神奇地穿越了近4个世纪、数代王朝这一事实,微妙地批评了男性强权社会的无情以及女性应享有的平等权利与同等智慧。按照伍尔夫的观点,女性要成为自己,首先决不能完全臣服于男性的压迫。她所主张的女性“成为自己”,实质上是要建立一种自主又开放的女性自我;这样一种自我既独立,又与男性、与整个世界有着生生不息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主人公由男到女的变性,集男女于一身,直到婚后她又可以写作,都清楚地说明伍尔夫是遵循她自己提出的“双性同体”这一写作理论的。伍尔夫运用“双性同体”这种隐喻的写作手法,借助奥兰多奇异的变性,以达到她对男权社会的斥责。  相似文献   

15.
点击"感悟"     
"感悟"一词,虽源于佛教,但本质上和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一直强调的领悟相通.这里说的感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所感触、有所感受而领悟.也是学习者通过对情感、事物、行为的内省体察,有所感触,"悟"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言说的知识,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有很大增加,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导致我国人才市场出现了"知识失业"现象。对此,应采取深化教育模式改革、改善社会就业环境、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不创造价值,主要是因为科学在其两种存在形态上,作为以往的“物化”了的科学理论不能直接进入生产过程而无法成为创造价值的要素;正在进行的活劳动形态的科学劳动,是社会分工体系中直接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劳动,而不是经过交换实现个别劳动向社会劳动转化以创造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at what point in development 3- to 6-year-old children begin to demonstrate counterfactual reasoning by controlling for fortuitously correct answers that result from basic conditional reasoning. Basic conditional reasoning occurs when one applies typical regularities (such as "If 'whenever' it doesn't rain the street is dry") to counterfactual questions (such as "If it had not rained, would the street be wet or dry?") without regard to actual events (e.g., if street cleaners had just been washing the street). In counterfactual reasoning , however, the conditional reasoning must be constrained by actual events (according to the "nearest possible world"). In situations when counterfactual reasoning and basic conditional reasoning would yield the same answers, even the youngest children gave mostly correct answers. However, tasks in which the 2 reasoning strategies resulted in different answers proved unusually difficult even for the older children.  相似文献   

19.
“以德治国”方略意义重大。坚持“以德治国”,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要加强道德教育;要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以德治国”,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正>在给中国人民大学80周年校庆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是三个"培养人"的根本遵循。"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依靠我们自己的大学,如何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