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经专家学者精选到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是精品,是文质兼美,充满灵性的文章。无论是诗歌、散文、故事、寓言,还是说明文、科学小品,读之,能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升华、生命的体验、道德的净化、灵魂的提升,甚至受到科学的严谨、逻辑的缜密、思维的灵动、艺术的陶冶的教育,还能激起学生由读而思、而写、而说,这一切都源于文章的灵性。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文章的灵性,每天重复着旧  相似文献   

2.
“读”是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采用自读、领读、范读、朗读、分角色读、齐读。等不同方式方法有目的的读,不但能结合课文语境深刻领会词语含义.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主旨:而且学生还能凭借自己的知识、情感、智慧、灵性,赋于文本新的意义与内涵,让语文课堂的朗朗读书声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创设种种教学情境,用“语文”的方式——读,读出浓浓的语文味儿来,能给学生一个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充满效率的阅读课堂.而读中质疑,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提高人综合素养的途径之一,而创意阅读课堂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具灵性。文章从个性阅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创读,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情境阅读,让学生获得真实体验;指导研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语文学习中朗读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个良好的作用不断凸显出来。文章的意境是靠朗读来感受的,读能发现美,读能产生美,读能欣赏美,学生只有在读中悟义、悟情、悟理、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语文学习中朗读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个良好的作用不断凸显出来。文章的意境是靠朗读来感受的,读能发现美,读能产生美,读能欣赏美,学生只有在读中悟义、悟情、悟理、  相似文献   

7.
将德育渗透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讲究"文以载道",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既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文章的优美,又能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潜移默化,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科学的读书方法,使学生有选择、有重点地去读.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引导学生去读;这样,目标确定,措施得力,德育教育的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足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而诵读是学生受到情感熏陶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诵读.不能很随意地读读就了事.而要用情感去读。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产生悟性,更要在悟性当中开发学生的灵性和想象力。因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塑造和完善,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能敞开自己的心灵,使学生成为有灵性、有个性的人。在语文学习中,灵性表现在对语言、文章、文学的灵敏反应并具有新颖而深刻的理解,呈现出生机勃勃、能动的创新表现和精神状态,具有个性鲜明生动独特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徐庆荣 《考试周刊》2008,(53):37-37
语感是主体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判断能力。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深刻并受到了感染。"读"能规范学生的口语,更有利于学生增强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产生悟性,更要在悟性当中开发学生的灵性和想象力,因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塑造和完善,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能敞开自己的心灵,使学生成为有灵性、有个性的人.在语文学习中,灵性表现在对语言、文章、文学的灵敏反应并具有新颖而深刻的理解,呈现出生机勃勃、能动的创新表现和精神状态,具有个性鲜明生动独特的表达方式.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灵性,让每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熠熠生辉呢?  相似文献   

12.
读书要把书看成动态的,有灵性的东西,要调动自身的经∞验去进行心灵的交流。阅读教学不也正是读书吗?课堂作为学生读书的场所,老师首先要保证学生能独立、充分、深人与本对话。而对话需要在学生正确读通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对话中读懂章,受到情感教育.获得启迪.学到知识……使体验与本的情感更靠近.使感悟与本的内涵更吻合。  相似文献   

1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点到了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根本。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充分地读"并不是一味地傻读,那种低水平的朗读既窒息了学生的灵性又败坏了朗读的名声,  相似文献   

14.
杨晓晶 《语文天地》2009,(10):16-17
真实的阅读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它近似于生活的自然阅读。是一种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活动。真实的阅读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阅读者通过阅读获得了未知的信息。因此。真实的阅读要求读说明文能获得新知.读议论文能了解新的观点.读文学作品能受到感染熏陶。  相似文献   

15.
李香 《学周刊C版》2015,(6):66-67
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美感,因此,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绽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青睐。语文课的确要读占鳌头,读不通何以理解文章?不理解文章何以感受情感?没有情感的推动,何以能写出作文?因此,语文课要"读"具特色。一、思考读,读通文本"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古人这样谆谆教导我们。但是,读而不思那叫死读书。读中要思,思中有读,才能理解文章。初读课文,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带着思考题再读,一遍遍地读,边读边想,最终完成思考题。在读的过程中还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阅读教学应坚持以读为主,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我采用“四读”法进行阅读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学生阅读一篇课文,能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到文章意涵,而有些学生读几遍课文,却把握不了文章要旨,感受不到文章意蕴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学生善于"咬文嚼字",能抓住文章字眼、词眼等关键词句进行品味、揣摩、欣赏。"咬文嚼字"是语文阅读的一项基本功,能让我们通过字词将文章读形象、读生动、读厚重,从而品赏出文章之美。一、咬文嚼字,边品味边阅读文章旨趣往往蕴含在字里行间,有时甚至体  相似文献   

18.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最基本、最核心的原则之一,阅读教学的所有任务都必须通过读来完成。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就是要将科学、高效的读书指导贯穿于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乐于读书、勤于读书,最终学会读书。因此,就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指导学生读好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我们往往能透过这个窗口窥视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和内容。也就是说,只有先读懂了题目,才能进一步读懂文章。如在教学《可爱的草塘》一课时,先出示课题,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再让学生说说读了题目后想知道…  相似文献   

19.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说明性科普文章,科学家发现了带有羽毛的恐龙化石,从而向我们展现了恐龙演化成鸟的过程。文章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教学目标:会读会写文中的生字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加入自己的想象复述恐龙演化过程;能感知文体的表达方式,体会说明性文章用词精准的语言特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说明  相似文献   

20.
邱旻 《教育艺术》2016,(4):26-2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阅读教学应坚持以读为主,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学中我采用"四读"进行阅读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尝试读,感知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