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暗示是人类固有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心理暗示,对学生建立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心理暗示的概念、特征及作用,探讨了环境暗示、语言暗示、行为暗示、修养暗示等心理暗示方法,指出了运用心理暗示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开发心动力     
[活动目标] 1.通过互动游戏,初步体验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 2.通过阅读故事,认识消极心理暗示的危害和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 3.通过动手游戏,亲身体验消极心理暗示与积极心理暗示对人产生的不同影响. 4.通过心理咒语,澄清消极自我暗示,尝试运用积极自我暗示.  相似文献   

3.
心理暗示是一种含蓄、间接的教育方法.心理暗示只要求被暗示者接收暗示信息,没有苛求,是一种没有批判的教育.心理暗示在没有冷战、没有对峙、没有对抗的条件下,通过教师的语言、行为和教学环境等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心理暗示比直接劝说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和认可.  相似文献   

4.
心理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对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用好暗示教育意义非凡.本文着重论述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学生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相似文献   

5.
心理暗示作为一种完善自我的强大潜意识流,正全方位地渗入人们的生活,从各方面影响着现代生活.本文作者立足于中国国情对心理暗示在英语教学方面的启示予以深入探讨,对心理暗示本身的机制及特点、英语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促进教学的前提和方法等作了系统解释,并联系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具体深入心理暗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总结出一套以心理暗示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实验证明,在英语课堂上,给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心理暗示,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自我效能感.建议教师学会一定心理暗示的方法和技巧,如语言暗示、情绪暗示、行为暗示、环境暗示、自我暗示等.  相似文献   

7.
所谓"暗示",就是通过一定的途径,间接地把意思表达出来。文学作品中的暗示,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一.时间暗示;二.环境暗示;三.心理暗示;四.人名暗示;五.修辞暗示。了解暗示法,有助于我们提高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8.
辅导对象: 高一年级 辅导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心理暗示的知识.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暗示所带来 的不同感受,从而激发起学生运用积极暗示的内在动机. 3.促进学生掌握积极心理暗示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暗示法主张激发人的潜力,把各种无意识的暗示因素组织起来,利用暗示这一特殊的心理意识,间接地影响学习者的心理,以便有效地完成学习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心理暗示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它在高职学生合唱团的训练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合唱训练中应重视用优秀的合唱作品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创设充满艺术氛围的外部教学环境,充分运用语言暗示、体态暗示、人格暗示和自我暗示等各种心理暗示方法,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激发学生的热情,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