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每当我读着这首古诗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爸爸。爸爸就是那头驮着牧童的黄牛,而我就是骑在黄牛背上的牧童。  相似文献   

2.
正爸爸说:"我的童年是在牛背上过的。"牛背上的童年?那不是很浪漫吗?野外放牧,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飘,牧童悠扬的歌声传四方……"傻孩子,那不过是电影里的画面,而现实生活很残酷。爸爸小时候,家里穷,念不起书,包产到户,家里的牛没有人照看,放牛的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在年纪小小的我身上。放牛不简单的,牛没有吃饱长不壮,  相似文献   

3.
古诗中的牧童实际上已经成了诗人理想的化身。 清代诗人袁枚写过一首牧童捕蝉的诗《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诗歌写一个牧童一边悠闲地骑牛漫步,一边唱着嘹亮的山歌,歌  相似文献   

4.
所见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牛是生产劳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牛性情温顺,吃苦耐劳,也是孩童的忠实伴侣。在文人墨客眼中,牧童是一个极好的题材,常被写入诗文,画入画中。这时的牧童已不再是单纯的现实再现,而是成了诗人理想的化身。清代诗人袁枚写过一首牧童捕蝉的诗《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诗歌写一个牧童悠闲地骑牛漫步,还一边唱着嘹亮的山歌,歌声在林中传响。忽然,他停住了歌唱,静悄悄地立在那里。啊,原来他是想捉那树上鸣叫的蝉呢!诗歌朴实凝练,只用了二十个字,一个天真活泼的牧童便跃然纸上。最后…  相似文献   

6.
巧妙的绘影,往往能给诗歌增添新颖奇异之美。古诗中有不少绘“影”的佳品。 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是诗人一刹那所见的情景描绘。作者通过对牧童骑牛、歌唱、捕蝉细节的描绘,刻画了他活泼、机智、灵巧的神态。诗中“歌声振林樾”,乍看无端,细思有味。原来作者为表现树林遮天蔽日的静谧,特以响亮的歌声来“破”这幽静,正所谓“鸟语山更幽。”  相似文献   

7.
“所见”赏析及教学建议杨希水小学语文第四册课文(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描写诗人偶然见到的一个牧童活动。全文仅二十个字,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牧童悠然自得,天真活泼的神态,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诗四行共两句。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秘。...  相似文献   

8.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知了,知了!”是谁叫得那么欢?当然是蝉了,它们的叫声非常响亮。  相似文献   

9.
清名千秋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这是元末丽家王冕自题《墨梅图》的一首七绝。王冕早年是一个为人放牛的牧童,由于学习勤奋,后来成为著名的画家和诗人。  相似文献   

10.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解读分析】"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人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善于观察,用心感受,总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首诗描写的就是生活中的美好。看,一个画面正在我们面前展开——一个牧童斜坐在黄牛背上,黄牛慢慢地在林间漫步,不时停下来,啃食几口鲜草。牧童手拿竹笛,忽而吹出一首欢快的曲子,忽而干脆放下笛子,引吭高歌。这歌声时而低沉婉转,时而  相似文献   

11.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僧贯休)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衰衣卧月明.(吕洞宾)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 这样的诗句,在中国古代诗文中可谓常见.清新、纯真而又懵懂、少识则是一般对“牧童”乃至以村落文化为主要背景下的孩童们的普遍认识.然而,在著名的《水浒传》中其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那个牧童形象更加具有寓言的韵味.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描写儿童的古诗。诗中的儿童有的机灵,有的纯朴,有的调皮,有的天真,有的专注,有的勤劳……他们个个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机灵的"牧童"。清代诗人袁枚所写的《所见》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仅仅二十个字就塑造了一个机灵的牧童形象:他骑在牛背上,唱着欢快的牧歌,兴趣盎然而归。可是,引吭高歌的牧童,为何忽然间轻轻地跳下来,悄悄地站立在路旁?啊!原来是想逮住那正在鸣叫的知了。这是个多么天真烂漫、机灵敏捷的牧童啊!  相似文献   

13.
《画家和牧童》是一篇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传说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课文对话比较多,语言形象生动,人物情感丰富,情节引人入胜。教学中可以抓住画家、小牧童及围观人的表现展开对比感悟,在读一读、想一想中充分感受牧童的勇敢和戴嵩的谦虚,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对比读,感悟人物形象1.身份对比首先一大一小书写课题,突出大画家和小牧童,意在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探究的欲望。“因为戴嵩是大人,是画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种种回答和猜想,已经对感悟做人的道理做了有…  相似文献   

14.
我写我画     
正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书/画:丹阳市导墅中心校五(3)班陆文利辅导老师:殷丽君你可以自己画一幅画,在画上题字;也可以邀请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一人画画,一人书写,这就是"我写我画"的内容啦!欢迎你来投稿,投稿邮箱:qicaixiezi@126.com。  相似文献   

15.
一、结合插图理解词义的方法《所见》一课的插图是理解词义的好帮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理解“牧童”和“蝉”的意思。通过观图,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牧童”就是指放牛的孩子,“蝉”就是知了。二、联系生活理解词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所见     
m cJt6ng q f hu6ngniO牧童骑黄牛,g百sh百ngzh色n lfn yu色歌声振林樾。y1 y厶bamfngch6n意欲捕鸣蝉,h0 r6nbl k6u 11忽然闭口立。请你读读 软童马奇着黄牛, 他的歌声在树林中振荡 忽然,牙之童站住一声不响, 原来他想捉树上唱歌的知了所见@袁枚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先来听一段戴嵩画牛的故事: 戴嵩是唐朝画家,善画牛。早年。戴嵩曾应父亲朋友的要求画了一幅“斗牛图”。戴嵩与父亲送客人时,在路上正好遇到一个牧童在放牛,牛儿有的甩着尾巴啃草,有的在撒欢蹦跳,还有两条牛在那里嬉斗。友人见此情景,一时高兴,就把“斗牛图”展开欣赏,牧童凑过来看见图却笑了。戴嵩疑惑不解地问牧  相似文献   

18.
清人袁枚的《所见》记录了作者亲眼所见的夏日农村小景。诗人抓住牧童活泼好奇的特点,着意描写了“忽然闭口立”这一精彩的瞬间。在参考书中关于“忽然闭口立”的解释有下面两种; ①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唱着牧歌,歌声悠扬,似乎使林子里的树梢都振动了。忽然他不唱了,从牛背上跳下,悄悄地站着。噢,原来他想捉树上正在鸣叫的知了。②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牧歌,歌声在树林中振荡。牧童忽然停下站在那儿,一声不响,原来他想捉树上正在唱歌的知了。  相似文献   

19.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捉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是清中叶颇负盛名的诗人。他二十四岁中进士,做过江宁等县知县,不久即引疾辞官。后再次被起用,因父去世,又以养母为名,请求退职,隐居南  相似文献   

20.
语文六册第35课《古诗二首》,一为清诗《所见》,一为宋诗《小池》。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夏景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生活的乐趣,适合儿童们阅读。 (一) 所见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意欲捉鸣蝉, 忽然闭口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