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沉思翰藻”是南北朝时期梁代太子萧统(501~531,谥号昭明)编《文选》(亦称《昭明文选》)的编辑思想。《文选》是我国最早且至今保存完好的一部文学作品总集。历代研究《文选》的学者辈出,隋唐之后,号称为“文选学”。从编辑的角度,探讨“沉思翰藻”作为编辑思想的涵义和内容,有益于我们了解古代编辑文集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萧统(501—53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承先启后,是我国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自我意以的发展,促成了《文选》的选编;《文选》的编就与传世,又促进了文学概念的形成与净化。昭明太子萧统之所以名垂后世,倒不是由干他曾被预定继承君位,而是由于他编辑了一部很有影响的文学总集。《文选》的编辑萧统,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字德施,小字维摩,天  相似文献   

3.
《文选》,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故又称《昭明文选》。不过,按照当时的通例,达官显宦编著的书多出自门下文人之手,至少有门下文人的参预。《文选》似乎也不例外。可是,有哪些人参预了《文选》的编纂,现在已颇难确考。就所掌握的材料来看,刘勰、刘孝绰、王筠等是最有可能参加编选的首要人物。唐代时到中国的日本僧人空海法师编《文镜秘府论·南卷·集论》引唐初元兢记载说:“梁昭明太子萧统与刘孝绰等撰集《文选》”,宋王应麟《玉海》卷五四引《中兴书目》著录《文选》并注:“与何逊、刘孝绰等选集。”上述材料的依据今已不得其详,但这毕竟是唐宋时的记载,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刘孝绰最有可能直接参预了《文选》的编选,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文选》就是刘孝绰  相似文献   

4.
《文选》是中国现存第一部诗文总集。这部总集选录了先秦以迄南朝八个朝代一百三十多位作家的七百多首作品,基本囊括了当时的文章精华,因此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形成了一门专学:“文选学”。《文选》是由梁昭明太子萧统组织学主编纂而成,大约是梁普通三年(522)以后开始编纂,至中大通元年底(527)编成①。《文选》编成后不久,萧统就陷入了“理鹅事件”,再不久即病逝,这个事件自然会影响到《文选》的流布。即使如此,《文选》仍以它高于其它选本的价值,受到当时人的重视和喜爱。《太平广记》卷二四七‘石动笔”条…  相似文献   

5.
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文选集。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但是,此书编纂于何时?研究者尚有不同看法。本文拟对《文选》编纂年代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 《文选》编纂的年代,史籍无任何记载。衢本《郡斋读书志》卷二十《李善注〈文选〉》条云:“窦常谓统著《文选》,以何逊在世,不录其文。盖其人既往,而后其文克定,然则所录皆前人作也。”这里说“以何逊在世不录其文”,显然有误。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文选》之编纂是在何逊去世之后。但是,《文选》“不录其文”则是事实。为什么不选录何逊的作品?不得其详。至于说《文选》不录在世作者之文,却是千真万确的。根据这一条原则,我们大致可以确定成书的年代。  相似文献   

6.
乐府诗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是由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一个官署名称——乐府而来的。汉代人把当时由乐府机关所收集和编录的诗篇称为"歌诗",魏晋六朝时,人们才开始称这些歌诗为"乐府"或"乐府诗"。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文体分类上,除《明诗》、《辨骚》以外,还分立出《乐府》一篇。梁太子萧统的《昭明文选》在对所选录的诗文分体分类时,于“赋”、“诗”、“骚”之外也另立了“乐府”一门.从此以后,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便有了“乐府”或“乐府诗”这一门类和名称了。  相似文献   

7.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避谗于磐安大盘山麓,结庐读书、采药洗愁,留下了许多美谈佳话。作者对大盘山谒昭明太子祠、盘山洞、王隐坑、洗肠坑等萧统定居遗址进行寻根觅象,并结合萧统居磐读书史料进行考究。  相似文献   

8.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汉·许慎)。第一部词典是《尔雅》(汉)。第一部韵文书是《切韵》(隋·陆法言)。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西汉·扬雄)。第一部字书是《字通》。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南朝·梁·萧统)。  相似文献   

9.
"经世应务"是明清之际伟大的思想家黄宗截(161。~1695)编《明文海》的编辑思想。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尊称梨洲先生。《明文海》是一部文集,原约600卷,后人有过剐节,中华书局1987年版为480卷。全书选录近千名作者的约4300余篇文章。从编辑的角度探讨"经世应务"如何作为编辑思想及其内容,比较《明文海》与《昭明文选》这两种文集编辑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1978,(2)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春秋时的《诗经》我国第一部地理志是战国时的《禹贡》我国第一部兵书是战国时孙武的《孙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我国第一部农书是后魏高汤太守贾思勰编的《齐民要术》我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是南朝梁昭明太子编的《昭明文选》我国第一部绘画批评理论著作是南北朝谢赫著的《古画品录》我国第一部类书是三国时王象等编篡的《皇览》我国第一部史评是唐代刘知几著的《史通》我国第一部植物学辞典是南宋陈景沂编的《全芳备祖》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是明代永乐元年编的《永乐大典》我国第一部最大的断代诗选是清康熙时编的《全唐诗》我国第一部最大的丛书是清乾隆年间编的《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11.
《玉台新咏》与《文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讨论了《玉台新咏》与《文选》两部总集在编辑目的、体例及著录作家作品、文学观的不同,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徐陵秉承萧纲意旨所作《玉台新咏》有意与萧统立异的事实。二书产生的时期,前后相连,与萧统、萧纲做太子的前后相承相符,显示出梁朝在两位太子主持文事的不同阶段所代表的不同文风和文学观。比较中还可以看出同时期人对历史材料的不同处理态度,从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许多文学史的原发事实。《文选》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它本身的价值有关,《玉台新咏》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这一点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钟边 《中国编辑》2018,(5):16-21
发现经典,传播经典,为经典树碑,为经典立传,使之传之久远,应当是出版人的职业理想。 所谓经典,就是指那些能够名扬当世同时又能传之后世的作品。经典作品,应该分为两个大的范畴:一个是经典名著,一个是经典名篇,简单说就是图书和文章,名著名篇。中国有倡导经典阅读的优秀传统,从孔子将《诗》由三千首变成三百零五篇(俗称"诗三百")以及历代的各种文选,影响较大的如南朝萧梁太子萧统的《昭明文选》,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的《古文观止》,都是倡导经典阅读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3.
“随风本胜千酿酒,散馥还如一硕人。”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香炉赋》中的这联佳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焚香给人们带来的莫大享受。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普遍提高,形形色色的香料通过化妆品、香水、洗涤剂等越来越多地进入平民家庭。有关香料的工业生产也成了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成份。在古代仅能被上层社会享用的香料已经成了  相似文献   

14.
《新疆传统建筑艺术》这部图书是1999年出版的,它倾注了作者、编辑、美术编辑到排版员等诸多人的心血。初见作者张胜仪是当时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汉编室主任介绍的。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其著作部分文字稿和建筑照片,于是汉编部安排笔者去作者  相似文献   

15.
《梁昭明太子文集》乃宋人据它书辑出萧统诗文的重编本,重编在南宋初年,且并未参据《玉台新咏》。刘世珩影刻之宋淳熙本仅载刘孝绰集序,但据所载萧统诗文作于普通三年前后者均有,断定不属于刘孝绰编本系统,也再次佐证出于宋人重编。现存刘世珩影刻及盛宣怀重刻之两部宋淳熙本,存在文字、卷首序篇目等差异,前者属淳熙早期印本,后者则属后印本。明本萧统集均源出周满本,宝训堂本乃据周满本重刻,而《萧梁文苑》本、张燮本又增益其它篇目。其中《萧梁文苑》本存在篇目误收的情况,相较而言不及张燮本严谨。清康熙刻释行景注本《六律六吕文启》颇具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6.
要善于发现作者发现是编辑的基本素质之一。编辑出版活动过程中,发现是编辑独到的思维方式的体现。编辑只有发现前人还没有发现的编辑角度或编辑规律,才能够不断创新,超越前人,体现编辑的劳动价值。《连环画报》的老编辑吴兆修有句名言,要发现新的作者,不做锦上添花的事。巴金老先生曾说过:“编辑的成绩不在发表名人的作品,而在于发现新的作家,推荐新的作品。”许多成功的选题是编辑从作者那里得来的,作者拿着书稿上门推销,这需要编辑有很强的辨别能力。比如获得双效的小说《尘埃落定》,是阿来的一部力作,但他的这部稿子并不是送到出版社就立即被看好,而是辗转几个社,最后被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看中,这部书出版后发行量很大,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如果扪心问一问,前面那些出版社的编辑为什么拒绝这部稿件?原因是他们缺少“发现”的能力。要坚持“对作品,不对人”原则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谁都有朋友。编辑有作者朋友更是正常的事。在编辑期刊的时候,许多编辑努力维护作者的利益,也是有道理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作者也是刊社的上帝。但在用稿的问题上,应当更尊重读者的需要,因为读者才是我们期刊的真正上帝。《漫画大王》有个规矩,对作品,不对人。书稿面前,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17.
吕叔湘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他在长达70年的语言研究和语言教育的生涯中,对编辑出版事业倾注了颇多的心力,有着卓越的建树,甚至可以这样说,他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同编辑出版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厚文化修养、精湛学术造诣的编辑出版家。 早在20年代末期,吕叔湘在历史悠久、名师荟萃的江苏省苏州中学任英文教员兼教务主任。在紧张的教学工作和繁重的教务活动之余,他参加了《高中英文选》的编注工作。这部《英文选》后来由中华书局出版。这是吕先生从事编辑工作的开始。 这部《英文选》共三册,所选课文共约120篇,体裁多种多样,散文、诗歌、短篇小说、戏剧、童话和议论文等,无所不包,风格各异。  相似文献   

18.
故宫博物院整理编辑的《故宫珍本丛刊》影印了一部精写本季振宜编《全唐诗》并说此书“钤有‘沧苇’诸印及汪士钟藏印”,但在影印本上并未发现提及的这些印章。本文即对这部书的来龙去脉略作疏解。  相似文献   

19.
诗风日下     
大作家班固的《两都赋》在昭明太子编的《文选》中位列首篇,说的是迁都的事情,起兴第一句却是对"赋"的解释——"赋者,古诗之流也。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古之"诗"被总括为"颂",作为"古诗之流"的"赋"是"颂声寝"的结果。这是在说如今所谓的文体流变?的确,李善征引典实的注释称:"毛诗序曰:诗有六义焉,二日赋。故赋为古诗之流也。诸引文证,皆举先以明后,以示作者必有所祖述也。"可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与《文选》的整体架构和文书档案关系密切,刘勰和萧统接触频繁,学术旨趣颇同,刘勰的文章分类理论深深影响了《文选》的编纂,这两部著作都包涵了文书档案的丰富内容,当今的文书档案史学工作者理应精读《文心雕龙》与《文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