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玩具,而家长却出于某种原因把玩具拿走了。这时.有的孩子不吭声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停。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类孩子,认为这类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后一种孩子却太“犟”,不听话.因此.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和批评.  相似文献   

2.
在家庭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一件什么东西,这时家长出于某种原因把那件东西拿走了,有的孩子哭闹几声就作罢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止,大有不把东西拿回来誓不罢休的劲头。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种表现的孩子,认为这样的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觉得后一种孩子太“犟”“不听话”,是不懂事的孩子。其实,从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来看,通常所谓“犟”孩子的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并具有一定程度的韧性。如果家长善于观察与利用孩子身上所蕴藏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诱发  相似文献   

3.
<正>时常有小班的家长问我:孩子只对一种玩具感兴趣,对其他玩具视而不见,这样会不会有问题呢?有家长还故意把孩子喜欢的玩具收起来,以期望他能换其他玩具玩,但换来的却是孩子无休止的哭闹。那么,孩子只喜欢玩一种玩具,到底是不是有问题,需要及时纠正吗?小班孩子能力相对较弱,能自己吃饭、喝水、如厕、穿脱衣服就很难得了,面对陌生的外部世界,他们感到难以掌控。当接触到玩具时,他们可以进行各种“研究”,在一次次重复把玩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沈月梅 《幼儿教育》2001,(10):27-27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玩具是孩子的天使。”没有玩具的童年是缺乏色彩和情趣的,不玩玩具的孩子是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玩具对于孩子何等重要,毋庸置疑。那么,是不是任何玩具都是孩子的“天使”?玩具在孩子的生活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请看下面一组镜头:镜头一:孩子在琳琅满目的食品架前,缠着父母要买方便面,孩子拿到方便面后,迅速取出里边的玩具卡,把方便面随手扔进垃圾筒。玩具卡上,有的是一个面目狰狞的彪形大汉手擎一段血淋淋的断臂,令人毛骨悚然;有的是一位袒胸露腹的妙龄女郎搔首弄姿,卖弄风情……还有的  相似文献   

5.
以柔克犟     
孩子脾气犟上来,很让人头疼。“见”得多了,摸索出一些办法,家长朋友试试看,效果如何。转移注意法: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用这一特点转移他的注意力,改变任性行为。如去商店买东西,孩子哭闹着硬要买一样东西不肯走时,我们就说:“你听,那边是什么声音,快去看看。”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摆脱了眼前的窘境。  相似文献   

6.
王君王君王君有人说,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而孩子习惯的养成,往往是从第一次开始。孩子小时候,有一次我发现她把玩具摔到地上,我当即很严厉地教训了她一顿,并且让她捡起来。孩子一开始很犟,坚持不去捡拾,我就让她伸出小手,并且警告说:“玩具是妈妈用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买的,你要好好爱护,不能随便乱摔,对任何一样东西都要好好珍惜,不珍惜就是浪费,浪费是不是该打?”看着孩子点了点头,我便松开了她的小手。从此,孩子牢记任何东西都不能浪费的道理,处处注意节俭,把用过的作业本反面再当草稿纸,用坏的文具修理…  相似文献   

7.
宋璐 《教师》2011,(16):111-112
一、情景回放例 1:教师拿出一批新买的积木,鼓励大家一起玩。很多孩子各自抢一大堆,自己玩自己的。那些没有抢到玩具的孩子有的哭闹,有的干脆去抢……  相似文献   

8.
初入园的孩子往往会把家里的毛巾、绒布圈、小玩具、小饰物之类的小物品带到幼儿园,从这些物品中寻求安全感。观察发现:这些物品常有使孩子停止哭闹的奇效,所以老师们戏称这些物品为“安全物”。教师应该  相似文献   

9.
玩具是小朋友的好伙伴,它伴随着孩子们快乐成长。每个小朋友都有数不清的玩具,木制的,布做的,塑胶的,数不清的种类,数不清的件数。有个妈妈说她孩子的玩具多得要“淌”到屋门口了。那么多的玩具只是一个小朋友在家里玩,玩具的利用率太低了。有的玩具经常在家里睡大觉,这样还会让孩子不知道珍惜和爱惜玩具。我们大一班的老师发现了这一现象,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们把每个星期的周五订为“玩具日”。在这一天,小朋友可以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里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玩耍,等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再把玩具带回家。这个活动刚开始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日常生活中,您是否发现有的孩子总是把玩具、用品收拾得整整齐齐,不用父母提醒,也不容别人翻乱;有的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会自觉地订个“学习计划”,把看书、画画、  相似文献   

11.
“我家孩子的玩具快要堆成山了,可孩子还闹着要买新玩具。”这样的情况,相信不少家长都会碰到。孩子的玩具数不胜数,可一件新玩具没玩几天孩子就厌烦了,有的玩具孩子甚至连碰都还没碰过。碰到这种情况很多父母都很无奈,最终往往以满足孩子  相似文献   

12.
一次,孩子玩好了玩具一点没有要整理玩具的意思,我原想说“你不要乱丢玩具,把它整理好”,但话到嘴边突然灵机一动改了口:“我们一起来把玩具整理好。”孩子听了感到很奇怪,看看我。这时,我平静地说:“玩具理整齐了多好看啊,下次玩就不用东找西找了,大家都会夸宝宝爱整洁。”这时孩子用询问的目光看着我说:“我们一起来。”我微笑着点点头。于是两人一起理,很快就把玩具理好了。我抓住时机,又和孩子一起分析玩具玩好后是整理好还是不整理好,让他懂得整理玩具的好处。后来,每逢玩玩具结束,我总是主动说:“我们一起把玩具整理好。”孩子也跟着我说,几次下来,孩子养成了收拾玩具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3.
一位幼师向我诉苦:“有的小朋友骑上三轮车,不管你怎样叫他,就是不肯下来,别的孩子又嚷着要骑车。遇到这种情况,我往往忍不住把他硬拉下来,结果孩子总是哭闹不止。唉,真不知道怎么办好!”我告诉她,不妨这样试一试: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不要生气,更不能把孩子从车上  相似文献   

14.
在幼儿园门口,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一情景:有的孩子哭闹不止,不愿父母走开;有的提出诸如“星期天回家给我买电动小飞机”,“星期六回家给我做最好吃的东西”等要求;有的干脆抱住家长的腿不放为了摆脱孩子的纠缠,有些家长就说:“好好好,只要你不闹,里期天一定给你去买”如此这般,孩子听了家长的“许愿”,即使很不情愿,也只好带着某种期盼,乖乖地进了幼儿园这些家长把“许愿”当成了专治百病的良药,殊不知这样做不利于孩子品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让玩具说话     
玩具是孩子的天使,是孩子最要好的朋友。目前种类繁多的玩具中,有会说话的玩具、可自动组装变型的玩具、大型电动娱乐性玩具等等。有的玩具因价格较贵,往往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受得起的,而且玩具多也不可能充分满足孩子对玩具“喜新厌旧”的天性。更主要的是,会说话的玩具也因它“说的话”而局  相似文献   

16.
“六一”儿童节这天,幼儿园的小朋友放假了。王老师来到重百大楼,在玩具柜前,一大群孩子正吵闹着要爸爸妈妈给他们买玩具。在孩子们的一片吵闹声中,家长们纷纷掏钱。这时王老师看见班上的小强正哭闹着要买一架大飞机,小强的妈妈连连说,家里已有了许多玩具,  相似文献   

17.
有的家长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以后,随便塞给他一个玩具,就忙起自己的事来。如孩子提出什么问题,家长就不耐烦:“我忙呢,自己玩去! ”孩子哭了,便动肝火:“真淘气,我叫你好好玩的!”有时孩子屁股上还可能  相似文献   

18.
头一 :热闹的商场玩具柜前 ,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哭闹着赖着不肯走 ,非要父母买其中的一样玩具。年轻的妈妈连连劝说 :“我们家已经有许多这样的玩具了”。孩子说:“不 ,不 ,我就要买。”镜头二 :一个个孩子被家长接出了幼儿园 ,霎时园内的小贩笑眯了眼 ,在孩子们“我要吃这个”、“我要吃那个”、“我也要……”的叫声中 ,家长们纷纷掏钱……镜头三 :一孩子指着自己衣服的商标神气活现地“教育”同伴 :“我这件衣服是名牌的 ,你有吗?我还要爸爸妈妈给我买名牌鞋呢!”同伴不禁黯然无语。……类似的镜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见。有资…  相似文献   

19.
文摘     
父爱——儿童 健康成长的阳光 如果婴幼儿长期仅由母亲照料,缺乏父爱,有可能性格孤僻、自卑感强。有的孩子还会出现担惊受怕、烦躁不安、哭闹不休、精神抑郁、多愁善感等症状。临床医生称之为“缺乏父爱综合症”。  相似文献   

20.
经常有家长以羡慕、奇怪的口吻对我说:“真怪 !我的孩子在家里谁的话都不听;可一进幼儿园,老师要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脾气也不犟了。真不知老师的法宝是什么 ?”事实确实如此,许多孩子在家里很任性,在幼儿园却规矩、听话,判若两人。为什么同一个孩子,在 幼儿园和在家里表现如此不同呢 ?  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儿园教师与某些家长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不大相同。许多家长当孩子犯任性毛病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我经常见到有的家长带孩子到商店去玩,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就爱不释手,不管家中有无,都吵着要买。如果愿望实现了,就高高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