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从你混浊的泪水里,我看到了大海、大海里汹涌的涛声、大海里富有弹力的折射的碧蓝的波浪。我看到了红珊瑚长成的海树海花,五彩的幻想般的光环,在沉落的夕阳中,反馈得格外壮丽。  相似文献   

2.
“在它小小的胸膛/装满了大海的涛声/我于是去聆听——/虽没有听见海的音响/却闻到缪斯的琴鸣……”这是诗人在听海,虽人未海上行,但心随海上漂,这本诗集就是诗人在“心帆”的带领下,踏着一浪浪波涛,遥听大海的回声。  相似文献   

3.
没有水的海     
沙漠,是黄色的大海。有高高的巨浪,有细细的微波。爬到浪尖滚下来,躺在微波上面睡。这个海,没有水。(原载《小朋友》1989.7)【评介】沙漠,孩子们一般都比较生疏。给孩子介绍不曾见过的事物,而且是茫茫无边的沙漠,很不容易。这首嘟易丈巧妙构思,写得形象、生动、有趣,作者把沙漠说成是大海,突出了它的浩瀚无  相似文献   

4.
海南游     
2月23日晴飞机在三亚凤凰机场缓缓降落的时候,我透过窗户看见了茫茫的大海、飞翔的小鸟、川流不息的汽车……我看过描绘海的书,静态的文字激起了我对海的向往;我看过电视中的海,动态画面勾起了我对海的渴望。这次,我终于可以看到海了,这能不令我心潮澎湃吗?  相似文献   

5.
台湾看海     
正对生在高原,长在高原,工作在高原的我来说,看海是一件非常兴奋的事。每次见到大海,我都会张开双臂欢呼着奔向大海,拥抱大海。每次见到大海,我都会忘记一切。每次见到大海,我都会年轻十岁。……我们从桃园一直顺着台湾海峡南下,到高雄,到台湾的最南端巴士海峡,然后又从台东一直逆时针方向沿着太平洋北上到台湾北部的东海,整整绕台湾岛环行了一圈。一路上,蔚蓝色的大海始终在眼前翻着巨浪,涛声不绝于耳。海边的景色变换着不同的颜色。  相似文献   

6.
寻找缀迷海     
韩老师导语:读罢这篇文章,不能不佩服、不能不惊叹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和娴熟的文字驾驭力。作者写荷蒙寻找缀迷海,在变幻莫测的城市里,荷蒙有没有找到缀迷海?缀迷海是实实在在的海,还是意念中的海?作者写得扑朔迷离,亦真亦幻……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文章本身就是一片“缀迷海”,可以让人在游弋中迷失遗忘,却能看到海里瞬息万变的风景。读者不妨自己去找寻一番——荷蒙终于决定了,他要去寻找缀迷海。于是泰利翻箱倒柜帮他寻找地图。荷蒙已经背起行李:“喂,伙计,别找了。我自己就是一张活地图呢!还怕我迷路不成?”“记得早点回来,厚姆雷得的人们…  相似文献   

7.
八月小蒜     
这是一篇描写农村生活场景的文章。随着年龄的增大,儿时的记忆时常萦绕于心头。作者离开家乡,到城里读书,对于乡村的记忆从未间断“,八月小蒜”就是挥之不去的浓浓的故乡情结。作者选择儿时最难忘的事情——挖八月小蒜,从早晨大人、小孩出工到中午、傍晚回家,那情景写得令人难忘,如诗如画,优美抒情,让人仿佛看到八月乡村的生活,感受到农家生活的快乐。画面生动有趣,清新宜人,没有亲身的生活感受是写不出来的。同学们品一品,笑一笑……  相似文献   

8.
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执教《坐井观天》这篇课。学完课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让学生想像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纷纷畅所欲言。有的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能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  相似文献   

9.
《海滨小城》是一篇描写海边城市美丽景色的文章。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画面中领悟写法。一、启发想象,进入画面先从整体入手提问:课文写了海演的哪些景物?(大海、海面、海滩),写了小城的哪些地方?(庭院、公园、街道)。再要求学生逐段阅读,启发他们想象画面: 展示海景图。让学生说说:大海是什么样儿的?什么时候的景色最美?重点体会大海、天空的色彩。从海边的沙滩上躺着的贝壳,到靠岸的捕鱼船队,体会作者是怎样由静到动来展示画面的。作者集中摄取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个镜头,表现了小城美丽而又整洁的市容,教师可引导学生着重体会这三个特写镜头所再现的典型形象。小城的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树叶香气飘逸,花开如云。这是小城庭院的镜头,要突出叶绿花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小沙子     
也许,一粒沙无权与礁对话,因为礁是多么雄伟!但是,这粒沙的意念永远被礁的身影鼓励激励。小沙滩,远方是海,对于一粒沙而言,礁永远可望而不可及。大海腾起巨浪,沙子偶然看到了传说  相似文献   

11.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来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  相似文献   

12.
《大海的歌》一课,通过描写祖国海港欣欣向荣的景象。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成就。课文写了三景,景景别致,景景寓情。一景写码头。对码头景物的描写,一方面交待了时间、地点和背景;另一方面,作者恰当地运用“蓝天”“白云”“碧绿的海”“朝阳”等词语,巧妙地把码头的蓝天、大海、东方连织成一幅五彩缤纷、生机盎然的画面,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愉悦之情。  相似文献   

13.
海之歌     
“在那遥远海边,看那潮起潮落……”小时候最喜欢听的一首歌就是张雨生的《大海》,当时总是唱着这首歌。向往着大海的波澜壮阔的气势。于是在心中就对大海有一份憧憬和想象。后来,幸运的是,我曾经两次成为大海的宠儿,来到大连和海南去感受大海的独特魅力。第一次看到海,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地蓝。像最美丽的菊花瓣;同时它又是那么地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第二次看到那一望无际、海天相接的景象。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海的博大与广阔.同时也感受到我们人类的渺小。  相似文献   

14.
这个板书采用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增加了直观性和形象性,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作方法。教学可这样进行: 1.理清课文脉络。文章是按地点变换进行记叙的。教学时,可问学生:作者写了在哪几处地方看到的景色?他是站在什么地方看的?让学生知道:海轮航行是由码头到海港,到大海;作者观察的位置是先  相似文献   

15.
梦圆海洋     
小时候,爸爸对我讲,大海也是我故乡。6岁那年,我随父母有了一次远足青岛的机会。当时,我虽写不出峻青《听海》中精妙的语句,可是,我的魂魄早已扑向大海。当第一次见到海蟹爬出石缝向我走来,当第一次欣赏缀满海滩的五彩斑斓的贝壳,当第一次与三五米的巨浪拥抱,当第一次……我相信一个从未见到过海洋的人也会为之动心,更何况对海洋充满好奇的我呢?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用优美的抒情文字,描写了桂林山水的奇特景色,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读后使人陶醉于这壮观的美景中。文章开头用“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读者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接着分别介绍了桂林水的美、桂林山的美,最后把山和水联系起来概括描写,绘出了一幅桂林山水秀美无比的完整画面。桂林水的美主要是描写漓江的水。作者将漓江和大海、西湖作比较,写出漓江的水与其它地方的水不同,突出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课文插图用倒影清晰没有波纹表现“清”和“静”,用倒影的颜色表现…  相似文献   

17.
对手     
大海如果没有巨浪的翻滚,就失去了壮观;沙漠如果没有飞沙的狂舞,就失去了雄浑;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也就失去了精彩……然而,我成长中的精彩又是谁带来的呢?答案是我亲爱的对手伙伴。  相似文献   

18.
我和两岁的女儿来到海边,她是第一次看到大海,对她而言,这不是海,她还不知道海这个词。大海,只是很大很大的一盆水,她挣脱我的手,快乐地向大海深处奔去,头发飘动,在阳光中灿如王冠。她像一条小鱼奔跑,大声喊叫,竟没有一丝恐惧,是啊!  相似文献   

19.
《《社戏》这篇小说 ,很有意思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 :“真的 ,一直到现在 ,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可是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 ,作者在结束部分虽然用了许多文字写偷豆的过程 ,写偷豆造成的结果———六一公公的那一大段言说 ,或者说 ,作者的结束部分整个地就是围绕豆子来铺展开来了 ,但作者通篇却并没有一个字来写那好豆是什么滋味 ,也没有一个字来写吃那好豆是什么感觉。再说那“好戏”吧 ,文章对此的渲染、衬托真是足足的 ,又是写白日中未能看到戏的失落 ,又是写被允许去看戏的慌急 ,还要写一下那…  相似文献   

20.
在马修·阿诺德(1822-1888)写的这篇《多佛海滩》中,作者利用对海巧妙的比喻以及感情上的投射描写出当时英国社会的混乱和人们渐渐缺失的真诚信仰。通过大海不同场景意象的使用,结合象征手法深刻揭示特定时代英国社会人们的精神濒临崩溃现象,将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指出人们又回到从前那个没有信仰的年代,彼此没有真爱,只有恐惧,争斗,内心极其矛盾的一面。在诗的末尾,即使世间已经如此冷漠无情,作者仍然向往能和爱人坚定信心、真心相爱,在这个混浊的世界里坚守一丝和平的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