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动态简报     
《北京档案》2016,(5):61-62
朝阳区档案馆全面展开数字档案编目工作近
  期,区档案馆对馆藏已数字化的音视频档案全面开展编目工作,主要包括全文扒词、标注背景信息、关键词、关键人物以及标志性建筑等内容,计划到10月底完成馆藏千余小时的音视频档案编目工作。该项工作完成后可大大提高音视频档案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为下一步挖掘编辑音视频档案,提高档案馆信息化工作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试析档案信息数字化鉴定工作 赵淑梅、王毅在<档案学通讯>2010年第3期撰文指出:档案信息数字化鉴定工作是关系到档案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和效益的大问题.作者认为,开展档案信息数字化鉴定工作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它可以保障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核心目标--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第二,它能为建立高质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库把好质量关;第三,它可以对原有档案鉴定成果进行修正补充;第四,它有利于提高档案信息数字化工作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至90年代,随着社会高速变革和发展,音视频设备广泛使用,产生了一批珍贵的音视频档案。广播信息、纪录片、录音等音视频档案直观地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研究学校校史的重要史料和依据,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音视频档案抢救的研究呈上升态势,但多为数字化意义、流程、存储、管理策略等研究,较少涉及音视频档案分类、整理、编目等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抢救声像档案包括数字化转化、编目和长期保存,编目是声像档案内容管理工作之一,是保存和再利用的基础。声像档案编目时需要参照针对性较强的标准,明确著录主题范围、确定元数据类型,可以以文件、片段、场景和镜头为单元。本文依据音视频档案特点,通过一层编目和多层编目的比较,分析其对档案信息利用的影响。多层编目更方便精准地利用信息。  相似文献   

5.
夏晴 《新闻实践》2014,(8):90-91
所谓传媒信息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就是指传媒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技术、音视频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把各种纸质、照片、声像等传统介质的档案资源转换位数字化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用计算机进行系统全面管理。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档案的管理效率,还创新了传媒档案管理模式,进而对传媒的科学规范和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已成为大数据时代传媒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文摘     
论档案数字化之前的鉴定佛山市三水区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刘璐在2007年第1期《档案学通讯》撰文论述:对非数字化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之前进行鉴定,首先是为了保证数字化后的数字档案内容信息的"质量",使这些数字化后的档案信息具有较高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档案数字化信息元数据管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档案馆目前正在开展的档案数字化信息元数据管理研究的探索,是借助"数字档案融汇服务系统"课题,进行档案数字化信息元数据的获取、描述、组织和存储等一系列研究,以期实现对数字化档案资源的有序组织,进一步揭示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8.
档案信息数字化鉴定工作是关系到档案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和效益的大问题,本文在明确档案信息数字化鉴定工作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对鉴定工作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明确鉴定工作的内容和原则,为尽快建立一个系统化、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存储数据库和档案信息服务利用体系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档案数字化前对档案整理工作馆藏档案的数字化,是指“在对馆藏档案资源进行分级鉴定、有序整理的基础上,通过直接扫描、缩微胶片转换等手段,分期分批把纸质档案、胶片照片档案数字化,采用模/数转换技术把录音、录像等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使这些信息与现有档案资源数据库并网”。由此可见对馆藏档案资源进行分级鉴定、有序整理等前处理工作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馆藏档案数字化的质量状况。如果馆藏档案自身存在着组卷不当、鉴定不合理、案卷和卷内目录质量达不到要求、整理的基础质量不好等问题,那么这些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后,其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0.
档案数字化是利用数据库、数据压缩等技术手段.将各种纸质、声像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有序结构,将以数字形式的电子媒体制成用数字编码来表达的档案信息库。经过数字化处理后,提高了计算机检索速度,节省了档案存贮空间,丰富了网上信息资源,有利于发挥档案部门的信息优势,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档案部门开展特色服务创造条件。本文现就档案数字化工作谈几点认识,以便和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各行各业造成了冲击,在信息化大潮的冲击之下,各行业的生产、工作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传统档案已经转变为网络数字化档案存储形式,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高校档案记录着学校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党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本文在数字化背景下分析高校声像档案的管理与利用,着重分析声像档案的特点以及使用价值,以期为高校做好声像档案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数字人文为目标,开展声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需要了解数字人为的含义及其满足这一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本文探讨了声像档案在现有管理方式下信息利用的主要阻碍与壁垒,面向数字人文,除了满足声像档案藏与用等基本功能,还需要满足人文领域研究。在分析声像档案用户需求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面向数字人文的声像档案资源组织方法,构建从数字采集到精准服务利用的模型,透过数字人文的蓬勃发展,拓宽数字声像档案在人文学科的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声像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及相关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在线利用声像档案已经成为可能。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在声像档案在线利用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因而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在线调查法,从平台、资源、服务三个方面分析、调研其声像档案在线利用情况,发现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声像档案在线利用具有平台专业、资源丰富、服务以用户为中心等特点,以期对我国开展声像档案在线利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和安全保密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建设最基础的工作,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档案数字化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档案数字化的质量控制和安全保密控制的内容和手段进行重点阐述,以期为确保数字化工作的质量和安全保密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着资金预算不足、管理松散和归档安全性低等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在档案数字化进程中,只有建立档案数字化成本观念和效益观念,以IT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实现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传播和利用的无缝对接,建立数字档案加工和利用的全流程管理机制,才能彻底避免相关问题,实现数字档案馆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信息的数据化已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大数据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日益增长的海量档案数据,为了促进档案数据的深度挖掘,促使档案管理走向精细化,本文分析档案数据区别于大数据的特点,提出挖掘档案数据的大数据“富矿”价值,并进一步分析大数据环境下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机遇及挑战,探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新方向及新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昀 《兰台世界》2020,(5):54-56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信息的数字化和服务的网络化使得数字信息可以长期保存。同时由于数字档案信息有其自身动态性、技术更新快、开放性以及对载体的依赖性等特点,从而使得数字档案信息保存利用遇到了挑战。本文通过对数字档案信息保存的介绍,分析当前数字档案信息长期保存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核查出种种弊端,据此进行修改完善,为档案部门的数字档案长期保存工作提供建议和意见,提出合适的保存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数字档案馆可用性分析——从信息系统的角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数字档案馆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有必要对数字档案馆的可用性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为建设高水平的数字档案馆提供参考.本文分析了数字档案馆的信息系统特征,从信息系统和信息环境变化两方面分析了影响数字档案馆可用性的因素,并从多角度提出了提高数字档案馆可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档案鉴定”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其中的档案价值鉴定、开放鉴定、数字化鉴定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理性思考。针对档案保管期限,建议将一直以来实行的“三分法”改为永久和定期10年“两分法”;针对档案存毁鉴定,主张对经鉴定拟剔除的档案原则上不销毁,可考虑其直接进入文物市场流通;针对档案的开放鉴定,建议应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接轨,取消30年禁锢期限,可将档案分为主动公开的、依申请公开的、不予公开的三类;针对档案数字化鉴定,提出档案数字化的根本目的是方便利用,应将扫描对象区分为扫描件和不扫描件,以剔除冗余信息,节约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一己之见,期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20.
边媛 《档案学研究》2021,35(3):90-96
“档案数字化”和“数字化档案”等观念的提出,意味着档案学者对数字技术到来的认可,其结果是档案数字化将促成档案从知识策略到记忆策略转换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最大意义在于档案资源不仅限于文本的数字化,还包括物体、场景以及行为的数字化,使面向数字人文的档案资源整合成为大趋势。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档保护过程中,各主体参与数字化采集、保存和利用,化档案归档移交为参与式数字化建档。本文在分析文化遗产数字化建档的趋势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分析其理论基础和建档模式,并提出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