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狐狸与群猴     
猴子捞月,一无所获。这事儿让狐狸知道了,不禁计上心来:“真是一群蠢猴子,凭我聪明的狐狸,为什么不在这些蠢猴子身上赚些钱呢?”于是,狐狸找到这群猴子,故作神秘地对猴子们说:“你们知道为什么没能将水中的月亮捞上来吗?”群猴都茫然地摇摇头。狐狸哈哈一笑:“因为你们还缺少一门创造奇迹的技术。”“是什么技术?”群猴都迫不及待地问道。“游泳!”狐狸装作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们掌握了游泳技术,凭你们这群团结一心的猴子,还愁捞不上来月亮吗?”看着这群猴子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狐狸心中暗喜,抛出了诱饵:“只要你们想…  相似文献   

2.
在玩游戏的时候,敏敏和瑶瑶郑重其事地跑来问我一个问题:“雷老师,每天下午我们的妈妈都会来接我们,为什么你的妈妈不来接你呀?”我一时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合适,就说:“我的妈妈工作忙,让我自己回家。”两个家伙不依不饶,“那你的爸爸为什么也不来呢?”“是不是因为你是一个孤儿呀?”老师是不是孤儿$湖北省鄂州市实验幼儿园@雷敏!老师  相似文献   

3.
一次公开课,老师教授《一朵云》。小组读文之后,老师让孩子们向云提问题,看看谁的问题最有意义。有的孩子问:“云啊云,你为什么是一团团的呢?”有的孩子问:“云啊云,你为什么老飘来飘去的呀?”这时,一个小女孩问:“可怜的云,你是因为寂寞经常流眼泪吗?”这孩子的语言多么有诗意,多么有想像力!我不禁暗自赞叹。此后,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评议,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读了《一朵云》这首儿歌,我们都知道云就是水变的,雨是许多云堆积在一起形成的,怎么可能是眼泪呢?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故事:几个小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着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歌唱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这个故事让我久久回味,它包含了太多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细细思考的问题。学生们说得多好啊:老师,您为什么不能蹲下来呢?…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身边曾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几名小学生爬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地上很脏,几个人都是满身的灰。教师见了很生气,走过去沉着脸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哩。”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子不服,他嘟嘟囔囔地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是啊,老师为什么不能蹲下来呢?不蹲下来,怎么可能了解学生呢?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函授专科班的《音乐教学法》课堂上,有位来自某中学的女音乐教师非常认真地给我提了一个问题:“老师,你干脆别讲那么多音乐教学法的理论,直接给我们介绍一种最有用的教学方法,岂不更好吗?”我微微一笑,对她说道:“你这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不过我也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你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哪种教学方法才是最有用的呢?”学员答:“不知道。”这是发生在一年前的事了,可当时的情景却一直历历在目,挥之不去。我老是在想几个问题:为什么总有部分音乐老师不重视教学理论的学习?他们对各种音乐教学方法在音乐整体教学活动中所起的…  相似文献   

7.
易婧 《四川教育》2005,(10):46-46
上课了,我神秘地晃了晃手中的袋子:“想知道老师带来了什么吗?”“想!”我把手伸进袋子,学生的眼光紧紧盯着,教师里鸦雀无声。我掏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噫?”学生的眼中写满疑问。我又掏出了一个黄澄澄的广柑。“哇塞!”学生兴奋起来,有的还舔嘴咂舌,做出吞咽状。  相似文献   

8.
<正>一、谈话导入,了解人物1.交流谈话,初识人物师:同学们,谁知道为什么何老师今天穿一身黑衣服来上《刷子李》?生:因为刷子李在刷墙的时候也会穿一身黑色的衣服。师:他穿一身黑和我穿一身黑有什么关系?生:老师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走进课文的情境。师:同学们,她说到了“情境”。谁知道什么是“情境”?生:一个故事里面的情节。  相似文献   

9.
不知为什么,我在学校完全是另一个样子,老是捣蛋。以前别人骂我时问:“你不害臊吗?”我埋下头说:“害臊……”可现在我会嬉皮笑脸地回答:“不!”我知道为人应该态度友善,但是在学校只要求无条件地听话……班主任安娜走进教室,满脸不高兴的样子。我们站起来,身体挺得笔直。“坐下!”安娜命令,“现在你们写作文。”“今天的作文我不打分,因为这是《少先队真理报》的征文,题目是:如果我是一位教师’。”“如果我不想当老师呢?”我坐在座位上问,“那怎么办?”“安德烈,谁也不会请你去当老师的!”老师生气地说,“你完全可以…  相似文献   

10.
听了两位教师执教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无独有偶,讨论的主要问题都是:为什么老师的外号叫“徐老虎”?我对老师的感情怎样?我从老师处有何受益?最后两位老师总结时都说:“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了解了我的国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最主要的是我们学习了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听后,我有两事不明。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找回失落的问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师,‘咱’是什么意思?”———“老师,‘歌’是唱的,诗中为什么说是装满一箩又一箩呢?”———“老师,新生活是过的,怎么说是唱的呢?”。这是南京市特级教师刘军在教学《水乡歌》时学生的提问。“什么”、“为什么”是两个充满孩子头脑的具有魔力的词。每个孩子来到这世界,学会说话后,就常睁着好奇的、困惑的眼光,刨根问底地追究这世界的奥秘:“妈妈,那是什么?”“爸爸,天为什么是蓝的?”“蝴蝶为什么会飞?”“我有翅膀,我也会飞吗?”“爷爷,镜子里的小朋友是谁?他为什么长得和我一样?”……为了寻求满意的…  相似文献   

12.
课外天地     
校园拾趣1.追星族地理课上,老师正津津有味地讲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民族呢?”一学生踊跃举手,大声地说:“追星族……”。2.臭氧化学课时,老师说:“氧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一学生举手站起来,不服气地说:“老师,你讲得不对,氧气是有臭味的,要不,我们地理书上为什么叫臭氧呢?”●修文贤/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271000)课外天地  相似文献   

13.
开学不久的一节科学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来这节课是研究“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上课前,有几个调皮的学生找到我,兴奋地说:“张老师,我们抓到了许多苍蝇。”边说边向我展示他们的“战利品”——装在矿泉水瓶里的苍蝇,那种兴奋的神情天真又可爱。我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抓的?”“我在学校的垃圾箱旁边。”“我在校门口的农贸市场里。”“我在街道旁的垃圾场。”他们争先恐后地说。“你们为什么要抓苍蝇呢?”我又问。“我们想知道苍蝇为什么在那么脏的环境里生活,却不生病呢?”“它们的生命力为什么那么强呢?’’说实话,我也回答不了他们的问题。按照课程计划,这不是这学期学习的内容,但学生有这样的探究热情,问题又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虽然我心中没有太大的把握,但我还是决定尝试一下,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探究“苍蝇”的奥秘。于是我就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苍蝇的生命力为什么那么强呢?”立刻,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开心豆豆     
发现美洲老师:“谁能在这幅地图上指出美洲的位置?”豆豆走过去指了出来。老师:“那么,现在你再告诉我,是谁发现了美洲?”豆豆立即回答:“是豆豆。”胆小爸爸:“豆豆,你都快九岁了,还那么胆小。”豆豆:“奶奶都七十岁了,胆子比我还小呢。”爸爸:“你怎么知道?”豆豆:“每次过马路,奶奶总抓住我的手不放。”跌倒的公鸡有人问豆豆:“为什么公鸡每天一早醒来时,要提起一只脚?”豆豆回答:“因为它同时抬起两只脚,就会跌倒的。”花儿生气了老师提问:“课文上说,蜜蜂给花园增添了生气,应当怎样理解这句话?”豆豆回答说:…  相似文献   

15.
大华 《师道》2005,(11):15-16
作为家长,经常会听到孩子们在唱一首被篡改了歌词的儿歌:“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拉开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没有了……”每当听到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唱这样的歌曲时,作为家长,都会有一种震惊感,也有一种苦涩感。一般而言,都要教训孩子几句:不准唱!为什么要唱这样的歌?但在教训孩子之后,也会在心中思忖:这世道究竟怎么啦?孩子为什么对学校、对老师这么仇视呢?  相似文献   

16.
案例一: (片断一)老师引入教学:“上节课认识了塑料的哪些知识?哪些地方用到了塑料用品?”学生踊跃举手回答。接着老师又问:“为什么下雨天要穿塑料胶鞋?为什么洗碗时要戴上塑料手套呢?”(师边问边展示她手中的橡胶手套)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道:“我妈妈就是用它来搞卫生的。”“我家里也有这种手套。”“可以防水啊。”一个小男孩边叫边晃悠着他手中的橡胶手套。老师一听,对小男孩说:“你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做实验来研究一下塑料还有什么特点。”师转身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7.
印象     
三十岁左右,中等个儿,长圆形的脸,不胖也不瘦,人很有精神。戴着一副眼镜,经常用右手把眼镜往鼻子上边推推。穿着红滑雪服、黑裤子,好像穿着黑皮鞋,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的曲老师。那是一个飘雪的早晨。我不知道她是老师。心想:这个阿姨怎么也坐学生班车呢?可能是被老师叫去的家长吧!我问了一声:“阿姨好!”她笑着说:“你好!”然后把我叫到她旁边的位子坐下,开始和我聊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位大姐姐上车了,对她很有礼貌地说了一声:“曲老师好!”这时我才知道她是老师。我不好意思地说了一声:“老师好!”就低下头不再说什…  相似文献   

18.
近日,在一个优秀语文教师汇聚的QQ群里,有位老师亮出这样一道中考语文模拟题求解。下列使用修辞方法不正确的是:1.故乡是什么?故乡是童年嬉戏的小河,是河边荡秋千的垂柳,是小村子夜的狗吠,是乡野里飘香的泥土……2.思想的河,不仅像行云流水那样飘逸,流淌,更像凝练的大地和冰山雪原,穿越亘古时空,却又那么淡然宁静。3.品读,不需要眼睛,手都是多余的,而是用心灵品味,在静谧中煲汤似的,文火慢炖,靠的是时间。4.冬夜仿佛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没有了雷电般的倾诉,没有了暴风雨似的脾气,只剩下沉静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群里的语文老师们各抒己见,一位江苏的老师说:“我看,哪个都对都好!”一位浙江的老师说:“我真的做不出来。”一位北京的老师说:“我看,c是错的,是不是错用比喻呢?”有群友问为什么,他说他也说不清。正确答案来了:“这是天津的中考模拟题,答案是D,但我不知道为吗?”一位QQ名叫“大学中文系的教授”说话了:“B错了,‘思想的河’本身就是缩喻,比喻上叠加比喻,乱套了。”不少群友大呼“太深奥了”。这时,那位江苏的群友说话了:“这正符合苏教版一篇文章的意思: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位湖南的群友说:“这个题目太奇葩了,刚才我问了几位特级教师,他们有的选A,有的选c,也有的选B,竟还没有人选D呢。”群里一片大呲牙的笑脸。看着群里热闹地争论着,开始我也想表个态,但是终因无法给自己的答案找出一个恰当的理由而没有发言。  相似文献   

19.
儿子的班主任生病住院了,我问他:“老师稿了,你们同学有没有哭啊?你们有没有去医院看看老师呢?”儿子很冷淡地说:“我不知道别人会不会去,我是不想去的,我只知道现在的代课老师很好,我们都很喜欢她。”  相似文献   

20.
耿雪丽 《山东教育》2002,(27):33-33
主题的产生户外活动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玩球,忽然听到一声尖叫,我过去一看,原来,孩子们在围墙下面发现了一只螳螂。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冯静亭:“这是蚂蚱。”韩舒宁:“不对,这是蟋蟀。”单泉:“我知道,我知道,这是螳螂。”……小朋友都认为自己说得对,各有各的理由,他们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差一点吵起来。老师:“这到底是蚂蚱,是蟋蟀,还是螳螂呢?”韩业达:“这是蚂蚱,因为它会跳。”崔鹏:“这是蟋蟀,蟋蟀会叫。”单泉:“这是螳螂,我在电视上看见过,它有两把大刀。”……幼儿非常喜欢小动物,特别是小班的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