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教版初中《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7页讲到“玄奘西行”时说:“玄奘,通称三藏法师。”注释进一步解释:“‘三藏’指佛教经典的经(总说根本教义)、律(述说戒律)、论(阐发教义)三个部分。‘三藏法师’是对精通佛教经典的僧人玄奘的尊称。”《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佛教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修订本)也有同样的表述。这样表述容易让人误以为玄奘又名三藏法师,三藏法师就是玄奘。三藏法师专指玄奘。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2.
智短汉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9,(4):F0002-F0002
则天朝,大禁屠杀。御史娄师德使至侠,唐人进肉,问:“何为有此?”疱人曰:“豹咬杀羊。”师德曰:“豹大解事。”又进鲙,复问之。  相似文献   

3.
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甫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相似文献   

4.
齐桓公出猎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①,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字牛~②,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③。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相似文献   

5.
单衣顺母     
【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相似文献   

6.
梦语     
御史某之伏法也,有问官自昼假寐,恍惚见之,惊问曰:君有冤耶?曰:言官受赂鬻章奏,于法当诛,吾何冤?曰:不冤何为来见我?曰:有憾于君。曰:问官七八人,旧交如我者。亦两三人,何独憾我?  相似文献   

7.
谭虎 《家庭教育》2014,(6):46-46
据《论语子路·第十三》记载: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意思是:樊迟问怎样才算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端正规矩,办事认真谨慎,待人忠厚诚恳。即使到了夷狄之地(泛指我国边远地区)那样险恶的环境中,也不能轻易背弃。”在这里,孔子对“仁”的解释,以“恭”“敬”“忠”三个道德目标为基本内涵,反映了儒家对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基本态度与道德操守。  相似文献   

8.
黄羊举贤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日:“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相似文献   

9.
陶侃惜谷     
魏永霞 《阅读与鉴赏》2006,(11):38-38,72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农给人足。  相似文献   

10.
[原文]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译文]鲁哀公问孔子:“怎么做才能让百姓信服?”孔子答曰:“选举正直的人,把他们放在邪恶的人士上。百姓就信服了,反之,让那些奸诈的小人处在高位,百姓就不会信服。”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下面一篇文盲文,完成后面的1-7题:臼季[注1]使,舍于冀野。冀缺薅,其妻[注2]之,敬,相持如宾。从而问之,冀芮[注3]之子也,与之归。既复命,而进之曰:“臣得贤人,敢以告。”文公曰:‘其父有罪,可乎?”对曰:“国之良也,灭其前恶,是故舜之刑也殛[注4]鲧,其举也兴禹。今君之所闻也,齐桓公亲举管敬于,其贼也。”公日:“子何以知其贤也?”对曰:“臣见其不忘敬也。夫敬,德之俗也。信于德以临事,其何不济!”公见之,使为下军大夫。(《国语·晋语》)注:(1)臼季:晋国大夫甘臣。(2):往田野里送饭。(3)冀芮:冀…  相似文献   

12.
使者有节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相似文献   

13.
不死之药     
《历史学习》2006,(7):96-96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谒操之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也。[编按]  相似文献   

14.
北京版初中《语》有《晏子使楚》,中说: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也。令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相似文献   

15.
古文哲理选析(四)○刘国胜1.涸辙之鱼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巨也。君岂有斗升...  相似文献   

16.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为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知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  相似文献   

17.
讳输棋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4,(4):F0002-F0002
有自负棋名者,与人角,连负三局。他日人问之曰:“前日与某人较棋几局?”曰:“三局。”又问:“胜负如何?”曰:“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要和,他不肯罢了。”  相似文献   

18.
士僧同宿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卷足而寝。僧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①,是一个人,是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人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注释]①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孔子弟子。事迹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题解]那个士子,对知识一知半解,且喜卖弄,可是连极普通的常识性问题也答错了,出尽洋相,令人绝倒。短文告诉人们: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同时要勤于学习,…  相似文献   

19.
秀才买柴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4,(7):F0002-F0002
一秀才买柴,曰:“荷薪者过来!”卖柴者因“过来”二字明白,担到面前。问曰:“其价几何?”因“价”字明白,说了价钱。秀才曰:“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者不知说甚,荷的去了。  相似文献   

20.
呆子守店     
1、呆子守店 有呆子,父外出,嘱其守店。忽有买货者至,问曰:“令尊可在?”曰:“无!”“令堂可在?”亦曰:“无!”父归而知之,诲(教)之曰:“令尊者,吾也;令堂者,汝母也。岂能言无!”其子曰:“彼(他)至店,乃买货者也。父母,岂可鬻(买)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