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物馆是什么?博物馆在迅速发展着的社会中想保持原有的民族化圣殿的传统形象,似乎越来越困难。今天,几乎任何在社会发展中留存过的遗痕,都有可能生成一个博物馆,在农场、煤矿、仓库、监狱、城堡等各种地方,都有博物馆生存的环境,都有可能建成别具特色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开始时,1905年中国引进西方博物馆化,诞生了中国第一座博物馆。20世纪80年代,中国又从西方引进生态博物馆思想,1995年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博物馆是一种进步的化形态,它总是为社会的进步所需要。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的报告——对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里齐奥·马吉是国际生态博物馆著名专家,意大利社会和经济研究所教授。2005年贵州生态博物馆国际会议后考察了贵州、内蒙古的生态博物馆。他的考察报告已刊登在会议的论文集中。今年6月他再次来华考察了北京和云南的文化遗产和生态博物馆。这是他写给苏东海先生的考察报告,文中提出了对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建议。本刊得到苏先生和马吉先生的同意,发表其中译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生态博物馆(ecomuseum)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博物馆新形态,起源于法国,被称作是"后工业社会的文化产业"。在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有十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博物馆协会推动与指导下的一种博物馆建设新实践,主要建设在少数民族地区,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进入21世纪,这个新型的博物馆在东部地区得到进一步的"扩展",浙江安吉县、安徽西递宏村、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等相继建成一批新的生态博物馆。笔者在系统梳理生态博物馆基本概念、理念的基础上,从一个新角度即"博物馆作为一面镜子"的分析视角,对生态博物馆十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三点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5.
孟航宇 《新闻窗》2015,(3):71-72
网上博物馆(Online Museum)又称虚拟博物馆,是近年来兴起并广泛建设的博物馆新形态。2009年6月,贵州民族文化网上博物馆依托"多彩贵州网"(原合作方为金黔在线)开通运行,5年多来,该馆运行正常并展现诸多传播优势。在此基础上,笔者倡议"网上生态博物馆(Online-Ecological Museum)的建设理念。一、生态博物馆和网上博物馆的含义及特点生态博物馆(Eco-Museum)概念于1971年诞生于法国,倡导者是  相似文献   

6.
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贵州少数民族化的多样性特点、建设贵州少数民族化数据库的意义,并对建库资料的收集范围、重点、途径和具体方法谈了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堂安的父老乡亲们:远道而来的挪威客人们: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是个好日子,堂安生态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了! 今天是个好日子,由中挪合作共建的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因堂安生态博物馆开馆典礼而胜利建成,中挪双方在博物馆领域长达十年的友好合作项目也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8.
贵州生态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朝相 《中国博物馆》2002,(4):62-63,79
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自1998年10月31日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贵州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建馆以来,十分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遗产抢救采取了文物行政、文博专家和生态博物馆社区村民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文物行政的任务是组织和制定遗产保护的工作计划以及相关的后勤服务。  相似文献   

9.
无形文化遗产与贵州生态博物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分析了贵州生态博物馆群所在社区的化特性,认为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能过与默默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在当今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同时又展示了历史上的演变发展,是典型的无形化遗产。贵州生态博物馆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无形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贵州生态博物馆也只有从根本上意识到无形化遗产对于它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才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与巩固:中国生态博物馆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请允许我讲几句感谢的话: 我们要感谢挪威政府对中国建设生态博物馆长达8年的无私援助,在理论上、技术上和财政上全面地帮助我们。我们要特别提到我们这个项目的两位科学顾问,杰斯特龙和达格。中国本来没有生态博物馆,是杰斯特龙帮助我们开辟了道路。继杰斯特龙之后,达格又从理论上帮助我们巩固这条道路,他们是中国生态博物馆历史上不会忘记的人。  相似文献   

11.
贵州生态博物馆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生态博物馆的诞生如果从1995年中挪博专家到贵州考察算起的话,那么,到了2005年已经整整十年了。回顾十年来走过的历程,对于总结过去,开拓未来,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实现双重责任的途径—浅析生态博物馆与发展旅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 10月 2 3日 ,中国和挪威签署了合作建立生态博物馆的协议 ① 。 1998年 10月 31日 ,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贵州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正式成立。此外 ,贵阳、花溪镇山、黔东南州黎平堂安、锦屏隆里的生态博物馆也在积极建设之中。这些生态博物馆都建于民族地区 ,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是一对矛盾。生态博物馆开展旅游业就体现了这一对矛盾 ,而且必须在开发和保护的平衡中发展。本文试就生态博物馆开展旅游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希望对生态博物馆的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一、生态博物馆的启示  生态博物馆的概念最早产生于 2 0世纪70…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著名博物馆学家苏东海先生和挪威生态博物馆学家约翰·杰斯特龙先生精心的指导下 ,于 1 998年 1 0月在贵州建立了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 ,成为中国博物馆领域新的博物馆类型 ,引起了国内外博物馆学界的关注 ,得到了贵州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在三年的工作实践中 ,生态博物馆社区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矛盾 ,本文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 ,抛砖引玉 ,试图获得好的“药方” ,使矛盾逐一得以解决 ,敬请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笔者不甚感谢之至。  一、生态博物馆社区遗产保护的差异性和存在问题  生态博物…  相似文献   

14.
生态博物馆理论在贵州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博物馆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张白纸,只是到了1995年初经中国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苏东海先生的引见,才使得国际著名的生态博物馆学家约翰·杰斯特龙先生不远万里来到贵州。在以苏东海先生和杰斯特龙先生为首的中挪博物馆学家组成的课题组,经过实地的考察,制定了在中国贵州建立生态博物馆的可行性报告,国家文物局和贵州省政府决定,在贵州六枝梭戛苗族社区建立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在筹划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的第一阶段中,对在苗族地区建生态博物馆的问题在贵州也有争论,甚至有持否定意见者,对于一种新的理论和概念的引进,有争论、有否定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社区博物馆和后现代主义都产生或发展于反传统、反现代文明的20世纪6、70年代,社区博物馆的不少特征或多或少地带有后现代主义的色彩。社区博物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生态博物馆、整体博物馆、部落博物馆等在不同的语境下也被视为社区博物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社区博物馆,西方的社区博物馆将视野投向了历史文化与空间合二为一的社会体文化和亚文化。中国具有发展社区博物馆的文化土壤,整合古代会馆和宗族祠堂文化,以全新的社区博物馆理念,在具有较高文化自觉度、文化较为丰厚、文化空间纵深足以支持其化解各种外来影响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村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区博物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生态博物馆生存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约一个世纪前 ,西方文明产物———博物馆被带进了中国 ,四十多年前我们又将苏联模式学了过来 ,可以说中国博物馆在百年风雨中一直磨合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认真检讨和反思的问题。 10 0多年后中国博物馆学会与贵州省文化厅合作 ,又将七十年代初诞生于法国、前卫的生态博物馆引进了贵州这片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毫无疑问 ,这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幸事。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生态博物馆从她诞生之日起就饱受争议 ,其内涵与外延在不断变化。欢迎与接受是必需的 ,而理性的思考、深入地研究 ,提出我们自己的生态博物馆观…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挪威驻华大使赫图安先生:尊敬的国际博协副主席加拉先生:尊敬的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张彬先生:尊敬的贵州省省长石秀诗先生:尊敬的国际国内专家学:女士们、先生们:今天,在历史化名城贵阳,我们迎来了“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建成暨国际学术论坛”的召开,国内外专家学汇聚一堂,特别是一些生态博物馆的早期实践们的到来,更为本次论坛增光添彩。我谨代表中国国家物局,向这次论坛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代表表示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18.
印度生态博物馆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有丰富的人类化多样性和自然多样性遗产,为了确保可持续性和发展,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印度开始了生态博物馆理论研究。其核心内容是关于化和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问题,探讨社区、遗产和发展的关系。一些博物馆学家选择了一些适宜建立生态博物馆的社区进行了研究。1999年1月,在毕德卡(Bedekar)教授的领导下,在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建成了考莱社区博物馆(Korlai Community Museum)。此生态博物馆得到国内外公认,也是至今印度仅有的一个生态博物馆。今天,有一些生态博物馆项目正在策划和创建之中,特别是在印度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生态博物馆—经济与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关于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 ,是一种全新的博物馆的概念 ,是顺乎时代主题的转变而应运而生的新的博物馆形态。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发展到后工业文明 ,伴随着的是一个对自然资源肆意开发、对生存环境肆意破坏的过程 ,带来的是一个环境污染日益加深、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生态平衡日益失调的惨重后果。伴随着后工业文明的发展 ,人类开始认识到人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意识到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危机性与重要性。 1971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行了“人与生物圈”计划 (MAB) ,包括中国在内的 10 0多个国家结成了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总结了中国首批生态博物馆的建设经验:建立生态博物馆的基本原则、发展阶段以及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今后我国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