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倪绍祥编著的《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一书,92年秋季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方面的一部系统面全面的论著,它集中反映了国内外,特别是我国近十多年来在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研究方面的最新成就与前沿水平。该书的显著特点是: 第一、结构合理、体系完整。全书共九章,三十五节,包括绪论、土地类型、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土地评价概述、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经济评  相似文献   

2.
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制定土地复垦方案的前提和基础;以淮南潘北煤矿为例,结合矿区地形实际情况并参考评价单元的划分依据,将该矿区的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单元划分为塌陷水域、中度破坏耕地、轻度破坏耕地、中度破坏林地、轻度破坏林地、搬迁旧村址6个评价单元,筛选出了该矿待复垦土地评价因子并确定出该矿区待复垦土地的复垦方向,为土地科学利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美国土地评价与立地分析(LESA)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土地评价与立地分析(LESA)系统是美国农地评估和保护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土地评价与立地分析系统的结构、功能、障碍及特点进行分析,了解国外土地评价系统的优劣,可以对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农地保护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土地评价是土地资源调查和研究中的核心工作,为后续的规划、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奠定基础.文章对我国土地评价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简单梳理,发现我国土地评价研究中还存在评价指标体系混乱、可比性较差、方法和模型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今后需加强新方法、新模型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同时需将专项评价与综合评价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它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 ,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 ,而自然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 ,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利用 ,出现了土地退化、水土严重流失等问题。本文以板床村为例 ,在划分土地类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土地评价 ,分析了板床村土地利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如何实现土地的持续利用、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衡阳盆地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衡阳盆地为研究区域,选择了土壤、气候、地形、水文和交通等5类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南方丘陵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基于GIS技术,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衡阳盆地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衡阳盆地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耕地适宜性以临界适宜性和一般适宜性为主,不适宜区域分布和数量与建设用地不适宜区域的分布和数量大致相当;林地适宜性整体较高。根据评价结果,在土地管理中应该大力开展山区植树造林,并加强耕地和建设用地不适宜区域还林,以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滨河区土地特征、功能等的分析,根据景观适宜性评价的方法结合特尔菲问卷调查法,以广州城内珠江段的滨河区土地为例进行了景观适宜性评价,从而提出了城市滨河区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和要点,并对珠江两岸的土地开发及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用土地类型划分与制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的自然分类是土地资源研究的基础工作 ,土地类型的划分 ,一般使用三级分类系统。利用有关土件资料 ,辅以必要的野外调查 ,通过地理相关分析 ,最后编绘成图 ,将土地类型的性状特征和空间位置确定下来 ,为土地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对农用地适宜性评价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评价范围区域性特征明显、评价指标综合化与多样化;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方法不断更新,模型化趋势明显;GIS技术与数学方法、模型结合,保证了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准确性、科学性.随着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引入,农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将进一步得到重视,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更新是关键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土地评价与管理课程特点分析入手,认为该课程是土地学科的生长点,且知识面广、综合性与实践性强,同时根据该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内容改革目标及教学模式(启发式、探究式、双主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及考核方式(课堂表现+实践考查+案例作业+期末考试)的改革措施,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土地评价与管理课程教学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土地的级差收益不仅在城市内部有所反映,而且在城市之间也存在差别.本文是在研究国内城市土地分等和分析四川省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18个城市影响城市土地收益存在地区差异的主要因子.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项进行求取与调整,最终建立四川省城市土地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四川省18个地级市进行土地等别的划分,把四川省的城市分为五个等级.  相似文献   

12.
本区土地结构不合理,演替不稳定,保护性功能弱,生产性功能强,土地类型划分是土地评价的基础,本区土地可分为四大类九个亚类二十一个土地种,土地质量评价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共分五等六级,从结果来看三等地所占比重大,其它各等地比重偏小。  相似文献   

13.
对山西省汾阳市龙峰煤矿的土地复垦方向与面积进行适宜性评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参考当地公众意愿,根据矿区破坏类型和程度、土地利用现状、复垦的主导限制因素等划定评价单元,采取简易评价法分析得出本矿的复垦方向和面积,旨在为该矿的土地复垦方向和范围确定提供参考意见,同时为同类矿区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提供经验借鉴,并深化煤矿采区土地复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凯里市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利用潜能及人口承载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贫困地区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凯里市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利用潜能及人口承载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贫困地区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到来,3S(GPS、RS、GIS)技术和计算机快速发展为土地评价技术方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以北京林业大学"土地评价理论与方法"课程为例,在传统土地评价课程理论内容基础之上,结合新时代计算机技术与3S技术,针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土地评价理论与方法课程,在补充教学内容以及开展新型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旨在为高等院校土地评价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赣州市高校区(北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赣州市高校区-北区为研究区域,在GIS软件的支撑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图层叠加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类用地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以此方法为基础,分析区域各类用地与其自然、社会和环境特征的适宜性,综合判断研究区土地利用规划是否合理,从而寻求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合理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8.
根据持续发展理论,针对绵阳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途径和对策是:按照土地的适宜性和土地的开发潜力,调整用地结构,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分区模式;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增加投入,对土地资源潜力进行综合开发;建立复合高效稳定的立体农业生态系统;运用级差地租优化城市土地配置,建立生态型城市;加强资源环境观念教育,完善土地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绵阳市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地利用现状二级类型为评价单元,采用加权平均指数和法开展绵阳市土地适宜性评价.将全市土地划分为宜农类、宜林类、宜牧类、多宜类、不宜类五个适宜类及不同的适宜等,其目的是为制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舒城县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因素评分的方法,对舒城县农用土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符合舒城县实际,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