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章通过对新疆城镇居民消费方式的回顾,探讨了转型期新疆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制度变迁特征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城镇居民消费方式的变化特征,并分析、预测了未来新疆城镇居民消费方式的走势,包括:未来新疆城镇居民消费方式的一般趋势和未来几种重要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2.
消费需求的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而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是启动消费需求的最主要力量。本文根据1990-2008年我国官方统计数据,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回归方法进行数据的筛选,并将通过各项统计检验回归模型作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计量变动轨迹,理性地从宏观经济视野研究驱动我国城镇居民从消费需求到消费行为过程中的重要动因,并提出引导城镇居民理性消费行为的对策,这对于我国提升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娄底城镇居民休闲消费行为特征的调研发现:娄底城镇居民休闲消费的主要目的是放松身心、消除疲劳,审关愉悦、怡养性情、开拓眼界、增长认识能力,不同人群参与休闲消费活动的目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休闲消费行为方式呈现的特征为:以朋友和家人为主要休闲伴侣,以娱乐消遣类为主要休闲消费类型,居民在平时、周末、节假日三个不同时段所选择的活动类型有较大差异,休闲消费支出比重较为合理。娄底市城镇居民参与休闲活动最大的收获是自由行动与减轻压力。调查还发现,娄底城镇居民对娄底城市休闲状况并不是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择以1978-2009年武汉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旨在已有的生命周期假说的基础上,对武汉城镇居民的消费函数进行实证研究,试图建立适合武汉城镇居民的消费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生命周期假说是适用于武汉市城镇居民的消费理论,消费者会根据一生收入的效用最大化原则来安排消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苏州太湖周边城镇不同收入等级居民体育消费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内容及参与型体育消费场所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居民体育消费是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晋城市城镇居民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参加的目的、情况、消费行为分析及居民未来体育消费投入态度和消费类型等现状的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晋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渐进式经济改革给居民带来了一定的系统风险、个人风险,增强了不确定性,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发生了较大变化。现基于不确定性预期的视角考察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以持久性收入的储蓄动机、暂时性收入的储蓄动机为指标进行不确定性预期强度分析,并从收入结构与支出构成分析收入不确定性、支出不确定性如何作用于农村居民不确定性预期强化趋势。同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在不确定预期强化下更好地扩大农村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结合城镇居民消费状况,对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作了全方位的较为详尽的考察,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消费特征及其形成的具体原因,并进一步探究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 的制度根源,最后初步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2009年,四川省颁发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意见》.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医疗消费行为和意愿是什么现状、有何特点?大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对大学生的医疗消费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回顾消费外部性与习惯形成理论基础上,选择1994-2009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收入、消费外部性与习惯形成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不仅受当期个人收入因素决定,而且受消费习惯形成与城镇居民消费外部性影响。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收入弹性大(2.540),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是其旅游消费的最大制约因素;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有显著的不可逆性(0.486),消费习惯形成的"棘轮效应"明显;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行为对农村居民有显著的外部性"示范效应"(1.675)。最后提出了相关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概数是用数词来表示数目的不确定,一般是用数词联缀或者由数词和其他一些表示不定指的词语共同组成。《搜神记》的概数表示法主要有数词联缀以及用"数、可、余、许"等词语的方式。这些概数表示法是对上古汉语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古汉语时期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2.
自然数"1"在许多语言中都有同无定性相关的语法表现,比如不定冠词、约数标记、不定代词等。通过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认知基础,说明"1"表无定性不仅同人们诠释现实世界的方式相关,也同自然数"1"自身的独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主义日益盛行。作为数量巨大的消费群体,青年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分析了目前青年学生消费伦理观的特点及负面作用,进一步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概括了青年学生消费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出青年学生消费伦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和大学的育人成效。大学生的消费多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制约,并呈消费活动逐渐增加的多元化趋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其生态文化意识,文章意在引导大学生树立生态消费观,为构建科学、合理、生态化的消费模式奠定基础,为大学教育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一类非线性切换系统的观测器的设计问题。系统的不确定性满足范数有界,利用共同Lyapunov函数方法,给出了增广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得到了系统的观测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自2003年以来,出现了投资增长过快、居民消费增长缓慢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缘自多方面,主要有:居民收入增速长期低于经济增速、收入差距较悬殊、农村市场启动缓慢、居民未来就业压力大、由改革引致的未来不确定因素增加等。分析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原因,对今后经济的发展具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西部边远地区高校大学生在消费行为、消费特征、消费观念等方面不仅受到当代大学生主流消费意识的影响,还受到地域务件和自身消费能力的限制。对他们在校期间的个人消费问题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正确引导在西部边远地区高校就读的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提高他们的理性消费意识,培养他们初步的理财能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镇居民食品、衣着、消费支出比重平稳下降,交通通讯、居住、文化教育、医疗消费支出比重上升,食品消费比重过大,住房、文化教育支出比重偏低,消费信贷欠发达.要调整、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大力发展农业、食品业,切实解决居民关心的住房问题,提高精神消费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省为例,利用协整理论和1995—2011年间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数据,构建了误差修正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动态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存在协整关系,居民的消费行为受到可支配收入的明显影响,同时,前一期的误差对当期的消费出也有着显著作用。此外.由于福建省的低水平社会福利导致了居民的预储蓄行为,这就需要加大调整力度将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非均衡状态拉回到长期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20.
传统知识论一直是寻求确定性知识并为之辩护的事业,波普-反传统知识论追求确定性知识的思路,认为全部的知识都是猜测性的,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必须放弃对确定性以及知识的可靠基础的寻求,在批判的反驳中推进知识的增长。波普知识论中对知识不确定性的接受与对批判理性主义的保留,对我们反思知识中传统理性主义的片面性,当代极端的相对主义和知识的本性都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