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察往以知来     
清华百年,盛典空前.不仅清华人在追溯以往,也不止千万学人在品味这知名学府的世纪风云,更有平头百姓街论巷议在世说大学.有亲耳所闻为证:前日路过一早点摊,听摊主与顾客搭话,话题便是总书记胡锦涛与清华如何如何,政治局有几个常委与清华如何如何.妇叟皆知,有至于此,可见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了,老百姓对大学的认知也"大众化"了.当然,作为"利益关系者",我们更关心的是,在这个喜庆的节点,中央是否会有新精神.因为名校之庆,已经超越寻常节庆,而成为重大政策宣示之日.1998年5月,北大百年校庆,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宣布,中国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知名大学,"985工程"因此诞生.2005年5月,复旦百年校庆,吴邦国委员长发表讲话,明确建设一流大学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必须坚持不懈地做下去,"985工程"一期又一期的接续  相似文献   

2.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华大学后勤改革已经历了2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后勤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在1993年,学校明确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和1999年第一次全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后,给清华后勤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深化清华后勤社会化改革?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探索清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2009,(6):F0002-F0002
错过了清华大学的学历教育,千万不要错过清华IT的软件教育 株洲清华IT学习认证中心,是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IT教育培训中心在株洲的分支机构。清华IT依托百年清华深厚的教育积淀,共享清华大学丰富的教育资源,按照清华人的风格和精神培养IT人才。  相似文献   

4.
清华精神,是清华人经百年春秋,历严寒酷暑,薪火相传,点滴积淀而成的宝贵财富。她博大精深,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得到陶冶和升华。清华精神,是清华经世独立、历久弥新的根本所在,是推进清华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5.
很多人都认为,清华的学生最具创业情结。一位毕业于MIT的人回国创业,招聘清华学生从事研发,招聘北大学生开拓市场。但是,清华的学生必须被打散分到不同的核心技术部门,聪明的你,一定想出了其中的奥妙。懂得技术,是否就有创业的潜质?创业最需要具备的品质是什么?该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大学创业者回顾所来路,有什么切身感受? 在关注“大学生创业”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暂时将目光锁定在几位清华学子身上,目的不在于探讨或突出一所名校的气质或特点,而是想通过他们真实的故事,带给读者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立人为本,成志于学”是清华附小教师追求教育境界和自我完善的目标;是清华附小学生为生命奠基、追求人生价值的目标;也是清华附小师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和体验生命意义的过程。“立人为本,成志于学”是清华附小的校训,也是清华附小办学理念的核心。面临21世纪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清华附小朝什么方向发展?清华附小在2000年制定的“十年发展规划”中提出:2010年,在清华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时,作为子弟小学——清华附小将建成国内一流、世界水平的小学,即要有一流的教育思想、一流的管理机制及管理方法、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校园环境,要…  相似文献   

7.
冯契和清华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界,“清华学派”一词的所指似乎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广义的清华学派囊括了当时清华人文社会科学各科的代表人物,狭义的清华学派则专指清华哲学系的学人,本文的讨论限制在狭义的清华学派上。 从1935—1944年,冯契先生在清华哲学系完成了他的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业,这一事实对于我们理解冯契哲学和清华学派都有重要的意义。就冯先生而言,清华学派是他哲学思想的直接源头,研究冯契哲学和清华学派在精神上的内在关联,可以为我们展示其思想的一个重要侧面,并为我们进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提供一种合理的导引。对清华学派来说,虽然随着52年的院系调整,清华哲学系在行政建制上已经终结了其历史存在,但精神的影响却  相似文献   

8.
老清华史学虽历时不长,但其进程异常繁覆.清华学校时期,梁启超等人就已将新史学初步引入清华;至罗家伦时期,清华史学近代化提速,尤其是“科学的中国近代史”茁壮成长;随后,在蒋廷黻治下,清华史学日臻极盛,其中中国近代史、日俄史研究均冠居全国,形成了强大的头等学者群,其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均硕果累累、驰誉国际.蒋去后,雷海宗继续引领清华史学稳健成长.但在抗战结束后急遽的历史鼎革中,清华史学也随环境的嬗变而明显衰退.“校史”与“国史”息息相关,老清华学术是近代中国的产物,而老清华史学又是老清华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衰嬗变的进程,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9.
清华文科要出人才出大师出成果出思想近日清华大学顾秉林校长和部分文科院系教授座谈就如何加强改善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进行了讨论顾秉林指出清华文科要以出人才出大师出成果出思想为发展目标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  相似文献   

10.
《中华读书报》曾发表了历史系几位教授写的文章,其中的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有人说清华学校研究院,有人说清华国学研究院,很多老先生说的则是清华国学院。三种说法,略有不同。葛兆光的说法比较准确,是清华学校研究院。但是,说国学研究院,国学院也都可以。  相似文献   

11.
图片快递     
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是清华大学的校庆纪念日,今年4月30日正值清华建校95周年,清华校园笑语欢声,芬芳满园,新老清华人沉醉在欢乐的气氛  相似文献   

12.
封面说明: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4月26日,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  相似文献   

13.
2001年4月 29日,是所有清华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清华大学度过了她90岁的生日。今天,时间已带走了校庆的喜庆氛围,校友的音容笑貌却长留在春天的清华园,与母校一起历经新世纪春夏秋冬的更替,沧海桑田的变化。 无论时序怎样变换,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能也不会改变:清华的“根”在中国,清华人的“根”在中国。摊开清华90年的历史长卷,历历在目的是清华人与祖国一起“自强不息”的身影,传播世间影响世人的是清华人“厚德载物”的风范,演绎着中国不同时代背景下清华的校风、学风及其精神内涵。清华成立以来,清华学子的心…  相似文献   

14.
清华大学是现代中国的一个传奇,而清华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清华理念。清华理念最核心的思想和精神当包括学术独立、追求卓越、服务社会、以人为本、均衡和谐。今天重温清华理念不仅是要为清华新百年开辟新境界,也为中国大学寻求应有的价值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曹云祥是清华学校时期任期最长的校长,以养成完全高尚人格为教育目标,文化思想上主张中西古今融会贯通,领导清华实现改办完全大学的目标并筹办国学研究院,积极延揽名师并在清华奠定了教授治校的基础,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周诒春在清华学校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诒春是清华学校第二任校长,他热心教育,严格管教学生,通过在校期间施行的诸多改革,使清华在教学等方面得到稳定发展,清华学校的规模和许多优良传统基本由此形成,为此后清华学校快速发展并改办为大学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钱颖一  李强 《教育》2012,(2):48-49
2011年不仅是清华的百年校庆,也是"老清华"社会科学的四个学科——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心理学建系85周年志庆。这四个系都是清华兴办本科教育后的第一批科系。1926年4月8日,清华第九次教职员会议通过赵元任教授关于"本校学程以学系为单位"的提议。4月26日,清华学校评议会决定,首先在前一年已经设立的大学部设立17个系,其中11  相似文献   

18.
清华大学食堂的张立勇是一名厨工,首次考托福,考了630分,一本关于如何自学英语的书《神厨英语》也已出版,他被称为清华的“馒头神”。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选择了回国创业,而创业园区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大展身手的舞台,清华创业园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范例。选择回国选择清华清华创业园成立于1999年,由清华大学和中关村管委会共同建立,是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清华科技园的园中园。创业园内2002年底专为留学人员设立的“清华留学人员创业园”,自建园以来已接待80余个留学人员创业团队。那么,留学人员是怎样在这里开始起步并取得成功的呢?日前,记者走访了清华创业园主任罗建北女士,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在清华创业园里,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已达57家…  相似文献   

20.
清华标记     
《中国科技奖励》2011,(5):26-27
在中国,还没有哪所学校能像清华一样,对中国,尤其当代中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清华无疑当属中国第一高校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校,很多东西已经被人们熟知,比如许多国家领导人出自清华、许多院士出自清华……清华被赋予了无尚的光环而更值得人们尊崇的是,清华大学见证了祖国从飘摇到富强,几乎是与国家的科技发展同命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