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学完古诗三首,我像往常一样,让学生自选一首古诗进行配画,其中王宝同学的一幅《饮湖上初晴后雨》的配画,让人耳目一新。只见画上不仅有色彩艳丽的荷花,碧绿的荷叶,而且还有一条小船及游人,更独特的是还有一条鲤鱼从水中跳起,似有鲤鱼跳龙门之意,真是匠心独运,别出心裁。我在欣喜之余,陷入了沉思:长期以来,我们常常让学生给古诗配画,而学生是否喜欢这项作业?他们喜欢给古诗配什么样的画?我们一无所知。为此,我决定听一听学生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学完古诗三首,我像往常一样,让学生自选一首古诗进行配画,其中王宝同学的一幅《饮湖上初晴后雨》的配画,让人耳目一新。只见画上不仅有色彩艳丽的荷花,碧绿的荷叶,而且还有一条小船及游人,更独特的是还有一条鲤鱼从水中跳起,似有鲤鱼跳龙门之意,真是匠心独运,别出心裁。我在欣喜之余,陷入了沉思:长期以来,我们常常让学生给古诗配画,而学生是否喜欢这项作业?他们喜欢给古诗配什么样的画?我们一无所知。为此,我决定听一听学生们的看法。学生感言一:我喜欢古诗配画。因为它能够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在动笔画画的过程中,还加深了我们对古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吴松山 《小学生》2010,(12):70-71
1绘画法诗画同体,诗画同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古诗的精髓。因画悟诗,强化体验是学习古诗的又一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理解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教学情景再现:在教学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时候,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杨万里送别林子方的时候写的一首诗,那么,诗中应该写一写两个人的送别话语,但是杨万里却跟林子方谈起的是西湖接天的莲叶和别样红的荷花?这是为什么呢?”在短暂思考之后,学生的发言集中于这样几个方面:“杨万里写莲叶荷花是一种借景抒情。”“写莲叶和荷...  相似文献   

5.
引导学生感受《荷花》之美深圳市海滨小学陈显平《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看图学文。它图文并茂,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荷花,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一、导趣几周前,同学们学过古诗《小池》,曾为其优美意境所陶醉。上《...  相似文献   

6.
荷花     
荷花又名芙蓉,俗称莲花,为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荷花在夏季开花,衬映在绒绿叶片之中,、随风送来阵阵清香,使人忘了夏天的炎热。有一首古诗写得好:“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相似文献   

7.
<正>《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课文是围绕"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行组织编排的,共有四篇文章,分别是《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有四个模块29篇文章。《荷花》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8.
教学情景再现:在教学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时候,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杨万里送别林子方的时候写的一首诗,那么,诗中应该写一写两个人的送别话语,但是杨万里却跟林子方谈起的是西湖接天的莲叶和别样红的荷花?这是为什么呢?"在短暂思考之后,学生的发言集中于这样几个方面:"杨万里写莲叶荷花是一种借景抒情。""写莲叶和荷花是说他们两个人的友情就像莲叶和荷花的关系。"……学生的回答或者是一种熟练的手术刀式的解剖文本的抽  相似文献   

9.
对诗歌意境的欣赏和品味是古诗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小学生因为年龄、语文素养等因素的制约,在理解意境上存在很大的困难。题画诗将原本独立存在的两种艺术形式——诗和画巧妙结合,诗境中有画境,画境直观再现诗境,因为有了画的具体生动呈现诗境会较为容易理解,因此题画诗特别适合小学古诗教学。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题画诗的数量相当少,且存在"留诗换画"的现象。根据以上病症及题画诗的独特艺术魅力应在小学语文中大量选用题画诗。  相似文献   

10.
西湖风情     
荷花一、布贴荷花材料和工具:各种颜色靓丽的碎布,黄色衬底卡纸,剪刀,固体胶。制作方法:1郾在一块粉红色的碎布上画好荷花的花瓣,将其一片片剪下,再有层次地组合粘贴成盛开的荷花或含苞欲放的荷花。2郾在一块棕色的碎布上画好荷花的茎,将其剪下粘贴在荷花下。3郾在一块绿色的碎布上面画好荷花的叶子,将其剪下粘贴在花茎下。4郾用同样的方法,剪贴太阳、云等景物。玩法:可在夏季用于装饰墙面。二、丝袜荷花材料与工具:粉红、翠绿、淡黄三色丝袜碎料,细铁丝,废旧的假花茎,彩纸,剪刀,透明胶带,固体胶。制作方法:1郾取淡黄色丝袜碎料,将少许白色…  相似文献   

11.
学完《古诗两首》后,你一定会发现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杭州西湖景色的。西湖如诗,西湖如画,西湖山水是一首写不尽的诗,一幅看不厌的画。  相似文献   

12.
我教自然第三册“秋天”这篇课文时,用到了投影片。我用的投影片是湖南教育音像出版社制作的,共有两张,即第10框与第11框。其中第10框与课本第17页描绘的秋天景物大同小异,如田野一片金黄,落叶树开始落叶,苹果、梨、柿子成熟等。问题出在第11框,画面上画的是田野一片金黄,苹果、梨、柿子等果实成熟,这是秋季景色无疑,但在同一画面上又画了两个小朋友头戴毛线帽,颈上围着围巾,戴着手套玩雪球,这难道是秋季景象吗?在图片右下角又画了莲蓬成熟,荷花开放,淡红色,这也不符合荷花开放的季节。经查阅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3.
张素敏 《辽宁教育》2000,(10):35-36
绘画是儿童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之一,“一画胜百言”,如能让学生把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用自己的笔惟妙惟肖地画出来,既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在教学唐代诗人李白的《夜宿山寺》这首古诗时,先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抓住“危、高、摘”等词语,理解古寺的高,进而根据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来绘画。大部分的同学都画出一座高山,  相似文献   

14.
小语十册第29课《古诗四首》有一幅为杨万里的《小池》而作的诗意画。画面上的蜻蜓立在含苞未放的荷花上,怡然自得。这显然是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刀的诗句作注脚的。但是,蜻蜓究竟应该立在什么地方呢?因为它关系到对诗句的理解,值得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15.
朱海宏 《考试周刊》2014,(61):191-191
幼儿园古诗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很多困惑,怎样让孩子们在一节课中学习兴趣不减,学习气氛始终浓厚,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呢?诗配画教学方式顺势而出。幼儿园诗配画教学立足孩子视角,从孩子高度出发,用孩子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孩子对古诗的理解,是文字和图像巧妙融合的特殊形式。古诗配画,让每个孩子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它生动地描绘出故事中令人回味、栩栩如生的画面,生命因此充满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6.
古诗与数学是人类文明的两大瑰宝,在古代就有很多以诗歌形式出现的数学问题,这些诗歌把枯燥、抽象的数学问题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给人以听似一首歌,看似一幅画,吟似一首诗的美妙享受。现将与我们所学知识相关的古诗歌问题介绍如下,供同学们参考。一、与勾股定理有关的“荷花”问题平平湖水清可鉴,面上半尺生红莲。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吹倒清水面。渔人观看忙上前,花离原位二尺远。诸君能算请解题,湖水如何知深浅?———程大位《算法统宗》分析:这首古诗词的大意是:在清澈见底的湖中生长着一根高出水面0·5尺的红莲,忽然被风吹离原位2尺远,只…  相似文献   

17.
"妈妈,我不想'6个1'了!"下班回到家,小艾坐在沙发上严肃地对我说. "6个1"是指看1本书,读1首古诗,跳100下绳,做1件家务事,认10分钟字,画1幅画.这是小艾参观了一所小学后,寒假里主动提出的每日目标.每天晚上,我会根据她的完成情况在记录本上画五角星.每当我画上一颗五角星时,小艾就笑靥如花.计划已坚持了两周,...  相似文献   

18.
杨丽红 《家长》2022,(22):91-93
<正>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很大的一部分,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努力理解和掌握的重点之一。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古诗较高的教学难度越来越突出,主要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大部分古诗都需要学生进行背诵,首先给学生带来了记忆上的压力;二是每首古诗都存在许多需要理解的地方,其本身的表达方式给小学生带来了理解的困难,因此悟诗之美更是遥不可及。通过对古诗本身以及学生的认知程度、理解能力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采取将“诗”“画”结合的方式来组织古诗教学,将每首诗用画具象,通过唯美的画面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荷花     
看,那水池里的朵朵盛开的荷花,是多么清丽可爱呀! 荷花叶像一把天然绿伞,为我遮挡阳光. 荷花发出的淡淡香味,清香无比. 荷花有的像害羞的美少女,似笑非笑;还有的像美丽的小女孩,尽情地玩耍.一阵微风吹来,荷花翩翩起舞.风停了,荷花停止跳舞,娇嗔地望着人们.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新教材以崭新的面目呈现于师生面前,让莘莘学子爱不释手,令众多园丁喜不自禁,大有"映日荷花别样红"之感。我在教授新教材时,着力让学生的心灵与古诗的涵义相碰撞,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刻地去了解古诗,并且从中学到一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