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性别平等是高等教育公平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平等社会性别文化构建的体现.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在近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女性大学生在高校比例也逐年增加,但我国女性高等教育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性别差异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女性高等教育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妇女人类学的社会性别与女性地位、权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社会性别(Gender)研究传统人类学中的妇女研究包含婚姻家庭、亲属制度、性别角色的研究,女性人类学者米德、本尼迪克特,大多被视为实践者而非理论构建者。70年代以女性主义和文化决定观结合为前提的女性人类学,论析文化多变性与社会因素对性别行为和观念的影响,开始了社会性别(两性差异)的探讨,改变了传统人类学的女性研究,使社会性别成为妇女人类学研究的真正起点和贯穿始终的重要课题。主要包括:社会性别与妇女地位,社会性别与人类起源、进化及社会生物学研究,社会性别与亲属制度,社会性别与劳动力分工,社会性…  相似文献   

3.
花木兰是我国历史中一个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而深受世人尊敬。这样一个被文学文化构建出的女性,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荣耀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苍凉与辛酸。进入现代社会,女性面临着同样的文化困境,一种花木兰式生存境遇: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秩序之外,女扮男装进入男性社会秩序,带来的却是男性的惩罚与阉割。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性别的问题,既定的社会性别文化规范制约着女性的生存与发展。现代是多元的文化社会,构建多元的性别文化、争取女性的权力与平等需要男女两性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社会女性就业存在的性别歧视、性别隔离及劳动年龄的性别差异等问题,是不可回避的现实矛盾。这对于劳动力资源配置、性别平等、人的自由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都是不利的。发展生产力、完善政策法规、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是促进女性就业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以男女平等为核心内容的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有利于女性的解放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对现有性别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构建先进的性别平等文化,以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职女性"和慧"教育是指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致和精神与社会性别理论、生命教育观等现代理论,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构建新的高职女性教育理念,优化并建立高职女性教育的内容体系,对高职女生开展性别教育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致和精神与良好性别认知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高职女性人才。  相似文献   

7.
人是以性别身份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从性别视角来看,女性无疑是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而社会保障本质的内涵就是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对促进男女平等、保护女性合法权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期山东省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表明,山东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仍存在社会保障覆盖面还较窄、女性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的现象。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关注女性群体、关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女性性别利益,对于提升我国社会关系的质量、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构建公正合理的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回族文化在"主流"社会当中经常会被边缘化,而女性历来又是人们传统思维中相对于男性的"弱者",因而有必要针对回族女性这一相对特殊的社会群体予以关注和研究。文章以回族女性节日——法图麦节为调查对象和研究切入点,通过亲历过程,从人类学的视角对节日过程、宗教仪式进行观察和深入分析,对节日中的性别分工、两种性别的地位以及两种性别的关系等社会性别观念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构建和谐的两种性别关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主题之一.男女两性的性别和谐又是其重要内涵之一.无论是生活还是文学都在呼唤两性和谐的构建.两性和谐是社会理想,同样也是文学理想、写作理想.本文以性别为视角,试在分析女性文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性别和谐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进而阐明女性文学未来发展应该坚持的两方面.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性别隔离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作为传递传统文化和意识的高等教育,也在有意无意地反映和复制着社会性别关系。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我国女性高等教育中许多以前被忽略的性别偏见问题得到审视与反思,这其中最具有群体显著性的就是性别隔离问题。性别隔离对女性的专业与学科选择产生影响,使得女性学科逐步形成。学科与专业上的性别隔离问题已超越了个人选择和单纯的教育问题,是复杂的社会问题。研究性别隔离视角下高等教育中女性学科的形成对于提倡男女平等、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刻而广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早期流行歌曲与女性书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女性对新价值观的呼唤、女性情怀的抒发以及女性书写的美学价值与社会意义三个维度,探析中国1927-1949年流行歌曲的女性主题这一内涵.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对时代女性的书写,开拓和建立了流行歌曲与城市女性互相言说的一种契合关系,这种契合对都市文化走向性别双性化文化的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的双性别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创造了一个"双性和谐"的都市文化空间,并积极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性别正义追求男女两性尤其是女性根据自身特点获得平等机会与和谐发展的社会正义价值。文章尝试将社会性别纳入和谐社会视角,在全面理解性别正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意义的前提下,充分认识和谐社会建设中面临的性别正义缺失问题,并就推进性别正义的现实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性别平等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推进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由于历史文化因素、社会公共政策及法律因素、女性自身素质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诸多原因引起了许多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加强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采取一切措施以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已有的校长研究忽视了性别在理论构建中的作用和影响,亟须引入社会性别视角予以完善。在校长研究中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在理论上有助于性别全纳校长学的建立,在实践中有利于学校领导的重组、变革与提升。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校长研究,从现阶段来看,在研究内容上侧重于女性校长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借鉴了女性主义的研究方法论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徐莉  张荣余 《培训与研究》2008,25(11):65-69
性别平等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推进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由于历史文化因素、社会公共政策及法律因素、女性自身素质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诸多原因引起了许多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加强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采取一切措施以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性别差异性,构成女性的性别意识,对它的关注带来女性性别意识的自我觉醒。文本打破传统的男权社会文化秩序,消解主流话语,以繁复琐屑的女性经验树立性别差异的旗帜,建构女性叙事,并寄予了构建一种新的异于二元对立的两性关系的努力。对女性平民和英雄的双重身份的体认,赋予她以存在的真正本质。  相似文献   

17.
风险社会引发的女性面临着家庭与公共领域的多重困境,传统的性别分工观念与现代性别平等的社会价值共同作用于女性的性别意识。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分析表明,女性年龄、生活地域、教育水平、自我阶层认同是影响女性性别平等意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女性是生态环境变化最大的受害者,也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力量。但女性在环境领域的社会地位,与其付出远不成正比。女性主义学者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了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成因,生态主义与女权主义相结合诞生的生态女性主义揭露了女性和自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都是由父权社会制度所引发的。出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而出现的生态文明,要求当代环境法律制度在构建中应当把社会性别分析方法纳入其过程,以法律制度形式提升女性在环境保护中的社会地位,进而实现两性平等。  相似文献   

19.
近代女性期刊中的文学叙事女性性别主体构建,是一个融合政治话语、历史语境、审美理想、文化象征等多种意义包含其中的有意味的形式。"内外""闺阁"与"社会"的思维定势外化为女性构建的两种路径:以国家救亡为功利性目标感召下的爱国"女杰"形象;以新知识武装的"新贤妻良母"系列。这两类女性形象在近代女性著名期刊《女子世界》与早期的《妇女杂志》中有充分地体现,而如柳亚子、叶圣陶等近现代知识分子也通过自身文学创作回应了两种路径的观点和主张。性别主体构建体现了前"五四"时期对于女性性别主体的"选择性忽略",女性的价值判断标准经历了"国家"到"家庭"的转换,但唯独没有自身生命价值的体认和彰显,这也预示了"五四"文学女性主题的先声和缺憾。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类社会是男女共同构成的,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不能忽视占人口半教的女性的贡献。可是,我国当前的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相对薄弱,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实现社会性别平等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