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的许多集邮展品在世界邮展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国内外集邮界的关注。为什么这些集邮展品能引起评审员和集邮者的兴趣,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呢?笔者作为FIP世界邮展评审员通过参加世界邮展的评审工作,与其他国际评审员交流,观摩各国参展展品,对传统集邮、邮政历史及相关类别展品的选题、前言页制作、贴片展示方法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集邮协会于1993年10月25日至30日,举办集邮展览评审员培训班,为今后更好地制作展品和评审邮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员普遍反映:时间虽短,收获不小。 培训班的目的是审定一批省级和区县局级评审员,为各级邮协更好地开展集邮活动进行指导和服务,因此对学员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具有一定集邮水平,  相似文献   

3.
《上海集邮》2014,(9):5-5
6月27日—7月4日由浦东新区康桥镇文明办、镇集邮协会等举办的"2014年上海浦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集邮展览"在镇文化服务中心举行,近百名嘉宾和集邮者参加开幕式。7月17日市邮协邮展委员会副主任、国际邮展评审员施邑屏参加了"2014广东省集邮展览评审员征集员培训班",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集邮爱好者众多且参展热情高,近几年参加FIAP(亚洲集邮联合会)和FIP(国际集邮联合会)邮展的邮集数量日益增多,但与欧美、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相比,国际邮展评审员的比例则很少。因此,加强我国国际评审员队伍建设,培养适应国际邮展需要的各类别评审员,一直是全国集邮联(ACPF)思考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原地集邮”是中国集邮爱好者 结合中国的国情与集邮现状创造出 来。“原地集邮”产生于建国后,发展 于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 代,并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形成 中国集邮一全新的派别,笔者平时 喜欢收集和制作原地首日实寄封片 (以下简称“原地封”或“原地封 片”),现着重于原地封片的制作工 艺和制作经验写出来与同好交流。 如有不当,敬请指教。  相似文献   

6.
为期4天的’98国际集邮讲学,于4月1—4日在京举行。 本期国际集邮讲学活动是全国集邮联为备战中国’99世界邮展和提高我国的参展邮集组集水平,特邀请FIP邮政历史委员会主席、美国人沃克先生,FIP青少年集邮委员会主席、加拿大人马德斯克先生和国际邮展评审员德鲁斯先生分别对邮政历史、青少年邮  相似文献   

7.
拜读了施慧中先生的《试论文献集邮》(参见本刊2002年第8期)之后,也想说说我对“文献集邮”定义的一些看法,供同好参考。首先看《中国集邮大辞典》给“文献集邮”下的定义是“收集、研究与邮票、集邮、邮政史有关的文献资料的集邮类别。”同时,该《辞典》还对“集邮文献”做出了如下的注释: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2月12日下午,上海华阳集邮沙龙和上海生肖集邮研究会在长宁区华阳社区文化中心联合举行新春座谈会。上海市职工集邮协会副会长徐大为、秘书长吴民江,《上海集邮》副主编邵林,国家级邮展评审员黄明心和来自各区8啦生肖集邮研究会会员一起参加座谈会。  相似文献   

9.
龙人 《上海集邮》2002,(10):33-34
在7月13日无锡极限集邮研究会、金陵极限集邮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研讨会上,国家级邮展评审员、江苏省邮协副会长马佑璋先后3次发言。  相似文献   

10.
编辑寄语     
历史资料邮展的获奖目录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集邮史资料,它不只记录了一个时期一个地方集邮精英们的名单,还记录了当时当地的集邮水平。尤其是大型竞赛性邮展,其评审结果实际上是现场考核评审员  相似文献   

11.
李潮 《上海集邮》2003,(11):4-4
我国著名集邮家、邮学家,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名誉会士、学术委员会顾问、第一批国家级邮展评审员,中国邮票博物馆鉴定室鉴定专家,浙江省集邮协会顾问,原新光邮票研究会会员联谊会负责人居洽群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9月27日凌晨零时20分在杭州逝世,享年九十一岁。著名集邮家居洽群逝世  相似文献   

12.
《上海集邮》2002,(7):3-3
王观铝刘广实李惠德李德铭吴申耀吴振国沈世瑞周鹤龄唐无忌徐枫鹿金东道书明沈世瑞 会长 上海市邮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全国集邮 联常务理事副会长(11名,按姓氏笔划为序) 上海市集邮协会专职干部(退休),全国集 邮联理事、学术委员,国际邮展评审员 上海市邮政局副局长 上海市政协办公厅原副主任(退休),全国 集邮联理事、学术委员,笔名林霏开 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 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党委副书记 女,上海市集邮协会专职干部丫 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上海市集邮协会专职干部(退休),国家级 邮展评审员 女,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 上海市建设和…  相似文献   

13.
去年10月,第八届全运会在上海举行之际,同时举办了全国体育集邮展览,笔者有幸担任了邮展的评审员。在此之前,笔者曾担任过综合性全国邮展的评审员,而担任专门性邮展的评审员则还是第一次。通过这次评审,我对体育邮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虽说那已是一年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庆祝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教工集邮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该校于10月11日下午,特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少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邮展工作委员会主任,国际邮展评审员李曙光前来学校报告厅作题为“进一步发展校园集邮文化”的集邮知识讲座。  相似文献   

15.
《上海集邮》2007,(6):48-48
为了提高我国的集邮和邮展水平,培养集邮人才,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于5月3—6日在杭州萧山的太虚湖假日酒店举办国际集邮培训班。这次培训班聘请了四位国际邮展评审员进行授课,他们是国际集邮联合会前任主席许少全(新加坡)、亚洲集邮联合会前任主席郑炳贤(新加坡)、  相似文献   

16.
受家父的影响我12岁开始集邮,到2005年已集邮50年了,这一年我的集邮收获很大,在2006 年之初自己做个盘点。索赠言纪念自己集邮50年。 2004年底,我计划请集邮同好为自己集邮50年赠言,通过信件寄去普  相似文献   

17.
邵林 《上海集邮》2003,(10):31-32
邮票千姿百态,集邮人的性情自然也多种多样。就说专题集邮吧,有人采用编组邮集的方式展示成果,有人则以自己收集的邮品编著出版物,作为一个永恒的纪念。前者以邮集、后者以文献,分别参加竞赛性邮展,都能获取一份同好给予的鉴定,然而专题类的集邮图书不仅面向集邮者,她更面向所有爱好阅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邮票公司复业,《集邮》杂志复刊,集邮爱好者重又燃起了往昔的热情,同好间逐渐恢复联系,中国的集邮活动从多方面透露出复苏的迹象。可是,本来就与外界少有接触的中国集邮界,经过了十年浩劫,同集邮发达国家相比,这时便更形落后。对于这一差距,承担着与邮联各国交换新发行邮票的部门,出国或出境参加邮票博览会的部门,体会最深,他们明确地意识到,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大国,必须建立  相似文献   

19.
《集邮博览》2008,(10):7-7
2008年9月1 4日,"布拉格2008世界邮展"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落下帷幕。《集邮博览》作为文献类展品参加竞赛。经过国际评审员的评审,最后获得大银奖。中国的集邮杂志作为文献类参加世界邮展已经有82年的历史。1926年,我国著名集邮家周今觉的《邮乘》杂志参加了在美国举办的第二届国际邮展,并获得铜奖。这也是我国的集邮文献首次在国际邮展上获奖。  相似文献   

20.
沪浙基层邮协秘书长培训班于11月11-13日在上海青浦朱家角举办。这是上海市集邮协会和浙江省集邮协会首次联手合作办班的一次有益尝试。上海市集邮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世瑞作了开班动员。国际邮展评审员梁鸿贵,全国集邮联组织部副部长王立明应邀前来授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