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本身单调、枯燥而乏味,很难唤起人们的审美感觉和艺术情趣。但是古代诗人把它们巧妙地运用于诗词创作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美学效果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首先,是意境美。所谓意境,就是指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内在的意和外在的境高度统一所达到的“心物合一”的艺术境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突出了"意境"的作用,并在后续发展中,"意境"成为了我国审美文化的核心。"意境"注重主观精神的表达,重点强调了意趣传递和个性发扬。纵观中国历史,人物画的发展和"意境"不可分割,通过二者结合,人们懂得了艺术要立足于生活之上,并通过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艺术感染力,实现意境更好的传达。本文通过对"意境"含义进行总结,论述了国画人物中"意境"的传达与表现。  相似文献   

3.
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和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范畴。意境论以及为追求意境而努力的艺术实践,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艺术地揭示人生真谛、对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对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的主体自由的渴望与追求。这正可见出迥异于以典型说为核心的西方古典艺术的中国风格和气派.从这个意义上说,懂得了意境,也就懂得了中国艺术的一大半.如果把中国古典艺术和艺术理论比作一座宏伟壮丽、结构繁复的迷宫,那么意境不啻是弥漫其间、游荡飘移的精魂。刘九洲同志沉浸于中国艺术创造和艺术理论的王国中,对意境溯源推流,钩沉探赜,构筑了艺术意境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艺术上讲究"意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当代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在他的《意境杂谈》中有过精彩论述。他认为,意境有如典型一样,包含着两个方面: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和艺术家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意境"就是这两方面  相似文献   

5.
江南  赵鹏 《中国成人教育》2012,(14):136-137
"意境"是中国传统古典美学的范畴,它代表了中国古人对艺术美的追求与情感的表达。设计引领时尚,当然也就无可厚非地参与其中。本文论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意境"在当下设计中的体现和运用,在繁杂的、大众的、无国界的设计中如何凸显中国文化内涵,及设计艺术教学中"意境"对招贴创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之所以永恒,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来自涡融于艺术画面之中的意境美。动势美,主要是指他能描绘出生活的动势,把读者带进极为深远的艺术意境:空白美,是大胆地运用空白艺术,诱发读者联想,造成美的意境:含蓄美,是指表现在他蕴含于作品整体形象和艺术画面中的深意,即“言有尽而意无穷”。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化境.为了使诗歌意境更加纯美、和谐、鲜亮和富于层次感,诗人在创作诗歌、营造意境时往往偏爱挑选、锤炼"色彩词汇"入诗.诗歌意象在被色彩敷粉着色的同时,诗人的主观情思得以凸现,诗歌意境也在五彩缤纷的色彩词汇地烘托下构建出裱丽斑斓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8.
宗白华先生终生情笃于艺境之追求,极大地拓展了意境的外延.首先,他将生命意识引入造型艺术,拓展了意境在建筑、雕塑等领域的应用;其次,在音调艺术中,把音律和时间结合起来,让音调艺术从宇宙本体“道”出发,重新挖掘在时间中的音调艺术;最后,在融合时间、空间的拟态艺术中,他把“舞蹈”艺术的价值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肯定了中国传统戏剧“化景物为情思”的意境创造方法.  相似文献   

9.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我国艺术创作的瑰宝,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造化"是创造的源泉,"心愿"是创造的过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对我国绘画艺术追求意境美最本质的概括。中国花鸟画之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的统一,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理论的典型体现。本文在阐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和中国花鸟画意境美德基础上,分析了中国花鸟画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创作理论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意境”(境界)是构成艺术美的重要方面,是抒情艺术的灵魂,也是我国美学史中独具的重要范畴。有关意境的理论萌芽于汉魏,发展于唐代,被广泛运用则在明清。就艺术美而言,意境最能抓住艺术美的特征,因此,在艺术欣赏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重要标准。有人甚至把境界看作是艺术美的本原。我们固然不能片面地、绝对化地去看待境界,但艺术的实践证明:任何一个有造诣的艺术家,他在创作中能完成独特的意境创造,从而使意境成为他的整个艺术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意境的高下有时确实也能反映出他的艺术成就的高  相似文献   

11.
正诗有"诗眼",戏有"戏眼",文有"文眼";散文贵有"文眼"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文眼,是散文艺术意境的焦点,它是作者经过艺术概括和集中反映自己思想感情及所描写的景物交融在一起的焦点,也是艺术意境的脉络。文眼好比人的眼睛,眼睛能传出人物的神情来,文眼能传出一篇散文的精神来。优秀的散文,不仅要创造出新鲜、深邃的艺术意境。而且要善于安设文眼。古今大量散文创作现象证明,其"文眼"的巧设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相似文献   

12.
含蓄与意境     
含蓄,是艺术的普遍性品格;是构成意境的要素;又是创造艺术美的一种方法和途径。我国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关于意境的论述,几乎都涉及到含蓄问题。解放后,有的文章甚至认为含蓄即意境,把含蓄看作意境的同义词。这种看法未必有什么理论意义,但它至少说明了,在艺术的审美本性中,含蓄和意境同样重要。含蓄未必构成意境,但没有含蓄也就没有意境。正如水份未必构成生命,但没有水份也就没有生命一样。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第十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国画在构图上大胆取舍,把与作品所要创造意境无关的景物一律删除,画面留出大幅空白给人遐思的余地,这种布局艺术叫做留白.巧妙运用留白的艺术往往能使方寸之地显出天地之阔,达到"此处无物胜有物"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意境就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能够把读者引入充分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情与景的统一,意与境的融合是意境形成的基础.要欣赏诗歌的意境,就要从意境的构成和其特点入手,  相似文献   

15.
现代意境理论的发展早已为我们确证,意境的构成远非"情景交融"的二元结构,王昌龄所提出的"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已能够在颇多的诗歌中得到有机地融汇,呈示出由实到虚、由浅入深、逐层升华的动态意境结构。雨巷诗人戴望舒大胆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精神,以纯主观的现代性物境,折射出多维的情境,深层次上则呈示出与天冥合、天人合一的最高意境。本文试以现代意识来解析,证明诗人对于东西方艺术的借鉴与融汇。  相似文献   

16.
十、意境 意境的营造,是绘画艺术的灵魂,也是绘画创作的最终目的.在一幅中国画作品中,意境的有无常常是衡量作品成败优劣的标准. 意境,是由立意而引导的绘画基本要素的综合反映,它是凭借立意,在绘画中匠心独运地综合各种艺术手段,熔铸而成的情景交融、物我贯通,能深刻表现宇宙生机或人生真谛的艺术境界,它是使审美主体超越感性物象进入无比广袤的艺术空间的关键.写意花鸟画中一切技法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营造意境而各显其能并展示出个性化的艺术魅力.它既是一种"心物相接"、"天人合一"的结晶,更是心灵的迹化.因此,意境的创造,因作者的学养、审美观念、艺术追求的不同而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与西方艺术追求典型形象不同,"意境"是中国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中国艺术之美正在于它那不可言说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以"意境说"这一理论线索,可以探寻二胡名曲《二泉映月》那超越"泉"、"月"的韵外之致。  相似文献   

18.
意象油画是油画艺术一个重要的分支,无论是表现形式或内容来说都有油画艺术所特有的意境美。意象油画的表现意境与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相比,更追求一种深邃的三维空间的创构,更具有"不求形似"但求"意到"的韵致,使其区别于其他油画艺术体系所表达的意境。这些特点是在中国绘画的笔墨情趣基础上才不断发展形成的,这就决定了其具有与中国画意象相近而又稍有区别的一种意境美。本文通过对意象油画意境美的探究,进而说明意象油画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更为迅速、更有特色。  相似文献   

19.
《诗经》作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源头,在艺术意境方面留给后世诸多宝贵财富。本文主要从中国古典美学的角度对《诗经》艺术意境加以阐释,分别从"意"与"境"的生成,"虚"与"实"的调配以及接受方法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正>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意境论是我国重在表现的美学思想的结晶,早而有之,很多学者在进行研究探讨关于意境的概念。著名学者李泽厚对"意境"的内涵作了如下界定:"意境,有如典型一样,如加以剖析, 就包含着两个方面: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方面和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