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初中自然科学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为了说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加快氯酸钾的分解作用,一般用两个演示实验进行对比,一个用来单独加热氯酸钾,另一个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或者根据不同要求进行学生分组对比实验。现对此实验改进如下,以增加对比性。  相似文献   

2.
对氧气的制法及性质实验的改进陈华,漆辉(湖南省岳阳市郊区北港二中414000)初中化学全一册教材中有关氧气的制法及性质的演示实验有8个.其中氧气的制法有3个,即用氯酸钾、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和来分别受热,证明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催化作用.氧气的...  相似文献   

3.
几个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河北正定六中邢建立一、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具有催化作用实验的改进初中化学课本“氧气的制法”一节,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中起催化作用是通过三个实验得出结论的(见《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15页或见改编前教材)。在实际教...  相似文献   

4.
氯气的制取是一个原子利用率很低且污染环境的实验。本文通过绿色化设计,将该实验与酸碱中和滴定和二氧化锰的回收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原子利用率很高、不污染环境且能回收资源的绿色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5.
硫与铁反应的演示实验,是学习单质硫化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实验。课本上是将硫粉和铁粉按1:1的质量比混和均匀后,放在大试管内加热点燃进行的。实验不难做成功,但容易出现诸如试管破裂、生成物不易取出.污染空气、反应物用量多、实验时间长等弊端,现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中师)化学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中,钠要在加热熔化状态下才能与氯气反应,会使学生认为钠与氯气反应的条件是加热。且反应所需的氯气要提前制备,结果是实验时氯气的浓度降低,影响实验效果。我们对实验进行了一点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实验仪器 一个250毫升的锥形瓶(配两个橡皮塞,其中一个橡皮塞上固定一个用白铁皮自制的小燃烧匙,如图1所示),一个青霉素瓶,两块玻璃片。 二、实验步骤 1.在锥形瓶中放入一个盛有少量氯酸钾晶体的青霉素药瓶,用长滴管往青霉素瓶中加入适量浓盐酸,用橡皮塞轻轻塞住锥形瓶口,待整个锥形瓶呈  相似文献   

7.
对实验用的试管进行加工,制成薄壁球泡试管,提高加热效能,缩短加热时间。  相似文献   

8.
对于铵盐受热分解的实验,高中教材多采用在试管里加入少量氯化铵晶体,然后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该操作存在的不足是:由于实验现象类似于碘的“升华”,无法看出氯化铵晶体的分解和化合过程。为此,为了提高实验效果,便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9.
催化剂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2001年人教版全国通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催化作用实验设计是三个,操作繁杂、费时,很难说明问题。通过重新设计把三个实验放在一套装置中进行,大大缩短了实验所需时间,操作变得简单,实验成功率高,现象明显、对比性强,可以用于学生的课堂探究或课外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0.
乙醛发生器     
对于乙醇催化氧化成乙醛的化学实验,高中教材多采用加热螺旋状铜丝至红热,再伸人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上下移动。铜丝保持红热且闻到乙醛难闻的气味。我现设计了一个乙醛发生器,对此实验进行改进,并能用银镜反应检验产生的乙醛。  相似文献   

11.
木炭还原氧化铜是初中化学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但又是一个不易成功的实验。分析实验易失败的诸多原因,结合自身的实践,从药品的比例选择、加热仪器的改装、试管外部的特殊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演示效果明显,实验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2.
木材干馏微型实验陆英麟(广西凌云中学533100)实验一取一支内径约为0.8cm、长10cm一端尖的玻璃管,把4根火柴杆剪去药头后装入玻璃尖管内,或装人其它木条.用手握住并用手指塞住玻璃尖管的一端,用酒精灯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火柴杆.片刻后,火柴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实验,确定红磷为最佳可燃物,用酒精灯加热引发硬质试管内的红磷燃烧,装置简单,实验成功率高;在另一实验中,用叉形管作为反应容器,改进教材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对比实验在新课程化学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并举例说明在新课程高考评价中,对比实验作为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考查学生多方面的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课题:第一个课题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第二个课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究CO2气体在化学实验室中的制取方法和实验装置;第三个课题是通过实验探究碳氧化物的性质。演示实验共有12个,其中学生探究实验1个和家庭小实验2个。本单元的教法与实验,教师可多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例如: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可与前边学过的氢进行对比;CO2的实验室制法可与前边学过的H2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对比等。这样的教法,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牢固,理解得更深透。  相似文献   

16.
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修订本(科学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48页[实验2—7]金属钠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操作时是将盛有金属钠的燃烧匙加热待钠燃烧后,伸进集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本实验操作有时不易成功,也不能补救;实验中现象不够明显,容易产生一些负面现象(加热点燃时,由于燃烧匙是铜做的,易产生Cu的焰色);实验过程中,未反应完的氯气易溢出,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人教版和江苏版初中生物教材中都安排了这样一个实验:“测定某种食物的能量”。实验方法是:①量取30mL水注入锥形瓶,测出水的初温。②称量1粒花生种子质量,燃烧种子给锥形瓶里的水加热,记录末温。③利用“1mL水每升高1℃需吸收4.2焦耳热能”,计算出每克花生种子燃烧释放的能量,即食物的热价。这是一个典型的生物学定量实验,过去在讲食物能量时仅列出一些食物的热价,没有安排实验进行定量探究与测算。  相似文献   

18.
微型实验具有仪器体积小、试剂用量省、反应快、操作简单等优点,利于学生动手操作。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一个难点实验,我们将其进行了微型化改进,在一支直角玻璃弯管中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实验现象明显,很容易成功。(1)实验方法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按质量比1∶13  相似文献   

19.
加热新制的Cu(OH)2至80℃时应该就可以使其脱水生成黑色的CuO,但是在制备CuO的实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学生实验一)中部分同学加热Cu(OH)2的悬浊液时,始终未出现变黑的现象,甚至水蒸干后,蓝色固体也不变黑。这是为什么呢?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20.
探究口腔内化学性消化实验是初中生物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实验,是中考考查实验之一。由于实验材料用具多、耗时长,特别是唾液难取,实验成功率偏低,多数学生不能看到成功的实验现象。实验操作难点有两处:一是收集唾液,收集2mL左右唾液于试管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较困难。二是用37℃水浴加热。若由学生取水加热,并控制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