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关于《离骚》中的"女媭"形象,一直众说纷纭,有"原姊"、"侍妾"、"使女"、"巫女"等诸说。这些观点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把女媭视为一个真实存在的形象,通过博引旁征来证明"女媭"的身份。如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解读"女媭",将其看做一个凝结诗人情感、表现诗人灵魂的象征"符号",则更能深刻地体会屈原愤激痛苦的情感跌宕和其傲然不屈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王峥 《文学教育(上)》2014,(16):124-125
有人说"对于一个诗人或是作家毕生的写作,有人习惯于慢跑,而对于海子,他却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生命的冲刺,并迅速到达了终点与顶点。"还有人说"海子是中国诗歌的奇迹,他的翅膀飞向天空,灵魂却回到大地。"海子无疑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传奇人物,本文从海子对于麦地的热爱,对于幸福的崇尚,对于死亡的追求三个方面分析了海子性格特点,通过对应的诗作分析使海子的形象更加鲜明清晰。  相似文献   

3.
回顾海子     
王东东 《河南教育》2010,(11):40-41
海子是最受大学生关注的当代诗人之一,这从他的诗在大学生中的传诵程度便可清晰地看出来。在"百度贴吧"的"海子吧"中,有很多人用"纯净""自由""理想""飞翔"等词语来形容海子,其实,这些词语都是指向海子诗中所透露出的精神的。诗人已经走了,但是他的诗进入了高中课本和当代文学史,影响着越来越多青年人的精神世界。所以,抵近诗的内核是我们背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名篇后的期望。年轻诗人王东东对海子的解读,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4.
1989年3月26日,诗人海子离开了世界,留下了"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的抒情诗歌,读海子的诗,正如在山巅上万物尽收眼底一样,诗中丰富的意象既表达了海子的诗歌理想,也展现了诗人的理想主义世界,情感纯粹而真挚,本文从诗歌中的几个重要意象出发,探究诗人的理想主义风貌。  相似文献   

5.
黄耀 《文教资料》2012,(18):29-30
本文以海子的现代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文本,解读海子所祈望的"幸福",以及他"幸福"背后的悲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为坚持自己的诗歌理想,宁愿牺牲尘世"幸福"的海子,终究孤独、寂寞伴随他走向生命极致,他的生命中无幸福可言,幸福就像"闪电",瞬间失去,永远找不到属于他的幸福。  相似文献   

6.
文坛对海子"太阳"系列长诗的批评经历了几段历程。与海子同一时期的骆一禾、"盘峰论剑"之后的燎原以及秦巴子的批评较具代表性。但这些批评又缺乏应有的理性,往往陷入到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中:要么全盘肯定、顶礼膜拜;要么又全盘否定、肆意嘲讽。批评者们的这种极端化思维与他们对于长诗文本本身的忽视,不仅导致了批评的"异化",也遮蔽了海子长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海子被描述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他的死成为蕴含丰富的现代性隐喻。通过对海子诗歌中"村庄"意象的解读,可以发现"诗人之死"其实被过度诠释。海子的"村庄"是完整的,更是分裂的,而无论作为叙述主体还是抒情对象,海子只是一个匆匆的村庄过客。  相似文献   

8.
卢山 《文教资料》2012,(32):102-104
海子有大量诗作直接从《圣经》取材,无论在外在形式还是在内在精神上都与基督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基督教文化视角探究海子诗歌文本,解读海子诗歌与基督教文化的精神"暗合"与"共鸣",旨在为全球化视野下的海子诗歌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路径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海子的诗歌是中国当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与海子的人生命运相关联,他的诗歌中也出现了一些固定而独特的意象,如"麦地"、"村庄"、"黑夜"等。除了这些意象以外,海子诗歌中的"桃花"意象也是值得人们去关注的,因为海子的"桃花诗"没有继承传统,完全是他自己独创的,并且与当代诗歌中的一些描写桃花的诗歌含义也有所不同。他诗歌中的"桃花"与"血"、"火"等意象相关联,象征着死亡与毁灭。而海子也是以"桃花"自喻,暗示了自己最后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喜剧小品大量运用比喻、夸张、比拟等形象化的修辞手段来构造幽默,不仅使台词获得了一般意义上的形象生动,富有情趣,而且更凸显了语言的"陌生化",增加了台词的"可嚼性",还表现了戏剧语言"性格化"特征。形象手段运用应注意雅与俗、形与神、量与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海子的诗歌中体现出了一种孤独和死亡的生命意识。对生命的敬畏构筑了他孤独的诗歌;对生命的爱惜使他寻找到麦子与生命之间神秘的联系;对生命的执着他选择了踏上那遥远的死亡路程。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海子主要的诗歌为文本,分析了海子诗歌的抒情特质、乡土色彩与先锋意识和神性意味等艺术特征;还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海子诗歌的语言特征,认为海子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人”,其诗歌空间在当今诗坛中呈现出广阔的背景和深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海子主要的诗歌为文本,分析了海子诗歌的抒情特质、乡土色彩与先锋意识和神性意味等艺术特征;还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海子诗歌的语言特征,认为海子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人",其诗歌空间在当今诗坛中呈现出广阔的背景和深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海子的诗歌思想与尼采较为相似,他以生命哲学及存在论哲学为基点,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则可透视海子的精神实质。因此,将海子与西方现代哲学的鼻祖尼采进行对比分析,在“诗与思”“、灵与肉”的对立与和解中剖析两人思想的相通点,进而对海子的思想发微,可理想地探索海子的内在矛盾,“从内向外”地解释海子之死。[1]  相似文献   

15.
关注海子其人其诗,我们不难发现海子作为赤子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理想破灭后反抗绝望的勇气。通过分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我们感受到赤子诗人海子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强烈追求和无限憧憬.也体会到理想破灭的海子内心痛苦的无声呼唤。  相似文献   

16.
英国19世纪伟大作家哈代与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以高超的技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独具魅力的女性形象。她们有着蓬勃的生命力,有着率真的自然天性,有着相似的悲剧命运,但由于他们的历史背景、人文环境、创作理念、思维方式各不相同,两人笔下的女性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海子诗歌的阅读感受及其人格和精神世界的剖析透视海子的内在矛盾——幸福与受难的巨大撕裂,来解释海子之死,并深刻反思当代诗人和诗歌的艰难处境。  相似文献   

18.
先知的复调:海子《四姐妹》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子诗歌《四姐妹》是一首多音齐鸣的复调诗歌,其中至少可以听到“海子个人”,“耶稣基督”,“先知”与抒情主人公四个声部的声音。这四种声音既能在一个共时空间中同时展开,又互相应和,形成一种历时性的时间运动,统一和谐地流向一个共同的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19.
海子的短诗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当代诗坛占有重要地位。他的短诗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浓郁的存在主义色彩。对于人类生存境遇的关注,对于存在的照亮和表达,使得海子的短诗凝练、厚重,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以哲学为理论视角,以海子及其诗文为现实依据,解读海子。海子的精神困境从四个方面得到呈现:焦虑、异化、孤独、作为存在勇气的基础和前提的信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