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篇文章,是国际知名的科学教育专家兰本达教授,在她85岁高龄的时候,为我国的《小学自然教学》杂志撰写的。她为了撰写这篇评论,在五年间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克服阅读汉字的重重困难,仔细研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从1982年起供全国使用的《自然》课本1~6册、与之配套的《教师用书》1~6册;还研读了一些优秀教师试教这套教材的《备课教案》1~6册,看了一些试教课的实况录像和《小学自然教学》杂志上的文章。其间,还时常与《小学自然教学》杂志的编者姜允珍、顾问刘默耕通信讨论,最后于1989年10月成稿。全文虽然只有近8千字,却凝聚着这位长者对社会主义中国教育改革深厚的感情和厚望。尤其可贵的是,本文不仅对我国小学自然教材和教学作出了科学的评价、分析,而且还言简意赅地精辟阐述了两种教育思想的本质区别:一种是只重注入、死记硬背现成书本知识的传统教育思想:一种是着力于引导儿童格物致知,并通过互相切磋砥砺逐步形成现代科学概念的改革教育思想。在本文中还提出了一个指导教材改革的“整体思维”原则,并列举出了《自然》课本中正好是体现这个原则的许多内容。无疑,这些都是很发人深省、并必然会有助于我们深化改革、完善改革的。 非常不幸,兰本达教授没看见本文的发表,就出人意外地于1990年7月2  相似文献   

2.
这篇文章是美国著名科学教育专家兰本达教授1990年为本刊撰写的。由于1990—1992年《小学自然教学》停刊而未能发表。此时读到她对1989年本刊登载的自然课的实例所进行的分析和评析,将会感受更深。本刊从本期开始,分两期连载。  相似文献   

3.
小学阶段到底怎样对少年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是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阅读了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布莱克伍德、布兰德韦恩三人合著的《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和兰本达逝世前写给姜允珍教师的一系列文章;还阅读了国内著名专家新写的有关小学科学教育的一系列论著及著名人士有关小学自然教学的“课堂设计”和“课堂实录”,读后受益匪浅。这里,我把我的一些“体会”或者“思索”写出来。就象兰本达教授说的“研讨会”一样,在教研群体的相互作用中,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4.
兰本达(Brencla Lans—down) (1904 —1990)是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的教授,一生致力于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的研究。她于1984年在中国讲学期间,对北京育才学校三年级8—9岁的孩子上了一节生动的自然课——蜗牛。课堂实录与评见《刘默耕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一书第147页。题图为兰本迭(右)与刘默耕。  相似文献   

5.
《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的主要作者兰本达,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现年八十多岁了,一生致力于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材教法研究。她积五十多年的经验,发展出了居于正确的世界观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对于从小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和创造性的人才幼苗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上发达的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学科学教育,不仅增加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时数,重新编写教材,而且重视研究教学方法,强调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早期开发儿童的智能和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美国哈佛大学小学科学教育的专家兰本达教授所倡导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就是其中一种。兰本达主著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一书,已由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于一九八四年翻译出版。近几年来,她还两次亲自到我国介绍和试用她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使我们得到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路培琦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在小学自然界更是大名鼎鼎。路老师长期致力于自然教学改革 ,他在刘默耕老师的指导与影响下 ,身体力行 ,成为自然教学改革的实践者 ,同时他积极研究推广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教学法 ,并且在教材建设、科技活动、自制教具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他曾参与编写九年义务教育《自然》教材、《自然教师手册》、《自然教学大纲指导书》、《小学生自然》等。《连通气球》一课是路老师于4月26———29日在湖北武汉召开的“21世纪科学教育与刘默耕思想研讨会”上的观摩课。路老师一开始便以“玩”导入全…  相似文献   

8.
兰本达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世界知名的科学教育家,20世纪40年代,她创造性地提出了“探究——研讨”教学法。1977年起,她多次访问中国,在北京进行学术演讲和教学实验,受到了我国小学自然(科学)教师和小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9.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1993,(2)
1990年11月,在花城广州召开了全国小学理科学法指导研讨会,许多朋友还记忆犹新,忘不了那些精彩纷呈的观摩课,忘不了余音绕梁的教材教法报告。今年3月,也就是本期出版的时候,我刊与湖北教育编辑部在古城襄阳再次举办小学理科学法指导与“探究·研讨”教学法研讨会,不仅请来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登台献艺,还请来了大洋彼岸的兰本达教授的朋友。为此,本期特别选登兰本达教授生前为我刊撰写的著名文章“那边山里有珍宝”。文前所附《课程·教材·教法》杂志转载这篇文章的编者按请读者认真一读。这次3月盛会的情况请见第3期。  相似文献   

10.
兰本达(Brenda Lansdown)是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教授,1940年代创立"探究—研讨"教学法。1971年,以她为主要作者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在美国出版。198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出版。1982年,75岁高龄的兰本达应邀访问中国。当时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刘默耕先生和北京师范大学的胡梦玉教授正在着手  相似文献   

11.
国际知名的科学教育专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兰本达所创立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方法: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描述、互相交流感受和解释,在思想上形成解释认识对象的模型,然后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找出纷繁复杂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形成对自然界的有序的理解。兰本达教授相信,这种方法不仅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有用。兰本达教授认为,教  相似文献   

12.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1988,(3)
●《教师从研讨中如道了什么?》,这是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创始人,美国的兰本达教授为中国自然教师撰写的专稿,本期刊载上半部分。 兰本达教授说,“当孩子们使用材料进行探究,然后进行研讨时,我们的任务是‘停止’、‘观察’和‘倾听’,即当“孩子们沿着概念箭头向对于世界的完整的理解前进”  相似文献   

13.
我从事小学自然教学二十四年了,可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我的教学方法是属于哪种思想体系的?我在培养着儿童的什么思想体系?经过参加《小学教学、自然教材教法讨论会》。使我耳目一新,在我的教学观里激起了新的波澜。使我感受最深的是兰本达教授关于教学方法、思想体系、社会结构之间关系的理论。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自然教师,愿以毕生精力投身祖国的教育事业。20多年的教学工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世界教育社的兰本达教授为《科学启蒙教育》杂志撰写的。作者在文章中阐述了“发现法”和“探究—研讨”法的历史根源以及这一种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比较,说明“探究—研讨”法的优点。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方法,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描述、互相交流感受和解释,在思想上形成解释认识对象的模型,然后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找出纷繁复杂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形成对自然界的有秩序的理解。这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它将会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无限热爱,培养起一种信念,使孩子们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生活中,在将来都会自行探索、创造,利用已有的智慧解决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小学自然课的改革,着重借鉴了兰本达教授的这一教学思想,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刊将在这一期和下一期,连载兰本达教授的这篇文章,并在“教法研究”专栏中,编发各地教师在小学自然课和数学课中采用“探究——研讨”法教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研读不同版本的小学《科学》教材,可以发现,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侧面应用了网络信息资源。网络课堂正是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特色之一。网络课堂对主题的探究因为有因特网的支持,在信息获取的效率以及数量、学生之间非实时的交流与互动上都呈现出了明显的特征。在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六年级共四册教材中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课》1985,(1)
1984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课程教材研究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小学数学、自然教材教法讨论会期间,美国自然教学法专家兰本达教授对北京育才学校三年级22名8~9岁的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然课——《蜗牛》,为与会同志作“探究——研讨”教学法的表演。 上课前,兰达本教授带着供儿童探究的实物材料走进教室,分放在每张实验桌上,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自然教材,是根据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教委颁发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在总结现行小学自然教材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适当吸收国外教材的有益经验,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编写的。自1990年秋季开始,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试验点进行试教。1992年5月,在试教基础上修改的第一、二册教科书,经全国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1993年秋季开始供全国各地实施义务教育的小学选用。为了使教师了解教材编写意图,现就指导思想、教材特色等主要问题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8.
香港小学《自然》课环境教育简介汪谦益香港现用小学《自然》教材,是采用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于1989年出版,以后每年重印的朗文科学。每学期一册,一至六年级共12册。教材内容非常重视联系本地实际对小学生进行环境知识的教育,现介绍如下,供广大教师在...  相似文献   

19.
由美国哈佛大学荣誉教授兰本达著、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胡文静等翻译的《物理学家是怎样工作的?》(Physicists at Work)最近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 八十多岁的兰本达教授在百忙当中,千里迢迢,从大洋彼岸给本书的中国青年读者写来一篇充满殷切希望的文章(作为“作者的话”编入本书),同时还寄来她的简历(以附录形式编入本书)和一张她本人神采奕奕、慈祥可亲的照片(排在本书扉页之后)。课程教材研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课》2003,(6)
亲爱的读者: 为了真心回报广大读者长期以来对《科学课》杂志的关心和厚爱,编辑部特举行“年年相约《科学课》,真情回报喜连连”订刊有奖活动,凡一次订阅两年《科学课》(小学版)杂志的读者,编辑部将向您免费寄赠著名特级教师章鼎儿、路培琦的《蜡烛会熄灭吗?》《连通气球》VCD光盘一套两盘,凡一次订阅三年《科学课》(小学版)杂志的读者,编择部还将加赠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兰本达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一研讨”教学法》一书,礼重情亦重,悠悠编读情。三年订阅价162元,两年仃阅价ros元,汇款请寄: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湖北教育报刊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