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遵循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建构体育场地资源建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主要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体育场地资源建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分别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协调发展回归评价模型对体育场地资源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人均场地投资、人均场地面积等6个指标构成体育场地资源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GDP等9个指标构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2)体育场地资源建设与社会经济不协调的原因各不相同:政府对体育场地资源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场地资源建设的财政投入不足、体育场地资源建设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较低等导致体育场地资源建设水平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体育场地资源建设与发展方式的落后、体育场地资源建设与社会经济的融合度不够、体育场地资源的质量和效益尚未有效提升等导致体育场地资源建设水平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体育场地资源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有助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重视群众利益诉求、坚持改革创新、构建资源共享机制、健全协调监管机制,是新时代促进体育场地资源建设与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河北省经济的推动作用,构建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对数字经济内部数字发展载体、数字产业基础、数字发展环境三个维度发展水平测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2—2020年河北省各地区数字经济内部各维度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对其时空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应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河北省各地区数字经济三个维度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和三个维度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各地区数字发展载体、数字产业基础和数字发展环境存在不均衡特征,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数字经济内部三个维度耦合度处于良性耦合时期,但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数字经济内部失调类型中数字发展载体滞后型、数字产业基础滞后型以及数字发展环境滞后型分别占比36.37%、9.1%、63.63%;未来河北省数字经济耦合协调水平稳步增长,各地区正逐步向初级协调和良好协调发展。据此测度分析,从耦合协调角度提出做大做强河北省数字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互动机理,从系统论角度出发,构建安徽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两者的偏差关系,初步得到安徽省城市化总体上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并探讨其偏差原因.在偏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预测研究方法,对安徽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和预测,得到两者的耦合协调状态尚处于良好协调的边缘,要实现理想的优质协调发展至少需要10-15年的时间.要在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加快安徽省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最终促进安徽省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各学科从自身视角展开探讨,但体育与疫情作用关系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基于新冠疫情、群众体育和医疗服务等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和描述性统计等方法,深入分析群众体育发展指数与确诊病例数量、死亡病例数量的时空分布,探讨新冠疫情、群众体育发展、医疗服务体系三者耦合关系反映的区域健康水平状况。研究表明,群众体育发展水平与新冠疫情严重程度存在逆相关关系,群众体育对新冠疫情具有积极防控作用,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是防控疫情的健康保障和康复手段;体育设施是健康服务的基础条件;体育科学是构建疫情应对机制的必要环节。新冠疫情背景下全国31个省(区、市)健康水平划分为准强型、较强型、次强型和弱强型4类区域,空间上呈现东部沿海地区高,中西部地区低的梯度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借鉴前人有关群众体育理论和评价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群众体育评价的“投入-产出”模型;根据这一模型,通过特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西部群众体育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群众体育生活质量、群众体育资源保障、群众体育效益效果、社会环境影响因素4个主要因素和13个具体指标;运用构建的群众体育评价指标体系,以四川、重庆和云南三省市为例进行了实证比较和排名。  相似文献   

6.
体育强省作为体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基础。本研究基于全国各省(市、区)的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生态环境数据、空气质量数据、网络平台大数据等多源数据,综合运用熵权法、GIS空间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技术和模型,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与交流、体育保障5个层面构建了包涵31个二级指标的体育强省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体育强省建设水平进行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体育强省建设的各要素存在较大差异,不仅体现在不同省份的同一要素之间,也体现在同一省份不同要素之间;体育强省建设的综合水平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递减,高水平省市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聚,依据综合得分的空间相关性和要素的协调性,将全国31个省(市、区)划分为准强发展型区域、较强发展型区域、次强发展型区域和弱强发展型区域等4种地域类型,空间上呈现出“多核心,一横两纵”的发展格局;投入资金充足性、设施可获取性、生态环境适宜性是影响新时代体育强省建设的关键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选取一系列反映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典型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优化的TOPSIS方法对2009年8个西部民族地区省区的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作出综合评价。认为财力的非均等化仍然是实现西部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大障碍;群众体育组织和效果是影响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因素;西部民族地区的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还处于较为低下的水平。提出继续加大国家对西部民族地区体育事业的投入、努力构建多元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把皖北地区建设成为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探索一条现实的"四化"协调发展之路,文章构建了"四化"综合发展指标体系,分析评价皖北地区2009-2015年"四化"发展的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皖北地区"四化"整体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其发展的协调程度经历了"中度失调——中等协调"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体育人口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体育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系统揭示省域单元体育人口发展的格局特征和短板,将有助于推进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强省建设。文中在界定体育人口强省内涵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GIS空间可达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从规模、结构、质量和增速4个维度构建评价体育人口强省建设的指标体系,评价江苏体育人口发展的现状,基于此提出了新时代江苏体育人口强省建设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江苏13个地级市体育人口规模、结构、质量和增速存在较大区域差距,苏北地区多数指标发展较不充分;依据体育人口强县建设的综合水平可划分为4类区域:沿江地区是体育人口发展较优区域,苏北和沿海地区体育人口发展明显滞后;结合驱动体育人口强省建设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和文化水平、体制机制等主要动力要素,提出提升发展质量、优化结构、缩小分布差异、完善发展机制等新时代江苏体育人口强省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2013—2017年统计数据,对开阳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评价两者协调演变发展进程,以促进开阳县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方法: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协调发展评价模型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五年间开阳县土地利用评价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0.08增长到0.40;生态环境评价指数呈下降趋势,从0.30下降到0.25.(2)协调发展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0.30增长到0.54,从轻度失调发展为勉强协调.(3)协调发展度类型从初期的轻度失调衰退类转化为现在的勉强协调发展类,综合评价类型则是从轻度失调衰退类土地利用损益型演化到勉强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结论:研究期间大部分年份生态环境保护滞后于土地利用水平,两者之间发展不协调与不均衡已成为制约开阳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定量测度区域人才培养投入与产业经济产出间的协调适配程度,以高技术产业为实证对象,通过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与高技术产业经济产出之间的耦合评价模型,利用2010年度截面数据对全国31个省区进行测度。评价结果表明:全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与高技术产业经济产出的协调适配度为0.478,处于濒临耦合失谐区间,整体表现不佳;除广东省以外,全国其他各省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都远领先于高技术产业的经济产出,总量规模上占优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并未能对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经济产出产生同比例的促进作用;广东省和四川省对高技能人才具有较强的汇聚效应,值得其他省区借鉴;而湖北省和陕西省,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未能相应地有效促进本省高技术产业的经济产出,该如何加强其对高技能人才落地属性的培养,也同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我国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和体育举得的辉煌成就,同时,我国体育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广泛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确立了建立体育工作评价考核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竞赛、体育设施、综合因素等多方面明确地方体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初步提出建立省(区、市)体育工作评价考核体系基本框架。以期对今后中国体育的改革发展,促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表现出了对区域经济较强的依赖性,发展不平衡态势日益明显,通过分析我国各经济区域特有的人文、自然、经济等特点,提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应根据区域自身特点,进行体育产业不同项目的集群化开发;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逐步实现各区域体育产业的相互辐射,走协同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摘要:全面发展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是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还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体育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在“后奥运”时代,公共体育产品的分配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及规范和价值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理清“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分配困局,明确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建立健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表明:一方面,我国公共体育产品的性质和范围不明确,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成熟,欠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内公共体育产品供给能力的提升对实现公共体育产品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为抓住当前政策红利带来的机遇,并克服随之而来的挑战,需要厘清公共体育产品的性质和范围,建立公共体育产品的多元供给机制,完善公共体育产品的分配制度和监管机制。同时,通过稳步提升竞技体育发展水平、政策资源适度倾斜群众体育、创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合作形式等手段确保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走上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区域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与测度体育产业系统自身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程度的两个基本维度、衡量区域体育产业系统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程度的两个基本维度,共同构成区域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以该理论框架为基础,构建区域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给出各层要素指标的权重。这,对于推进学术界对于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深入研究以及为政府实施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有助于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湖南各市州为研究样本,在分析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基础上,基于DPSIR模型构建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继而运用熵值TOPSIS方法对2017年湖南省14个市州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与横向比较。结果表明:(1)湖南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受到状态(S)和驱动力(D)系统的影响较大,而压力(P)与响应(R)系统权重值偏低,说明湖南旅游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相应的响应措施亟待加强;(2)湖南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金字塔形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最高的市州依次为长沙、张家界和郴州,而娄底、湘西州和邵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旅游经济实力、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等是差异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近15年(2007-2021年)西北五省体育彩票业与各经济指标纵向时间序列数据为分析依据,借助经济学、统计计量学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单位根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数据无量纲化与绝对差值处理、GM(1,1)模型和残差序列模型,探索体育彩票对区域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指数贡献弹性、关联耦合度,并对未来发展前景做出预测研判,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旨在发挥体育彩票产业的经济功效和社会服务功能,助力西北地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研究结论:西北地区体育彩票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弹性为0.09737;区域经济指标与体育彩票业关联耦合度排序为,收入法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支出>地方财政收入>金融业>餐饮住宿业>GDP>批发零售业>人均GDP;未来5年西北地区体育彩票消费仍处于高水平状态,呈递增趋势,发展市场前景较好,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对比与归纳等方法,依据区域经济学发展理论及辽宁体育产业的城市发展现实情况,通过依托"两核四极"城市节点的体育产业支撑,构建具有辽宁体育产业地区特色的"伞状地域发展模式"。辽宁整体经济水平及城市经济发展条件、体育人文环境等社会条件给辽宁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伞"状模型构建不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且将辽宁体育产业发展归结到围绕城市集群空间范围内协调发展,起到调节、协调、推动的历史作用,也将会形成辽宁体育产业及城市间体育产业共同提高、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摘要: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以《六普》数据为实证依据,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镇、乡村体育场地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我国城乡体育场地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呈现显著的空间二元结构特征。2)省域全局城乡场地分布表现为,以华东地区为中心向华南、华中、华北、东北、西南与西北地区依次呈递减趋势发展。华中、华东、华南场地占比较高地区城乡场地差距相对较大,华北、东北与西北场地占比较低地区城乡场地差距相对较小,城乡场地分布未能与之匹配。3)省域局部城乡场地分布表现为,邻近省域间多以高高、低低集聚状态分布,具体呈高水平均质性、低水平均质性、凹陷非均质性、凸增非均质性等4种类型分布。省域局部体育场地分布的空间集聚性分异,城乡人均占有场地差异及地区城乡场地的非均衡配比,是导致我国城乡体育场地差异分布的主要原因。根据城乡体育场地分布特征提出,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加强城乡场地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减小城乡场地差距,明确城乡场地规划,促进场地均衡发展等策略,为“十三五”时期促进城乡体育均衡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收集2013—2017年我国31个省份体育彩票销售额的面板数据和2017年各省份社会发展指标的相关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31个省份体育彩票销售额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育彩票销售额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且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经分析,发现31个省份体育彩票销售额不均衡,东部沿海省份的销售额高于西部省份,提出应重点关注西部地区的体育彩票事业发展。31个省份体育彩票销售呈现出以次冷区域为主,个别热点区域和次热区域相结合的特点,说明我国体育彩票销售的区域性寡占市场特征较明显,提出应加强省份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各区域联动均衡发展。在影响因素方面,人均GDP、体育场地面积对体育彩票销售额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人均GDP对南方的影响大于北方,体育场地面积对东北地区的影响大于西南地区,提出应进一步加大对体育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以促进我国体育彩票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