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各种资源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新闻,它让人们及时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什么,正在发生什么以及将要发生什么,它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新闻采编工作是信息媒体传播工作中的核心部分,而新闻采编人员是新闻采编工作中的主导者,他们传递的信息能够引导舆论的走向,对社会的正常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他们传递的信息要有高度的真实性,能够净化社会风气,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不能产生错误报道,否则不仅影响媒体信誉度,而且误导群众,危害社会。因此,新闻采编工作对新闻采编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有极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观众对信息的接受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观众已经不满足对世界的了解或者社会正在发生什么,即将发生什么,他们想知道得更多:为什么发生,怎样发生,事情最新的进展情况,未来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和自己是否有关系,透过事情的发展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等等。此外,随着观众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参与到新闻事件当中的愿望也逐渐强烈,这给电视新闻报道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一张市场化的报纸,不能没有动态新闻和事件新闻。从某种意义上说,事件新闻和社会新闻是都市类报纸的主打产品。社会新闻和事件新闻因为关注度高,可读性强,倍受老百姓欢迎。人们读报总想知道昨天我们身边发生了什么?全国发生了什么?世界发生了什么?事件新闻所带来的关注度和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事件新闻,尤其是突发的灾难性新闻,往往给受众惊奇、震惊的审美效果,因此成为市场化媒体抢夺的热点领域。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兴起,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宽广,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快捷,广大民众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多媒体时代的读者,已经不再满足于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他们还渴望了解发生这些变化的有关背景,同时也想知道人们对已发生的新闻事实有什么样的反应和评论。就是说,受众不但要知道新闻,同时也需要解读新闻。新闻已不仅仅是最近发生的“事实”,还包括人们最近提出的“观点”,人们最近产生的“思想”,以及被人们最近发现的新思想和新观念。正是因为这种需求,权威、公正、具有独到见解的新闻时事评论显出了它独特的魅力。在西方传媒界,著名报人普利策把评论比喻为“报纸的心脏”;在我国,有人把时评说成“银针”、“手术刀”,甚至是“投枪”和“匕首”。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喻国明早在2002年就说过:“不光是从理论上、从现实发展来说,媒介竞争已经到了资讯的解释、资讯的解读、资讯的整合的层面上,因此像社论、时评这样的题材,在现代报纸竞争当中,实际地位越来越提升”。  相似文献   

5.
在军事新闻传播中.当涉及到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焦点新闻时,受众不仅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更想知道应该“怎么看”和“怎么办”。在此背景下,思想锐度在军事新闻评论中的重要性显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受众对信息需求加大、要求更高。人们不再满足了解过去发生什么,而是渴望知道世界正在发生什么,还将要发生什么。可以这么说, 现在电视观众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已由“今日的消息今日报道”转向了“现在的消息现在播报”。追求新闻事件的现场同步报道,扩充单位时间内的新闻信息含量,满足观众的现场同步感受和参与,是现代电视新闻的基本特征。而直播电视的出现,使人们有可能看到、听到刚刚发生,甚至是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7.
掌握新闻研究的动态,了解某个方面理论研究的前沿,这是写好论文的前提。 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尤其是远离编辑部的记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天不看报(包括电视、广播),就会闷得慌;一段时间不看报,就不知道写什么。这是因为没有媒介给你提供外界的信息,不知道当前在宣传什么,难以选准自己要报道的方向;不知道哪些已经作过报道,哪些还没有作过报道,失去了判别新闻事实价值量的参照系。 论文写作也有类似的问题。比如,你想写一篇关于第四媒体的论文,你起码要粗略了解理论期刊近期有关这方面的论文发了些什么,研究已经拓展到了…  相似文献   

8.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资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不满足于仅仅知道“发生了什么”,而更想知道“新闻事件原因”、“新闻事件实质意义”。在这一趋势下,党报调查性报道应时而兴,在解读信息、解析现象、解释事件上,日益凸显其调查的力量与新闻舆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黄瑚 《新闻前哨》2014,(9):11-12
新闻教育如何顺应时代作出新的改革.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新闻传播环境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剧变,传统的新闻传播手段和数字化、网络化的传播手段趋于融合.社会化媒体出现以及心理发展已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传受关系,传播和受众的关系,使得新闻传播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是记者、每一个人都是传者,传统的新闻教育模式已经落后于新闻业界的现实状况,传统的模式培养出来的新闻人才在今天已经不能满足媒介融合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声音     
《网络传播》2005,(3):19-19
“网络作为媒体,它的形式并不重要,影响力才是问题的关键.每天关注新闻已经成为我的生活习惯.要是不让我看新闻.不让我知道这世界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哪怕只有一两天.我也会受不了。电视、报纸与网络我都会关注,相比之下.我上网可能会更多一点,网上的信息毕竟要快得多。”  相似文献   

11.
关于"热点" 就科技新闻的热点报道而言,由于其受众主体的文化程度较高,他们往往更加关注与新闻相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不但要求知道发生了什么,而且还想了解为什么发生、结果和影响如何.因而,他们迫切需要有见地、有个性的报道来释疑解惑.那些在同一层次上无限展开、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的雷同报道,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今天的受众需求.如果媒体着力于以独特的视角提供有一定深度的报道,使受众从中认识新闻的实质,并且由点及面地把科技新闻热点与科技发展的大背景联系起来,则有可能在海量的相关报道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2.
梁云  郝艳 《新闻前哨》2003,(8):64-64
电视以其传播快捷、现场真实、画面感人已经成为受众喜爱的大众传媒。电视新闻在电视节目的影响中又是首屈一指的节目。我们都知道,新闻是自然和社会中新近发生的有传播价值的事件。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新闻是事件构成的。而事件又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完整过程,那么在电视新闻表现事件的时候,应  相似文献   

13.
如今,新闻信息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不仅想及时地了解该事实的发生过程,同时也想知道该事实的性质和意义,人们希望新闻在传播过程中除传播事实信息之外还能够传播观点信息。作为传播观点信息的重要文体——新闻时评应运而生。那么,究竟什么是新闻时评?它和杂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一般认为,媒体上的新闻时评始自上个世纪80年代《羊城晚报》推出"新闻漫画"专栏。媒体新闻时评出现的时  相似文献   

14.
新闻就是新闻,由于近年来许多新闻传媒上出现了诸如吹捧性新闻、巴结性新闻、讨饭性新闻,使原来清纯正直无比的新闻串了味儿,故而才有了“严肃新闻”一说。严肃新闻是我们新闻界的主流,也是新闻界的骄傲,是当今新闻传播媒体的一支中坚力量。 什么是严肃新闻?“一言以蔽之,即真实的,不沾一点铜臭气的新闻报道。”(何微:《谈严肃新闻》,载《新闻知识》1993年第10期)笔者以为,真正的新闻应是“真实的、不沾一点铜臭气、官气、霸气、奶气的新闻报道”,是老百姓要知道的、想知道的、有权利知道的发生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事。  相似文献   

15.
写新闻的目的就是要传播一种信息,让人知道在什么时间以及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新闻的概念有多种表述方式,所揭示的内涵也不尽相同,但基本的特点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写事。二是要写清楚事。不写事的新闻恐怕没有,写不清楚事的新闻,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发誓不让人看,因为看了也不明白。如果在新闻写作中没有抓住这两点,恐怕算不上是好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从新闻的定义来看,无论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事情,一旦被发现拥有了新闻价值,那么及时报道就成为决定新闻事件时效性和价值的重要因素,要想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就离不开新  相似文献   

17.
魏鹏 《青年记者》2008,(17):100
新闻策划如何与经营结合?目前,这一课题开始越来越引起都市生活类报纸的关注. 什么是新闻策划 所谓新闻策划,是利用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筹划、组织报道,以期达到某种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钱遇 《视听界》2014,(5):99-101
一、新闻主持人在突发事件中价值实现的基础(一)体现舆论导向突发事件中,新闻主持人借助媒体平台,是政府和民众之间沟通的管道。新闻媒体的职责是还原真相,通过新闻主持人播报权威、清晰的信息,让民众知道发生了什么,从而遏制谣言,避免社会恐慌。突发事件中,新闻主持人辅助媒体平台,是新闻舆论导向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新闻,以及由关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派生出来的种种新闻观念,诸如“时效”、“头条”、“典型”等等,本是很清楚的,而且似也不应发生什么问题;绝大多数编辑。记者和部队报道人员坚持正确的新闻观念,恪守新闻规律,保证了新闻报道的质量。但是现实表明,也毋庸讳言,在不少新闻工作人员那里,一些正确的新闻观念已经或正在发生变异。这方面的问题存在久了,一些人员不但正误不分,而且会以误为正;特别是一些年轻的新闻工作人员,一开始就接触那些变异了的新闻观念,更会以误为正。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  相似文献   

20.
苗荷芳 《新闻三昧》2007,(10):25-26
在编辑工作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基层通讯员或刚刚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这样问:老师,你说这件事可不可以写成稿件?你认为这件事有新闻价值吗?也就是说,他们不知道什么事件可以写成稿件,不知道新闻在哪里。对于一个熟悉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