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广州市第一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情况进行调查,通过了解目前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实际状况,对影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益于体育活动开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激发引导兴趣教学法"对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动机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探索"激发引导兴趣教学法"和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法对我国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强度和动机上的困扰的不同影响.通过实验表明,和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相比,"激发引导兴趣教学法"能使中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当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体验,从而增加他们参与体育锻炼动机的强度;和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相比,"激发引导兴趣教学法"能使中学生降低参与体育锻炼动机方面的困扰,这将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对沈阳市10所中学的500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时间、动机、形式、项目、场所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健康娱乐、磨练意志、劳逸结合、爱好体育、结交朋友,健康娱乐是沈阳市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沈阳市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是学校操场和社区空地;球类和跑步是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首选项目;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方式以和朋友一起锻炼为主。没时间、无兴趣、无器材、无场地是影响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也对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有着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中学生业余体育锻炼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河南省中学生业余体育锻炼情况和锻炼动机、兴趣、态度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中学生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情况不理想,体育人口比例较低;部分学生的锻炼态度不够端正,锻炼动机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学环境、场地器材、升学压力等对其业余体育锻炼行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淮安市区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制约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发展的不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淮安市区中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较低、每次锻炼持续时间较短,影响淮安市区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原因主要是学习负担重,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主观上没有锻炼方法和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从家庭方面考虑如父母的体育态度、父母的体育行为、家庭的经济水平等几个方面探讨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通过本研究,为当前淮安市区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绪言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所谓动机,就是引起人们进行某项活动的主观愿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就是引起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主观愿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一种身体活动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参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采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学习动机进行详细分析及研究。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学生对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呈现出多样性,但还存在动机不足以及对课余体育锻炼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等问题。本文希望通过调查分析,探索正确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建立培养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1研究背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常熟市部分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影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并对中学生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动机因素出发,试图说明中学生的体育动机是影响其体育锻炼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中学生个体内在因素(自我效能、期望价值、目标设定)、体育兴趣和社会支持(父母影响、学校支持)是关注的焦点,这些因素对个体的自我认知系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进而影响其体育锻炼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体育锻炼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T检验、方差、相关性分析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家庭所在地和父母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体育锻炼不同等级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除在生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余四个维度上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