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注于你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成功的第一大要素。尤其年轻人,只有善于克制自己,把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完成自己的职责,才有成功的希望。一位年轻人问老者:“我怎样才能成功地攀登到梦想的山巅?”老者微微一笑,从地上捡起一张纸,叠只小船放进身边的小河。小船不喧哗、不急躁,借着水流,默默地驶向前方。途中,蝴蝶、鲜花向它骚首弄姿,它不为所动,执着前行……老者说:“人的一生,金钱、美色、名誉、地位,诱惑太多。虽然选定了奋斗的目标,途中却因思谋金钱而驻足、因贪恋美色而沉沦、因渴求名誉而浮躁、因攫取地位而难眠,故难以像小纸船一样,…  相似文献   

2.
陈自鹏 《天津教育》2014,(10):14-14
微信上有个寓言故事启人思考:有一天,一名妇女发现三位蓄着花白胡子的老者坐在家门口。她不认识他们,就说:“我不知道你们是什么人,但各位也许饿了,请进来吃些东西吧。”三位老者问道:“男主人在家吗?”她回答:“不在,他出去了。”老者们答道:“那我们不能进去。”  相似文献   

3.
徐丽芳 《海南教育》2014,(12):92-92
有这样一则故事:几个学者与一个老者同船共渡。学者们问老者是否懂得什么是哲学,老者连连摇头。学者们纷纷叹息:那你已经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一个巨浪打来,小船被掀翻了,老者问:"你们会不会游泳啊?"学者们异口同声地说不会。老者叹口气说:"那你们就失去了全部的生命。"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却耐人寻味。突发的灾难对每个人来说,不分性别、年龄、身份。如果缺少应有的安全常识,那么,意外随时都会发生。  相似文献   

4.
刘纪东 《少年读者》2008,(5):I0003-I0003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烟商在集市大谈特谈抽烟的好处:解闷、提神、有男子汉风度。恰巧一位老者路过此地,上前大声说道:“抽烟的好处,不止这位先生说的这些,至少还有三点:第一,狗一见抽烟的人就害怕,逃走第二,小偷不敢到抽烟人的家里偷东西;第三,抽烟者永远年轻。”话到此处,围观者真以为老者是善言好意。制造了悬念后,老者来个一百八十度的逆转,道出抽烟“三大好处”的真正原因:一是抽烟的人驼背的多,狗一见以为是捡石头打它,它能不害怕吗?  相似文献   

5.
写雪的诗,最喜欢柳宗元的《江雪》,意境清凉唯美,带着淡淡的禅心和禅意:“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山上无鸟,路上无人,在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二,一位老者穿蓑衣戴斗笠,独自在大雪覆盖的江面上垂钓。  相似文献   

6.
沙滩的伙伴     
你可知否,有沙滩的地方定有大海。它们像一对无话不说、无话不谈的“密友”。大海涨潮时,顽皮得像个孩子:它把浪花做成一艘艘小船,竭尽全力将“小船”推向远方,有的“小船”会撞在礁石上“粉身碎骨”,然后溅出无数晶莹的小水珠,发出美妙的声音,引得沙滩上的小螃蟹好奇地钻出洞,伸出它的小脑袋,向四周不停地张望……大海也十分热情,它从海底精心挑选出最美丽的贝壳,借助海浪的力量送给沙滩,沙滩也同样拥有一颗火热的心,它将深深的问候托付给小海龟,让它把这厚礼赠给大海。就这样,沙滩与大海之间不断地传递着友谊……当夜幕降…  相似文献   

7.
记得有一个故事:几个学者与一个老者同船共渡。学者们问老者是否懂得什么是哲学,老者连连摇头。学者们纷纷叹息:"那你已经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一个巨浪打来,小船被掀翻了,老者问:"你们会不会游泳啊?"学者们异口同声地说不会。老者叹口气说:"那你们就失去了全部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明朝末年,有个县遭了灾,村民们推荐全村最聪明的一个老者去报告灾情,希望官府能减点税。老者来到县衙,县官问他:“小麦收成了几成?”老者答:“五成。”“棉花呢?”“三成。”  相似文献   

9.
一位老者见一群孩子压弯树苗,便走近用手压弯一个孩子的腰。孩子大声叫喊“好疼!”孩子们问老者:“你为什么要压弯他的腰?他在喊疼呢!”老人说:“我压在你身上你就叫疼,树苗弟弟也一样啊!”孩子们都点点头,说:“那我们就不压了。”老爷爷接着说:“要是别人来压怎么办?”于是,他们在老爷爷的建议下,成了小树的护卫者。老者可谓棋高一着,他没有一句批评,也没有讲空洞的道理,但学生却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这说明,抽象的理念无法打动人心,空洞的说教显得枯燥无力,成功的德育离不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德育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太偏远     
贾平凹受邀到四川二郎镇采风,清晨在镇子里溜达,遇到一位老者,于是攀谈起来。老者说他有两个儿子,都在酒厂工作,还有一个女儿在北京,他在北京住了一个月刚回来。贾平凹说:“北京多好啊,怎么不在北京多住些日子?”老者说:“北京好是好,就是太偏远了。”  相似文献   

11.
曾经在报上读到李中国先生引用一位记者带回的见闻:幻灯机把一幅简单的风光照片打在课堂的幕布上。画面是条河,一只小船泊在水湾,一棵树站在岸边。3分钟思考和讨论过后,一位男生走上讲台:“我的作文题目是《两棵树》。”连记者也愣住了,明明是一棵树啊!男生接着说:“水里的那只小船,曾经也是一棵树———与岸边那棵并肩挺立过的一棵树,可是它被造成了一只船,出去漂泊。今天,它终于带着满身的疲惫回来了……两棵树彼此默默地相对,无语惟有泪千行。”这说的是天津实验中学刘砚斐老师给学生上口头作文课的情景。整整一堂课飞满想…  相似文献   

12.
根雕     
一位老者常常扛着头上山寻“宝”,乐此不疲。不过,这“宝”不是名贵的药材,也不是璀璨的玉石,而是沉寂在地下的其貌不扬的树根。这些本无生机的东西,经他一番雕琢,生发灵性,成为一件件鲜活的艺术品:追逐嬉戏的鸳鸯,扬蹄嘶鸣的骏马,舒袖起舞的嫦娥,举杯邀月的李白……栩栩如生,真是令人称奇。有人向这位老者请教雕刻的秘诀,对曰:“别人眼里的废品,在我眼里是珍宝。要说我能使这些不起眼的树根神奇起来,只不过是能顺着树根生长的自然规律,使它的本性获得充分发挥而已。”老者的话质朴而富有哲理,引人深思,让人回味。想来培…  相似文献   

13.
路边见闻     
每天早晨上学,我总会看见一位红光满面的老者带着两条心爱的小狗在散步。两条小狗非常可爱,在绿化带中互相追逐嬉戏。老者看着它们,露出得意的神色,似乎在说:“瞧,我家的小狗谁比得上!”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出去散步,又和老者不期而遇。他的两条小狗摇着尾巴,照例在绿化带中奔跑着。突然,前面的一条狗停下了脚步,跷起腿,撒了一泡尿,后面的那只狗似乎受到了感染,也抬起腿拉了一泡屎。顿时,清新的空气中传来一阵阵腥臊味。一个叔叔走了过来,和气地对老者说:“老人家,你怎么能让狗随地大小便呢?”老者看了他一眼,不紧不慢…  相似文献   

14.
一个高大魁梧的青年站在峭崖边,衣冠不整,神情沮丧,漠然地仰望着夕阳,夕阳带着它的光和热留恋而又无奈地往下坠落、坠落……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拄着一根拐杖蹒跚地走着,也来到了峭崖边,他红光满面,微微地笑着,仰望着落日。“唉──”青年发出一串绝望的长叹。“啊──”老者捋着胡须高兴地感叹。青年疑惑地望着老者,老者发现青年黯淡的目光。“您为什么如此快乐──面对太阳的终止,今天它所有的生命已经结束,看那晚霞,血红血红,也许是它在反抗终止吧!怎么您不伤感呢?”老者只是默默地微笑着。“唉,人就像这太阳,有些人开始创业时,那是多么…  相似文献   

15.
三点导读     
冯骥才的文章给我的感觉就是冲淡平和,但内涵丰富,比如《长衫老者》就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读《长衫老者》给我们思想上的最大收获就是:如何对待习惯,如何克服我们思想的惰性。那胡同“又窄又长,九曲八折”。过往行人,无数次扎入死胡同,也“只好忍耐,忍耐久了,渐渐习惯。就这样,乱乱哄哄,好象它天经地义,就该如此”。长衫老者进过胡同,他出来时,似在思索,想的是如何让行人不再误入死胡同。长衫老者“简单的一举”,不仅方便了过往行人,还告诉我们改变旧有习惯、克服思想惰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只小船, 教室是我的港湾; 我是一只小船, 课桌是我的舢板: 我是一只小船, 铅笔是我的船桨;  相似文献   

17.
小船过河问题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个很典型的应用,它是曲线运动这一章的一个难点,在高考中时有出现。小船过河过程尽管只是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但不少同学不习惯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一思维方式。对处理此问题显得力不从心,本文对小船过河问题详细阐述,并总结和归纳,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3月4日 晴 达尔文曾说:“梦想犹如一颗种子,由于每个人当初选择的种子不同,那么,最后采到的果实也不同。”是啊,人们曾经给梦想很多美好的比喻:梦想是一只飞鸟,当我们去追逐它,人生就能看到灿烂的天空;梦想是一条小船,当我们乘上它,就会看见壮阔的河山……  相似文献   

19.
荒岛奇遇     
克拉克先生和他的小侄子霍里驾着小船出海,船在海上漂泊了3天3夜,他们迷航了。一天傍晚,狂风大作,小船被打翻了。克拉克和小霍里死死抱着一块木头才没被海浪吞噬。后来,他们漂到一个小岛上。上岸后,他们找了一些野果充饥。霍里建议找找岛上有没有人,他们找了半天,忽然,霍里大叫一声:“叔叔你看!”…… 忽然,霍里大叫一声:“叔叔你看!”克拉克抬头一看,前面不远处有一个绿皮肤、红眼睛、浑身冒金光的怪兽正向这边走来!克拉克先生并没有慌张,他定了定神,对霍里说:“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得想办法把它降服。”霍里…  相似文献   

20.
雅骗     
官场上有“雅贿”一词,收藏界则有“雅骗”一说。郑板桥“诗书画三绝”,但平生有“三不卖”:贪官、奸商、小人休想得之。一次,板桥路遇一落拓老者,见言语投机,便应邀做客其家,进门见大门上悬“富儿绝迹”匾,问何意,答曰:“平生寡欲,寒舍不纳铜臭之徒。”板桥暗想与己趣味相投。入室,见壁挂青藤居士徐渭《补天图》,余壁皆空空,再问其故,老者又答:“青藤走狗爪痕也堪钦。”板桥暗喜老者竟悉自己别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