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的北方少数民族民歌混杂在所谓的“北朝民歌”中,应从中大致区分出哪些是真正的北方少数民族民歌。这些北方少数民族民歌揭示出了他们基本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尚武、质朴为主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对北方刚健之风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种刚健之风又是唐诗繁荣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刘琨向来是以直节名臣加民族英雄的形象出现的,他的诗文因此笼上了一层圣洁的光圈,更由于他的现存诗文均作于永嘉元年任并州刺史后,所以人们便很少关注刘琨早年生活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事实上,作家文风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刘琨也不例外。本文试图从刘琨的家世、气质、才能以及早年政治、文学活动对其人格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探讨刘琨的人格特征(包括道德人格与心理人格)与其文风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对其文风形成原因全面、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研究刘琨者依然寥寥,但研究的内容已经越来越丰富,主要包括刘琨诗歌的分期问题,风格问题,刘琨与卢谌赠答诗的排序问题,以及对刘琨人格和历史功过的评价。从现状看,对刘琨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我们还可以深入地讨论一些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琨是两晋之交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早年曾混迹于权贵之门,参预西晋统治阶级的内部混战;但自中原丧乱之后,他却能痛定思痛,毅然赴任并州刺史,在北方艰苦卓绝地坚持抗击匈奴族和羯族统治者的斗争,直至被害。唐修《晋书》(以下简称《晋书》)对刘琨早年的仕宦活动颇有非议,说他“本无异操,飞缨于贾谧之门,借著于马伦之幕”,实是  相似文献   

5.
金代文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金朝所辖地区的北方汉族居民和北方少数民族夭秉本多质朴刚健的气质,因而发为文章往往华实相扶,风骨道上;加上历史悠久的中原文化的熏陶和哺育,金代文学便得到长足发展,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带来了新的因子,增加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元初文坛占据主流的是以北方文士姚燧为代表的汪洋恣肆、雄浑刚健的文风;元仁宗延祜之后,袁桷的散文地位上升,其平易自然、含蓄清丽的风格成为主流。这种风格为南方文士虞集、欧阳玄等人继承并有所发扬,在元代散文中影响深广。  相似文献   

7.
金代文学论     
由于金朝所辖地区的北方汉族居民和北方少数民族天秉本多质朴刚健的气质,因而发为文章往往华实相扶,风骨道上;加上历史悠久的中原文化的熏陶和哺育,金代文学便得到长足发展,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带来了新的因子,增加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金代文学论     
由于金朝所辖地区的北方汉族居民和北方少数民族天秉本多质朴刚健的气质,因而发为文章往往华实相扶,风骨道上;加上历史悠久的中原文化的熏陶和哺育,金代文学便得到长足发展,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带来了新的因子,增加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西晋诗人刘琨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形象,其经典地位是由人格精神、诗歌气质、艺术表现等共同构建而成的。作为一种集体审美趣味的合成,其经典化历程反映出历代评论家、诗人、普通读者的心理与需求。刘琨的慷慨志士情怀、诗歌的清刚风骨等影响至今,对于当代精神文明建构依然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生活于两晋之间的刘琨,早年喜好奢华放纵,为人轻浮随意,但少有壮志,繁华之时曾与潘岳、陆机等人宴饮游乐,纵情山水。后朝廷内部争权夺利愈演愈烈,波及全国,异族崛起,边疆危在旦夕。刘琨毅然承担起抵抗外族的重任,残酷的现实最终使一代豪奢之子华丽转变为爱国之士。其诗文内容也迅速转变,由早年的空谈玄学,到誓志荡平敌寇。刘琨后期一直奋斗在刀光剑影的战场,坎坷前行,却最终壮志难酬,死于非命,刘琨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1.
《晋书·刘琨传》载:“(刘琨)文咏颇为当时所许.” 同篇中引温峤表称卢谌“此等并有文思.”西晋末中原板荡,刘琨领并州刺史,经略朔方,志在匡扶晋室.琨引卢谌为从事中郎,对其深为爱重,二人常以诗唱和、互为勉励,其诗为历代所推许.据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刘琨四首存诗中,与卢谌赠者二首.卢谌与刘琨  相似文献   

12.
枕戈待旦     
西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感慨万分,常常聊到深夜。一天,祖逖又和刘琨谈得十分兴奋,刘琨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祖逖却久久沉浸在谈话的兴奋之中,不能入睡。“喔,喔,喔--”荒原上的雄鸡叫了起来,祖逖一跃而起,踢醒了刘琨:“听,这雄鸡啼鸣多么振奋人心呀,快起来练剑吧!”于是,两人操起剑来,在高坡上对舞。从此,他俩每天清早听到头一声鸣叫,一定来到荒原上抖擞精…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客家山歌风格变化的差异很大,呈现多样化特征。从产生的地域和文化背景来看,客家山歌具有北方民歌遒劲刚健的风格;从客家人生存环境看,客家山歌表现出婉约柔曼的南方民歌风格特征。客家山歌多样化的风格特征,与它所受的文学、语言、环境以及客家人的心理格局、情感表达方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刘琨是中国历史上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个人物,讲晋代文学史通常都要提到他。刘琨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答卢谌》、《重赠卢谌》、《扶风歌》等几篇,却历来受到重视,予以很高的评价。《文心雕龙·才略篇》指出:“刘琨雅壮而多风”;钟嵘《诗品》说他:“善为悽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元好问则认为可以追踪建安和曹植、刘桢争胜(见《论诗绝句》)。讲西晋后期到东晋初期一段的政治史,一般也要提到刘琨,因为他在当时复杂而激烈的民族斗争中是个声名很大的人物。但近年来讲晋代的文学和政治却不敢再提他了。据说是因为刘琨除了上边所说的几首诗以外,还写过一篇《劝进表》,这篇东西  相似文献   

15.
王粲和刘琨有相似的人生经历,故其诗作皆以忧身忧国为主题,且风格凄清。刘琨诗的"风力"得到了钟嵘的肯定,但又因缺乏典雅和文采而被列之于中品。笔者认为,钟嵘的品评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闻鸡起舞(励志型) <晋书·祖逖传>载:东晋祖逖与刘琨率部镇守雍丘.夜晚共被同寝.午夜,荒野中传来鸡鸣,祖逖闻后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即起身习武.祖逖立志为国效力,与刘琨互相勉励,半夜听到鸡啼便起床舞剑.自此,"闻鸡起舞"便成为形容有志者及时奋发图强的典故.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刚健精神的内涵,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缺失刚健精神的种种表现:思想上,存在着理想信仰迷失的倾向;利益观上,表现出对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淡漠和忽视;价值观上,存在着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倾向: 不重视个人修养与品德的提升;缺乏爱心和公德心等等。从社会、教育和学生自身三个角度对当前大学生刚健精神缺失的原因加以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强化大学生刚健精神的五点对策:努力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功能; 将刚健精神的培养纳入学生人生观教育之中;注重加强教师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注重加强大学生自身刚健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正>中秋赏月,历来为古代文人雅士所喜爱。在"月到中秋分外明"的银色世界里,他们饮酒赏月,睹月思人,借月抒怀,望月吟诵,留下许多佳话。晋朝名将刘琨,永嘉初年任并州刺史,后转战晋阳,被胡兵围困。时值中秋,在皎洁的月光下,刘琨走上高高的城楼,望圆月而长啸,思乡之情弥漫于长啸声里。胡兵在城外闻之,也望月怀乡,凄然长叹。半夜时分,刘琨又在城楼上奏起胡笳,声  相似文献   

19.
枕戈待旦     
<正>西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慷慨方分,常常聊到深夜。  相似文献   

20.
刘琨是一个时代英雄,也是一个悲剧人物,时代的客观原因和自身的主观原因共同造成了他的悲剧,其中,自身的主观原因占了很大的比重:他志向远大,却又才不及志;爱国,又夹杂着自己的私心,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可以说,刘琨自己把自己推上了悲剧的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