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志强 《教育导刊》2002,3(6):33-36
现阶段中学生--包括笔者的许多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既不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标志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又不属于资产阶级个人主义道德价值观,而是一种功利主义道德价值观.这种功利主义道德价值取向决不仅仅发生在个别人的身上,而是为当今绝大多数中学生所认同的.  相似文献   

2.
功利主义伦理学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最高道德原则,密尔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证。幸福是功利主义眼里人生的唯一目的,密尔在其论证中论述了有关“什么是幸福”、“什么人可以获得幸福”、“怎样获得幸福”以及“个人幸福与全体幸福的关系”等问题。功利主义体系自身的矛盾在密尔“幸福”的思想里特别突出地表现出来。然而这种世俗化的幸福观却深刻地影响着今天人们的观念,应给以很好的引导。  相似文献   

3.
从边沁到密尔的功利主义理论的价值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边沁到密尔的英国功利主义理论的价值趋向在于,他们以功利原则为基点,从一个道德价值论走向了一种社会建构论.开发出一套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法律方面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4.
个体总是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下去感受和体验生活,根据自己内心的尺度来把握生活的价值和意义。采用《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对全国31个省份的中学生和大学生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对中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现状和生活体验现状,中学生与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和生活体验的差异,以及中学生道德价值取向与生活体验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学生总体保持积极的道德价值取向,最看重的品质前五位依次是“关爱”、“诚信”、“宽容”、“负责任”、“沟通”;中学生与大学生在某些消极的道德价值取向上存在显著差异;(2)中学生在生活体验方面选择“衣食无忧”、“平平常常”居多,“丰富多彩”居中,少数中学生选择了“空虚无聊”、“衣食困难”;中学生与大学生在生活体验方面不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但中学生更突出地体会到生活的平淡无奇;(3)中学生所持道德价值取向与其生活体验的关系大致呈现以下趋势:积极道德价值取向与消极的生活体验呈负相关,与积极的生活体验呈正相关;消极道德价值取向与消极生活体验呈正相关,与积极生活体验呈负相关。针对上述结论对目前教育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的嬗变,学生的社会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呈现了多元化、现实化和交融化趋势。尤其是渐谙世事,思想逐步走向成熟的中学生更是明显地表现出这种变化。 在社会价值观上.学生的经济意识增强而政治意识减弱,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比较关心,对政治生活比较谈漠。 在人生价值观上,多数学生选择“公私兼顾”。“奉献与索取并重”的价值取向。正如一些论者所指出的,“这种‘公私兼顾’、’奉献与索取并重’的人生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追求个人幸福、满足个人需求,实现自我价值为出发点的…  相似文献   

6.
密尔是古典功利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一方面通过对幸福概念的扩展,批判地继承了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另一方面,通过对道德原则的强调吸收了康德义务论的某些合理因素。密尔在功利和义务之间的这种融合不仅使其功利主义理论更具有合理性,也为规则功利主义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密尔是功利主义的集大成者。他的理论重心是建立在个体性基础上的相互性,是以"最大幸福主义"为道德原则的利他主义,并强调道德的内部制裁理论——良心论。采取批判的继承态度,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为我们当代大学生树立一种科学的价值观,塑造完美、高尚的人格,合理地解决个人心理素质的缺陷,实现个人自由,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功利主义幸福观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大学生对于功利主义幸福观的内容却存在误解,由此导致了错误的价值取向。文章首先梳理了密尔功利主义幸福观的基本内容。接着指出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原因在于其没能客观地理解功利主义幸福观.最后指出客观公正地理解密尔功利主义幸福观可以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功利一词作为重要的伦理学范畴使用始于边沁。“功利主义”一词则由密尔“拾掇”而得。对功利主义思想的渊源、内容构成、取向模式、现代新功利主义思想及对中西功利主义思想的比较评判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明清之际是一个功利主义昂扬的时期。当时社会主义弥漫着一股逐利之风,世俗功利价值观得到空前的张扬。不仅在商人中间,而且知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一种视功利为衡量价值的惟一尺度的价值标准。拜金主义是世俗功利价值观的极端形式。这时期拜金主义的高涨是人们的功利意识觉醒和解放的标明。明清之际的人并没有完全走向非道德主义,但他们讲究的是道德功利主义。明清之际的启蒙学对世俗功利价值观进行了积极的论证和阐扬。由于它作为一种价值观,能够为经济的成长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因而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道德权利一直是令功利主义理论备受非议的原因之一,在密尔修正了边沁对道德权利的看法之后同样受到质疑。普遍认为里昂斯的“功利与权利”已构成了对密尔理论最有效的批评。事实上,里昂斯的功利与权利的概念和论证路径与密尔对道德权利的界定与论证路径不同,两人对作为道德权利的基础界定有异,这最终导致里昂斯对密尔的道德权利批评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12.
教育要在功利与自由之间追求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利主义教育就是以功利主义为主导价值取向,教育过分追求功效和利益,进而被国家和个人当作追逐利益的工具。自由主义教育是一种理性教育,是以知识本身为目的的教育,是一种普通教育,是一种非权威性的教育。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需要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这种精神应当是超功利的。这样说,并非主张教育脱离实际,而是认为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教育要在功利与自由之间追求平衡。  相似文献   

13.
蒋烈兰 《广西教育》2008,(32):14-15
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取向在日益多元化,广大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也在多元化,这是我们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转型期多元化价值取向的混乱、矛盾和冲突在深层次上影响着个体人格价值的合理构建。作为祖国未来的一代,现在的中学生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WTO后,多元价值文化交汇碰撞的现象必然突出,传统价值观与西方现代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反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矛盾和冲突必然加剧,中学生对多元价值观的评判和价值取向也一定更加艰难.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审时度势地进行价值观教育,如何有效地发挥价值观教育的导向功能,从而帮助中学生确立科学的价值取向,是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教育价值观所反映的是教育对于人的意义,它标志着人们期望获得什么样的教育,意味着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教育进行何种选择。因为教育价值观所反映和体现的是人在主体需要上对教育的要求和态度,所以它对人的教育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从而使人们的教育行为都受到价值取向的支配。我国古代关于教育价值的论述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论,二是非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论。孔子主张“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首开非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之先河。孟子主张教育的价值在于“明人伦”。汉代硕儒董仲舒对此讲得…  相似文献   

16.
论唐代商贾题材小说的道德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烈的道德意识和明显的批判色彩构成了唐代商贾题材小说的一个突出特征,这是利与义,即商贾所追求的商业利润与农本社会所尊奉的礼义之道尖锐冲突的结果。这种以义利之辨为核心的道德批判直接体现了农本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农本文化对商贾的整个价值观乃至商业行为本身的一种根本性否定。  相似文献   

17.
"精神价值的失落"是当今中国大学教育的本质问题,"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是其重要原因,其突出表现是以"物"为核心的价值观被推崇,而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难以得到张扬。中国大学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渊源于中国大学产生之初,其后又与整个社会体制相关联。回归教育本位与学术本位是当代中国大学回归健康发展轨道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正>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道德与法治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承担着中小学道德教育的重要使命。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既要有直面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价值观念实际的自觉,更要有引导、促进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智慧。一、直面思想学情,重视"关键少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目标价值与手段价值选择的研究用《中学生价值观问卷》测量了971名中学生价值观的基本特点,结果显示:(1)中学生价值目标和价值手段选择方面的特点为:在选择价值目标时,最看重的是归属感和生理上的健康与安全,最不看重的是物质享受;在价值手段选择方面,中学生认为各种价值手段都具有重要价值;(2)不同性别、年级的中学生在价值目标和价值手段方面的倾向性存在差异;(3)在选择价值目标和价值手段方面,集体取向的中学生显著多于个人取向的中学生,且他们对两种取向的偏好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约翰·密尔的自由的群己权界观 ,一方面反映了密尔的维护个人权利的自由思想 ,同时也反映了他的社会功利思想 ,但是 ,这种思想同边沁的功利主义是不同的 ,它是一种调和的功利主义。密尔对自由的权限采用群己两方面进行界定 ,但由于事物的复杂性 ,他的界定也显得相当模糊 ,同时探讨的也是不够充分。这些都显示了密尔的温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