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出了一大批女性作家,其中凌叔华以其独特的创作视角,别具一格的艺术追求,以及向内自审的观照方式形成了与同时代其他女性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该文通过对凌叔华与同时代女性作家的比较,从女性形象塑造、儿童主题和小说风格等方面探讨凌叔华的小说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2.
当代江南作家苏童的创作来源于江南文化。综观其小说,无论是主题、风格还是语言,都带有浓郁的江南风味,是江南文化在当代的演绎与再现。苏童小说与江南文化的渊源关系是:一、唯美主义的女性主题。苏童在小说中细腻准确地塑造了一批美的女性形象,从纵向角度来看这可以追溯始于东晋永嘉年间的唯美主义文化传统;二、梦幻灵性的风格。苏童的小说时空混乱、叙事模糊、意象繁杂,这主要受之于江南地域文化的影响;三、感伤颓废的语言叙述。这是江南这块特定地区人文和地理积淀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和川端康成的小说中都描写了大量的女性,而两人都擅长描写女性。他们的代表作品《半生缘》和《雪国》中,都存在着在强大的男权社会中挣扎着的女性形象。分析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追问作家的女性意识和作家性别以及民族文化在两个作家创作中的影响,从而可以挖掘出两个作家不同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4.
顾鹰是新世纪以来引起广泛关注的江苏儿童文学作家,其创作风格、叙事艺术、文化观照值得探讨。在创作风格上,受到江南文化、多重身份、书写抱负的影响,顾鹰形成了细腻温情又意蕴隽永的风格。在叙事方面,成长是顾鹰作品一以贯之的主题,在童话中她常采用圆形叙事来构建幻想世界,现实主义儿童小说则以线性的方式进行叙述,两种形式共同构成了她的成长叙事。对顾鹰的创作进行文化观照,发现她对江苏儿童文学的水乡特色、“儿童本位”的创作原则、关注现实的传统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并进一步丰富了童话创作,在常熟、苏州、江苏、全国作家中都具有一席之地。作为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顾鹰的成长经历也能为更多的写作者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郭红 《考试周刊》2013,(27):17-18
简·奥斯丁和福克纳都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文学思想在社会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两位作家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其中绝大部分均为悲情女性形象,这与作家所处的社会现实状况及作者的经历紧密相关。从关注女性角度,对不同作家塑造女性形象的原因进行探究,对于更好地解读经典文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萨克雷和勃朗特这两位同时代、同国度的作家,在其代表作中都塑造了叛逆女性的形象,利蓓加和简·爱同属孤女、叛逆女性,但又有明显的差异。她们的差异集中体现在人生观、爱情观、价值观的不同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除了主人公所处的环境不同外,还在于两位作家的个人经历和创作风格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江苏的地域特色孕育了特殊的作家群体,他们具有整体的创作风格和突出的个人特点,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也在国际文学传播与译介中占有一席之地。文章以法国为接受国,描述江苏主要作家在法国的译介历程和现状,解释该现状的成因,分析推动江苏作家在法国传播的主要推手,探讨法国读者对江苏作家认识的局限,展望江苏作家在法国译介和传播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范小青在其长篇小说新作《女同志》中,秉承新写实的风格,创作中又融入了新的写作内涵。凭着对官场女性心理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把握,作家形象地破解了体制内女性心理、性格衍变的心魔,同时也流露了作家自己的心性。  相似文献   

9.
萨克雷和勃朗特这两位同时代、同国度的作家,在其代表作中都塑造了叛逆女性的形象,利蓓加和简·爱同属孤女、叛逆女性,但又有明显的差异。她们的差异集中体现在人生观、爱情观、价值观的不同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除了主人公所处的环境不同外,还在于两位作家的个人经历和创作风格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冰心、张爱玲两位女性作家都有非凡的文学魅力,但两位作家的创作风格截然相反,不论是描写内容还是语言风格,都呈现出高雅与通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封建礼教和理学对宋代妇女的捆索,不仅使她们在心理特质上对愁更敏感,同时也使她们情感意识开始苏醒;在元蒙南下、国难当头的社会大动乱之际,这些女性更表现出高扬的民族气节;即使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青楼歌妓,渴望身心自由的民主意识也比前代更为强烈。不同的女性将她们的思想意识借助"词"这一特殊载体表现出来,其词作中浓厚的感伤情绪是他们心灵痛苦的倾诉和与命运抗争的见证。  相似文献   

12.
感伤主义强调通过对人的感情活动的描写袁现人性与现实的矛盾,借以打动读者,唤起他们对苦难者的同情。读者对不同的感伤作品有着不同的体会,此不同恰恰反映出不同感伤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感伤效果的差异。通过评析《田纳西的伙伴》与《万卡》两篇小说中不同的感伤效果,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的欣赏与评价感伤作品。  相似文献   

13.
女性的思妇身份是男权中心文化的一种强行规定,其中体现着男性主宰女性的意图。《诗经》时代的女子还较少礼教束缚,有着较大的活动自由,她们的生活空间也相对广阔,情感状态也多有波折,内心世界自然是立体多变的。同为思妇,她们并不同于后世女子,一味地围绕着丈夫缠绵悱恻,诌媚不已,她们有更广阔的情感寄托,也有自信的情感基础。因而,《诗经》中的思妇之“思”,其实应该是女人之“爱”,而不单纯是无主体人格的单相思。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学的第一代作家,处于传统和现代、破和立之间,他们承受着历史重负,又寻找不到新的切实可行的人生道路。他们对世间普通男女的关注、自身所具有的软弱心理和所受的西方感伤主义学思潮的影响,都从创作主体方面关涉了五四新学的感伤气息。  相似文献   

15.
法国抒情文学《特里斯丹和绮瑟殉情记》中讲述了骑士特里斯丹和王后金发绮瑟之间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其中体现了中世纪人们的爱情观和社会道德,反映了在中世纪严格的等级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扭曲,以金发绮瑟为代表的中世纪妇女只是男性社会的附庸,一旦她们主动追求爱情,就会遭到一系列的阻力,女性的社会地位根本无从谈起,其人身自由也是极为有限的,更无需讨论其自由追求爱情,展示个性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以“舟”为写情寄意的道具,三首创作于不同时期的泛舟词,清晰地展现了其个性情怀发展、演变的轨迹。少女时期的《如梦令》表现了词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展现了她充满童趣的率直、活泼的个性;少妇时期的《一剪梅》则表现了词人对丈夫的思念及其对缱绻爱情的渴求,展现了她敏心善感的女性意识;晚年的《武陵春》则表现了词人伤时感旧的哀思和情浓意切的爱国情怀。展现了她孤独憔悴的凄凉情怀。李清照从少女到少妇的情感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生活底色是温馨朗润的。而从贵妇到“孤舟之嫠妇”的情感转变则是突发性的,其情感基调是凝重灰冷的。  相似文献   

17.
清末留日女生的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留日女生开中国女子留学之先河。通过留学,她们了解到西方男女平等的社会状况,提高了自我性别认知水平,认识到男女生而平等,压制妇女只是后世的恶习,妇女应努力求学,自尊自强,与男女共担救国重任。其女性观既有明显的超前性,又有浓重的情绪化色彩。  相似文献   

18.
鸳鸯蝴蝶派的言情小说是对当时功利文学的反叛突围和对狭邪小说的批判继承后发展起来的.它以“衷情”为感情取向,通过才子佳人的人物模式、普遍的悲剧结局体现出浓厚的感伤氛围,为随后到来的五四新小说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19.
穆旦的诗歌所充斥的对社会、对人类、对自己的智性的反思都与里尔克的创作思想与技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比和分析他们的诗歌文本,可以看到他们所共有的现身与本真、否定与承担的一种对话,但中国感性的文化传统与西方理性的文化传统又导致了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元.燕南芝庵《唱论》所提"宫调声情说"的表述多有不当。包括燕南芝庵在内的曲论家之所以提出或迷信[商调]的"凄怆怨慕"的性质界定,是受到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说影响下的特定音乐理论的诱导,尽管有些理论实质上已经明显偏离了乐理范畴。《金瓶梅词话》中的21首[山坡羊]的声情态势整体上构成了对"高下闪赚"、"凄怆怨慕"声情说的一个反证,说明"宫调声情说"所构建的声情理论并不完全符合曲体各宫调的创作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