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环境下大众阅读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网络阅读平台、电子书、手机报等新型的阅读方式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大众阅读方式,引起了阅读方式的根本性变化.主要变化体现在大众阅读在网络环境下体现出浅显化的特征.网络媒体中的博客和电子书的出现使大众阅读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纸质阅读率持续下降,以网络为主的屏幕阅读则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融媒体时代,大众阅读呈现出"微阅读""浅阅读""碎阅读"的新特点,给传统"深阅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全社会抓住机遇、迎难而上,齐心协力、顺势而为,将"微阅读""浅阅读""碎阅读"和"深阅读"相结合,就一定能让新媒体阅读焕发出像传统纸质阅读一样的青春魅力,克服新媒体阅读带来的快餐化、消遣化、娱乐化、功利化倾向。  相似文献   

3.
2004年12月22~29日,笔者在祖国宝岛台湾参加“海峡两岸公共图书馆实务交流研讨会”.两岸同行围绕阅读情境对大众的影响,针对提升阅读服务、网路E化的发展未来、社区资源的掌握及运用等专题展开了研讨,并就优化公共图书馆阅读环境、善化公共图书馆阅读政策及提升大众阅读力的作法和未来趋势,以及公共图书馆经营参考、公共图书馆服务品质、海峡两岸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再发展等进行了交流.笔者认为,台湾同行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录学视角下的大众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导大众阅读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的服务功能,目录学是图书馆对大众阅读进行指导的重要方法.本文试从目录学视角对大众阅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论浅阅读时代图书馆对大众阅读的深度引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的海量增加、快餐文化的迅速传播催生了浅阅读时代的到来.本文解析了时下流行的浅阅读现象的产生背景和特征表现,分析了浅阅读时代大众的阅读倾向,并针对大众浅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探讨了图书馆在浅阅读时代对大众阅读进行深度引导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新阅读时代图书馆在服务场域、服务对象、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对新阅读时代图书馆的服务进行了重新定位,继而提出了加强核心内容建设、构建图书馆社交网络、建立图书馆层级服务、提高人员职业素养、重视特色化与大众化服务五个方面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大众出版结构与阅读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霖 《出版科学》2006,(5):18-19,22
大众出版结构的畸形发展,使得大众阅读兴趣锐减,阅读已被异化.本文对当前我国因大众出版结构失衡而出现的阅读异化现象及其负面影响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8.
老世龙 《图书馆学刊》2010,32(11):79-80
大众阅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大众阅读有助于提高全民素质。图书馆与大众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应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大众阅读。探讨了大众阅读的必要性、大众阅读现状及激发大众阅读兴趣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王珺 《青年记者》2021,(2):61-63
本文以中国书评媒体(报纸读书版)的发展作为背景,观察大众阅读趣味、阅读习惯的变化,探讨新媒介时代"浅表化""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成因。并通过对《新京报·书评周刊》的微观分析,思考"浅阅读"时代书评媒体如何引领"深阅读"风尚。  相似文献   

10.
张萱 《出版广角》2021,(12):31-36
随着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为大众提供更好阅读条件的设施日臻成熟,截至2021年初,全国超过7万家实体书店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的新型阅读场所,实体书店对读者阅读习惯培养的价值日渐显著.阅读推广如何从外部推力转为读者内在动力?本研究认为,以培养阅读习惯为重点的新观念,实体书店在阅读推广中的主体性角色,强化社交传播基础上的阅读日常化和景观化,是社交传播时代实体书店在阅读推广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新机遇 新转变 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年。也是在这一年,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以下简称"工程")落成并开馆。这是历史赋予国家图书馆的新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实现新转变,谋划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Academic libraries face an uncertain future. Rather than attempting to develop libraries based on an unknowable future, the author argues it is preferable to address student learning needs with a set of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instructional services established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inciples and activities. Evolving from and replacing the present academic library, this new organization, the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center, is staffed by a new academic professional, the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specialist, who addresses the student's need to gather and manage information, read, and write as an integrated set of experiences directed by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ers’ pedagogies.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定义新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景东  苏宝华 《新闻界》2008,(3):57-59
本文首先从新媒体定义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出发,在分析当今学术界和业界对新媒体定义的基础上,试图运用形式逻辑"类加种差"的定义方法,探求新媒体的类别归属和本质特征,提出一个新的新媒体定义,以求抛砖引玉,丰富和完善新媒体的理论建设,促进新媒体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管理杂志》2013,53(1-2):309-318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a model program at DePaul University of partnering the Library with an academic department, specifically the School for New Learning. This department was established solely to serve the non-traditional adult student and lifelong learner.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adult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for New Learning, the shared goal of the Library and the department,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artnership, the role of the library liaison, and how the partnership has changed the curriculum and library programs are discussed. Future ideas for the direction of this partnership are examined.  相似文献   

15.
16.
为迎接党的十六大.中央电视台二套从10月初推出大型系列报道《中国实录——省部长访谈》。我看了20多集.总体感觉这个系列报道有新意、有深度、有特点.全面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描绘了21世纪中国经济全新的形象.让人兴奋.受到鼓舞,振奋精神。系列报道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编目思想的转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自动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计算机编目取代了手工编目。但许多编目工作者在思想上仍摆脱不了以前手工编目的范围。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呼吁图书馆界重视这一问题,编目工作者应从思想上转变以往的编目思路,以适应现代编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起点 新思路 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广播影视工作者意气风发地迎来了21世纪第一道曙光。回顾过去,祖国大地上留下了中国广播影视事业发展壮大的印记;展望未来,中国广播影视事业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更加激烈的挑战。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中国广播影视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20.
直面新世纪 迎接新挑战 培育新人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21世纪图书馆面临的挑战,提出图书馆培养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内涵及其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