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些年轻的妈妈们往往埋怨自己的孩子“调皮”:埋怨天下雨时靴子里都是水;埋怨干净衣服穿一天就有泥巴;埋怨出口就有脏话;埋怨出门就会惹祸……可他们并不知道或者说不甚明了孩子为什么会“调皮”,因而也不明白怎样对待自己孩子的“调皮”。  相似文献   

2.
电脑就像一把“双刃剑”,与孩子既可为“友”,也可为“敌”。当孩子正确利用它,它就会让孩子收获源源不断的知识;而如果孩子过分沉溺于电脑,它就可能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一大阻碍。就让我们一起帮助孩子成为电脑的主人,让电子阅读伴随孩子智慧地成长吧!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说“严”字,我们就会想到“严厉”。有些家长信奉“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动辄就训斥打骂,过于严厉。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要么老实、温顺,缺乏创造力;要么脾气暴躁,性情古怪。  相似文献   

4.
王金战 《家长》2011,(7):35-36
经常接到一些家长的“恐慌”电话,他们表示一到周末或孩子放假就无比惆怅。一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跟孩子交流,因为说多了孩子容易逆反,不说又“看不惯”,有的家长甚至直接说:“我一想到孩子要放假了,我就害怕”;二是很多家长因为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害怕孩子独自出门有危险,所以干脆把孩子关在家里,但又担心孩子总不出门,性格会变得孤僻。  相似文献   

5.
钱灿 《四川教育》2010,(10):21-22
亲子交流也需要智慧 美国心理学家阿戴尔·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就如何应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写道:“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怎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却常常不认同孩子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许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礼貌,有教养。孩子刚满半岁,父母就开始用礼貌用语训练他;孩子会说话后,父母便当上了教练员,见了熟人,不管孩子情绪好坏,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都一个劲地督促:“叫××,叫啊!叫!”孩子甜甜地叫声“××好”,被叫的人高兴,父母满意;反之,父母就觉得丢了面子,孩子受两句责备是在所难免的了。  相似文献   

7.
去年冬天返美时,看到3岁的小孙子在日常生活中多了一个项目,英文叫“ROOMTIME”,中文就翻译成“房间时间”吧。就是让孩子单独一个人在他自己的房间中玩耍,藉此让他们学习独处,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习性。因为小孩儿小时候需要大人的关怀照顾比较多,教育学家恐怕他们无形中容易养成缺乏独立自主的依赖性、所以就想出了这个“房间时间”。这个想法的实行,其实早在孩子还在婴儿期时,您已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因为一般父母当他们的孩子还在婴儿期的时候,就会把孩子单独摆在婴儿床上;稍大一点儿会把孩子摆在“婴儿围栏”中。因此,“房间时间”要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作用,在无形中就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精彩的讲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隹音调。”这就是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同频共振”规律,即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同一“频率”的时候,师生之间的思维就会步调一致、达成共识,产生思维共振,同时也会使双方的情感高度一致,共同处于兴奋激动的状态,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同频共振”效应会使师生双方都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问道:“要是你在野外真的迷了路,怎么办?”我有意识地让学生的思维放一放,学生们议论开了。有的说:“如果我白天迷了路就看太阳。”有的说:“假如我晚上迷了路就望北斗星。”还有的说:“下雨迷了路我就找大树帮忙,因为树叶稠的一面是南,稀的一面是北。”我一面让学生起立仔细观看窗外的梧桐树是不是这样,一面启发他们回忆太阳升落的情景。孩子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都习惯于为学生设立一些学习、效仿的榜样,以期用榜样的力量促使其进步。这种做法在有的时候确实有作用,不乏成功的典型例子。但更多的时候,许多学生不仅没有取得预期中的进步,反而还对那些榜样产生了抵触情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现象呢?这是因为师生都走入了比较的误区。“芭比娃娃”是露丝·汉德勒“创造”的一种热销玩具,诞生之后,许多美国父母都乐于给孩子买,希望孩子长大后有个如芭比娃娃的理想形象。但是让这些父母震惊的是,当初给孩子买芭比娃娃时,孩子们都是很开心的,可不久之后,孩子们就会躲在房间里冲…  相似文献   

11.
从本学期开始,作业本不再是单一的甲、乙批示,取而代之的是张张生动的“卡通脸”。据该班班主任介绍,过去老师批改作业的评价等级无外乎“甲”、“乙”两种,许多孩子总是看都不看就把作业本往书包里放,对错误视而不见。为引起孩子们的注意,陈老师在孩子们的作业本中画起了“卡通脸”。据陈老师介绍,给孩子们的“卡通脸”分三种,“甲”等用一张笑意盈盈的脸表示;伸着小舌头冲孩子笑代表“甲+”;若是出错的题多了就只能得到一张“苦脸”了。“低年级的孩子喜欢看卡通片,用表情丰富的卡通脸评价学生,学生更容易接受。”学生孔晓雪说:“我每天都…  相似文献   

12.
你和孩子的谈话 ,很可能自然不自然地就会安排在饭桌上。面对孩子 ,“功课都做完了吗 ?”是你的开场白 ,看起来似乎只是一种简单的语言接触 ,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会产生怎样一种效果呢 ?当逆来顺受的传统不能在孩子身上体现的时候 ,你就会把孩子很强的自我意识看成是“自私” ,把孩子正当的独立人格看成是对你的“叛逆”。“代沟”在你与孩子之间不知不觉就出现了。那么 ,如何使你和孩子一起共同跨越“代沟” ,使你更易更好地教育孩子呢 ?就是经常与孩子聊天。聊天的益处1 .在心理上是一种情绪的渲泻和自信心的培养。心理学上讲 ,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3.
冯志刚 《上海教育》2014,(10):72-72
只有对数学真正感兴趣、有潜能的孩子才适合读“奥数”。而把“奥数”成绩作为孩子升入名校的敲门砖,或者是出于一种从众心理,认为别人家孩子去学了,自己的孩子不去学,以后就会“吃亏”,这些都是对“奥数”的一种曲解。  相似文献   

14.
流沙 《家长》2003,(Z2)
在家教中,有的父母认为夫妻扮演“红黑脸”,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当孩子不听话或犯错误的时候,妈妈袒护孩子扮“红脸”,爸爸批评孩子扮“黑脸”,或者反之。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许多家长都在用,但是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既然孩子不听话或犯了错误,家长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懂得道理并勇敢地改正错误。如果父母双方其中一方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另一方却为孩子求情,甚至为此争吵起来,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没有错误,被批评者反而成了旁观者。家长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明辨是非,然而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就会…  相似文献   

15.
天下父母的心态几乎一模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勤学上进,品学兼优,但是,事与愿违的是,世间偏偏有那么一些“顽劣”孩子伤透“望子成龙”的父母之心。家教是门学问,也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会把孩子塑造成有用之材;使用不当,就会伤害孩子,影响孩子一生。在此,向家长们介绍几种依循儿童心理进行正面诱导的六大成功经验和方法,为天下父母提供家教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孩子发“人来疯”是指家里来了客人时孩子故意在客人面前闹来闹去,或给父母提出各种要求,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发“人来疯”呢?一是为了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吸引大家的注意有些孩子发“人来疯”是因为客人来了,父母只顾与客人谈话,把他放在一边,孩子当然会不高兴,为了吸引家长和客人对自己的注意,他就有可能故意做出许多行为,以显示自己的本领和存在。二是因为客人在时提出一些要求,父母不好拒绝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管教过严,当家里来了客人,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会比平常温和些,也不轻易当着客人的面训斥孩子。这样,孩子就觉得特别“自由”了,得意志…  相似文献   

17.
<正>【案例】“你们都给我走!别惹我!啊!!说了别惹我!”……午餐后刚走出办公室,就听见走廊另一头传来一个孩子的“连环咆哮”,我连忙跑向声音源头。小学生爱看热闹,发生点什么事他们就都围凑上去,这其实很容易会给身处事件中心的孩子带去一些不好的影响,比如对这个听上去情绪已经失控的孩子来说,这种“兴奋地围观”会使他更加崩溃。  相似文献   

18.
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担心他被人欺负,于是有些家长就教给孩子“小朋友欺负你,就告诉老师”之类的话。也有的孩子不用家长教,遇到一点儿小事就去告诉老师。孩子爱告状,那他通常会向老师说什么呢?1“.老师,××打我了。”2“.老师,××不和我玩。”3“.老师,××说话了。”老师,××不听话。”4“.老师,××打小朋友了。”我们可以从孩子说的话看出,发生的都是些小事,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这些小事,孩子也需要处理,也需要应付。如果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处理这些小事得当的话,可以为其长大后处理大事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家长别小看了孩子处理…  相似文献   

19.
游戏,似乎是人生来就会的。例如四五个月大的孩子会自己玩,他们会握紧小铃自己摇,或者抓握挂在面前的玩具。会坐、会爬、会走、会跳的孩子各有自己不同的玩法。但是,如果家长能帮助孩子选择力所能及的玩的方式,寓教育于游戏中,会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是需要大人的帮助。年幼的孩子不仅在生活上需要大人的护理,在心理上更依赖大人。大人能陪伴孩子游戏,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让孩子有一个积极的健康的心理;还可以通过玩具、逗弄(肤体接触)、语言交流等等,让孩子获得各方面的信息。家长与孩子游戏时应“声”“色”俱施,各种感…  相似文献   

20.
小钢跟爸爸妈妈到亲戚家里去玩,回家时总爱悄悄地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藏到口袋里带回来;他还常常从幼儿园私自带回喜爱的玩具。小钢的爸爸妈妈对此不但从不批评,反而认为孩子还小,“顺手牵羊”没关系,甚至觉得他挺“机灵”。是个“聪明”、“能干”的孩子。小钢爸爸、妈妈的这种姑息迁就的态度是很要不得的。因为小时候爱贪小便宜,大起来就有可能发展成偷窃,若不及时纠正,养成习惯以后就很难改了。那么,孩子为什么会“顺手牵羊”呢?分析一下,事情往往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家教不严。有的父母对孩子的一切要求都予以满足,使得孩子心中没有是非标准。他想得到什么东西,就会毫无顾忌地去拿,而不知道私拿别人的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