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杨铭和 《小学生》2010,(11):13-14
创新精神是新时代对人们新的要求,教学重点由过去单纯的传递知识变化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是指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应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构成。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创新精神是指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构成。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让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善于发现并且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规律,具备相应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和发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人才。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创造性思维密切相关。创造性思想力求“新”和“异”,能使人有所发现,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给人们带来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精神和物质产品。语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即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学生创作性地“发现问题”的思维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思维  相似文献   

4.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推进教育创新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激发创新动力,强化创新意识;启发创新思维,提升创新素质;培育创新潜能,开发创新个性;提高创新志趣,锤炼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来稿摘编     
小议创新教育1.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指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力的教育。换句话说,是指在加强基本理论和基础教育的同时,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广义的创新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或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创新技能的培养,它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和发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人才。而创新 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造性思维密切相关。创造性思维力求“新” 和“异”,能使人有所发现,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给人们带来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精神 和物质产品。语文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即有意识、 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的思维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其训练 重点,就是要鼓励思维多向流动,培养发散思维,获取多种多样的新颖独特的思维成果。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7,(11)
创新教育中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其作为独立的个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基于以上认识,它可以理解为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创新思维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活动过程,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新思想的诞生和检验四个阶段组成。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弱化思维定势,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它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构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来适应语文创新的学习要求,充分激  相似文献   

10.
<正>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依靠自己的努力,独立发现或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事物都是一种创新。有了创新意识,还要有创新学习,所谓创新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新点子……的学习活动。这里的"新",不仅指新发现,也指新发展。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揭示新的原理、发现新的方法,只要把他人已揭示的原理和发现的方法应用于不同的问题上,就是一种创新学习。  相似文献   

11.
宋莹 《农村教育》2004,(10):64-64,52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最显著的特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如果语文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国家就会多一些创新人才。由此可见,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造性人格,是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提出的"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主张,是对当代我国教育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培养大批合格人民教师的重任,坚持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其重要。要在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学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特点,中学作义教学必须积极改变教学方法,追求创新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指用一种新的方式解决某一问题的思维教育,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个层面。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的心理倾向。创新精神是指一种能敏锐把握机会并付之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能力则是一种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21世纪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试教育抑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无法为大学生创新提供充分的实践场所与条件。现有的教材知识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阻碍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根本要求,创新素质教育的培养途径有改革基础教育,提高专业教育的质量,增强素质教育的综合性。为确保大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判断能力和化鉴赏能力,具有与时俱进的意识,敢于接受新思想、新现象和新挑战,应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营造激励创新精神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15.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人,就不会有创新的行动和能力,他也就没有竞争力。未来的竞争是思想、知识、意识、创新的竞争。为此,作为普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积极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开展以“转变学生的传统思维模式、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目标的创新教育,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要使大学生成长为创新型人才,首先就要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本文论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的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本质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以人的主体实现和超越为特征的经济。创新教育即是这一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本质的体现。第三次全教会指出,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将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创新教育,一般来说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德、智、体、美等教育教学活动,陶冶、培养学生成为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教育则是培育创新精神和技能型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就是要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一个人对知识的摄取和运用、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发明,而且也是一种发现问题和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它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精神状态和综合素质。面对时代的新要求,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必须变革教育观念,以技能型创新为核心目标进行教育系统改革。这就要求我们确立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突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8.
王炳霞 《山东教育》2004,(29):22-2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以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高中历史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运用,就是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大量已知的历史信息中产生一种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通过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开掘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9.
刘悦秋 《函授教育》2003,7(3):81-83
应试教育抑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无法为大学生创新提供充分的实践场所与条件。现有的教材知识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阻碍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根本要求,创新素质教育的培养途径有改革基础教育,提高专业教育的质量,增强素质教育的综合性。为确保大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判断能力和文化鉴赏能力,具有与时俱进的意识,敢于接受新思想、新现象和新挑战,应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营造激励创新精神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要求和保障."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摇篮",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甚至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产生."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