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这样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相似文献   

2.
童诗《树》     
一、照片里的树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好朋友,平时我经常与它合影,它是谁呢?请你睁大眼睛仔细看哦!(出示:我与树的合影)我的朋友是谁呢?
  生:树。
  师:没错,它就是树。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诗花园,走近一棵棵树,去亲近它,聆听它。  相似文献   

3.
改写:安史之乱终于平定了,杜甫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成都草堂,多年的漂泊生活终于可以安定下来了。这个早春的清晨,天气特别晴朗,窗外传来了一阵十分悦耳的鸟叫声。杜甫打开窗户向外看去,只见窗前刚刚抽丝发芽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鹂鸟在树枝间欢快地鸣唱、追逐。一阵微风拂来,柳丝随风而舞,这时两只黄鹂一只在下,另一只在上,抓住来回飘动的柳...  相似文献   

4.
清人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说》里写道:“七绝乃唐人乐章,工者最多。……李白、王昌龄后,当以刘梦得为最。缘落笔朦陇缥缈,其来无端,其去无际故也。杜老七绝欲与诸家分道扬镳,故尔别开异径,独其情怀,最得诗人雅趣。……”说杜甫“别开异径”,在盛唐七绝中走出一条新路子,这是熟读杜甫绝句的人都能感受到的。这除了杜甫从内容方面扩展了绝句的领域外,还表现为在艺术美方面独开胜境,妙绪  相似文献   

5.
一、析编者意图
  本课位于长春版六年级上册第六板块“抒怀”。这一版块编排了三首古诗词:杜甫的《蜀相》、陆游的《诉衷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和表达训练《美德在我身边》。三位诗人虽然没有生活在同一时代,但是均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这种爱国的美德,正是我们中华儿女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相似文献   

6.
课前展示:
  学生汇报自己读过哪些童话。
  一、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看来你们都很喜欢童话故事,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童话故事很感人,还能告诉我们一些道理。
  生:读童话故事的时候,我好像也进入了童话世界,感觉妙极了。  相似文献   

7.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草原》一文的教学。我的说课将从四个方面展开。
  一、我要说的是教材分析
  《草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走进西部”,带学生去亲近西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继续训练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的好处。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层次清楚的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8.
《杜甫研究》是一门学习、研究杜甫生平、思想、诗歌创伤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的课程,是中文专业本科段专业课中的选考课之一。如何自学这门选修课程?下面就课程内容作一择要提示。一、杜甫的生平与创作杜甫一生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一)读书游历时期(35岁以前)。杜甫出生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  相似文献   

9.
李洪海  李辉 《语文天地》2012,(15):15-16
一曲《登高》让我们看到了伟大的诗人杜甫那满脸的皱纹,紧锁的眉头,还有那天地之间孤独的背影。《登高》郁结了杜甫太多的悲愁,字字读来都是诗人眼中的泪,心里的血。所以这首诗应细细去读,去感受那颗乱世中漂泊的心,那份悲天悯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选择】
  核心教学目标
  品味语言,感受机智,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支撑核心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
  1.感情朗读,理解、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感知大意,感受人物。  相似文献   

11.
一曲《登高》让我们看到了伟大的诗人杜甫那满脸的皱纹,紧锁的眉头,还有那天地之间孤独的背影。《登高》郁结了杜甫太多的悲愁,字字读来都是诗人眼中的泪,心里的血。所以这首诗应细细去读,去感受那颗乱世中漂泊的心,那份悲天悯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第6课《j q x》。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声母j、q、x,能够认清形、读准音、正确书写;
  2.能正确与单韵母组成音节,并准确拼读;
  3.认读本课生字,会读儿歌。  相似文献   

13.
我们通过对杜甫诗歌《木皮岭》的赏析,揭开披着神秘面纱的昆仑山到底在哪里的千古之谜。今年我在陇南市成县,看到《成县县志》,县志上有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歌《木皮岭》,读了几遍,有了惊人的发现。诗人为躲避战乱,拖家带口,由秦州(现在的天水)到同谷(现在的成县),就住在同谷县外十公里外的飞龙峡,飞龙峡下边有个飞龙瀑,飞龙瀑旁有个凤凰台,凤凰台有一个村叫凤凰村,杜甫就住在那里。住了一个月后,就在十二月一日,杜甫又整理好行装,从成县出发去成都。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2)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定位 ]杜甫《登高》诗鉴赏。杜甫的诗十分工整 ,可以说字字机杼。学习近体诗 ,他的作品应该说就是最好的诗律教材。同时 ,杜诗意境深远 ,内容深沉 ,因此语文实践和探索应侧重于使学生熟悉近体诗尤其是律诗篇幅短小、题材广阔、格律严格、语言凝练的特点 ,了解杜甫诗作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在赏析中使学生掌握近体诗的一般阅读、鉴赏规律。[切入 ]1 .课前布置学生小结并整理出在教材上所学过的以及其他自己较熟悉的杜甫诗篇并背诵、交流 ,深入体会杜诗的风格特点。2 .要求学生将所熟悉的杜诗分类 ,找出有关律诗篇目 ,仔细比较杜甫…  相似文献   

16.
关于杜甫《赠李白》一诗的主旨,学界一直有争议。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意及相关作品说明此诗既是写李白,也是写杜甫自己。其主旨应是杜甫对两人“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生活的反省,也带有怀才不遇的牢骚。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运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体会探索数学结论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运用其来解决相关问题。
  4.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唱、念、做、打”。
  2.学习并演唱《梨花颂》。
  3.使学生喜爱京剧这门国粹艺术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网消息,因为仰慕诗圣,杜甫故里66岁退休教师徐殿庭历时10个月,将杜甫一生所作的1451首诗歌、28篇散文,以及王安石等大家的评论,近20万字悉数抄进《杜甫全集》,并自费将其出版,以此纪念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今年66岁的徐殿庭,曾经在诗圣杜甫故里河南巩义担任语文教师,在教育战线工作34年。他从小酷爱书法,练习小楷近50年。作为杜甫故乡的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课文中每个细节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3.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结合实际谈对信任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品味细节描写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