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刊上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石刻概述》一文对川陕苏区的宣传已有涉及。本文根据《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选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川陕苏区报刊资料选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  相似文献   

2.
<正>四川省档案馆馆藏的一组川陕革命根据地珍档(5件、60页),记录了川陕苏区从90年的历史中走来,沉淀出的丰厚历史底蕴和宝贵精神财富。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由陕南进入川北,攻占巴中、南江等地。1933年2月,在通江县城分别召开中共川陕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和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中共川陕省委员会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3.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川陕边区的广大革命群众共同创建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广大军民以英勇顽强的斗争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在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斗争中,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间红军政治宣传工作的形式丰富而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百年大党的风雨征程中,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故事不可忽略.巴中,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和中心.为献礼党的百年华诞,重温那段恢弘岁月,激发新时代巴中人奋发赶超,振兴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巴中市广播电视台《巴中新闻》栏目主动作为,结合历史实际,创新采访形式,联动大屏小屏、线上线下...  相似文献   

5.
李先念,湖北黄安(今红安1人,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他曾领导家乡人民参加黄麻起义.1931年后,李先念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团政委、师政委、军政委,为创建中国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做出了贡献.抗日战争时期,他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第五师师长兼政委,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书记,创建了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梦·兰台情”读书活动中,我拜读了红色读物《熊国炳传》。《熊国炳传》是一本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资料,它真实地记录了熊国炳从出生到从军、从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到纯朴农民的传奇人生。熊国炳原名叫熊廷南,1899年出生在四川省万源县竹峪乡熊家湾。他从小受家乡抗捐斗争和李家俊革命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革命,在建立川陕苏区革命根据地以及红军反“六路围攻”战斗中屡建奇功,被誉为“巴山勇士”。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梦·兰台情"读书活动中,我拜读了红色读物《熊国炳传》。《熊国炳传》是一本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资料,它真实地记录了熊国炳从出生到从军、从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到纯朴农民的传奇人生。熊国炳原名叫熊廷南,1899年出生在四川省万源县竹峪乡熊家湾。他从小受家乡抗捐斗争和李家俊革命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革命,在建立川陕苏区革命根据地以及红军反"六路围攻"战斗中屡建奇功,被誉为"巴山勇士"。在残  相似文献   

8.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建立的一块红色区域。从1932年底开始,至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撤离根据地开始长征止,根据地发展到鼎盛时期,面积有42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00万。“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  相似文献   

9.
达县地区地处川陕大巴山腹地,重峦叠障,交通闭塞,文化落后。但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革命报刊却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尤以1932年至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时期为最。本文试对达县地区革命报刊的发展作一简介,供新闻史学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四川档案》2006,(5):22-24
1935年1月,中央在遵义会议上确定了中央红军“协同红四方面军争取赤化全川”的方针。5月12日,在会理会议上决定继续北上,渡过大渡河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北建立大块的苏区。红四方面军为将川陕革命根据地向西扩展,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于1935年1月开始西进,制定了松理茂作战计划,迎接中央红军北上。1935年6月,红一、四两个方面军在小金县达维胜利会师并召开了两河口会议,提出了建立川陕甘苏区的新方针,而且以迅速的行动赶在敌人的封锁之前北上。  相似文献   

11.
(一) 川陕革命根据地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以下简称为“战史陈列馆”),系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人民为粉碎以刘湘为首的四川军阀对川陕苏区发动的“六路”围攻,依托万源城周的有利地形而进行的一场生死大决战——万源保卫战而建立的专题性纪念馆。该馆于1984年春筹建,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题写  相似文献   

12.
罗飞 《新闻界》2001,(4):13
这一次参加《革命老区行》,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达川驻站差不多有一年了,原以为对通南巴老区的情况多少也算了解一些,一行30天才发现,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的东西还有很多。在达川万源境内,曾发生过红四方面军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万源保卫战。凭着骁勇善战和老区人民这个坚强后盾的全力支持,红军取得了这场关系着川陕革命根据地和川陕红军生死存亡战斗的决定性胜利。万源保卫战历史陈列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妇女都“全面动员”,冒着生命危险支援前线战斗,运粮运物,救护伤员,涌现出不少“丈夫冲锋,妻子支前…  相似文献   

13.
<正>6月15日,为期5天的省档案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教育培训班在大巴山干部学院通江分院圆满结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辉华出席开班式并讲话。通过《铭记·弘扬·担当》《石头上的革命宣传》《空山大捷始末》三堂课程的学习,让学员们进一步了解了川陕苏区发展壮大和反"三路围攻"等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实质内涵;通过瞻仰川陕苏区将帅碑  相似文献   

14.
巍巍大巴山,这块英雄而神奇的土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等率领红军将士在这里创建了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川陕苏区。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将士和巴山民众前仆后继、英勇战斗,谱写了不朽的史诗篇章。然而由于张国焘问题的历史原因,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两年又四个月的辉煌战绩如金没土,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和传扬。青年作家蒲正兵怀着对革命先烈和苏区人民的深深敬仰,远离浮躁,潜心伏案数载,撰写出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巴山血》(解放军文艺版社出版发行),它的面世既遂了人心,又弥补了历史遗憾。《巴山血》全书21个…  相似文献   

15.
在陕西省秦岭以南的安康、汉中乃至商洛广大地区茶叶生产已成为当前该地区林特产品中规模最大的产业。据资料显示以“紫阳银针”、“紫阳毛尖”为代表的紫阳茶系列在紫阳、平利、岚皋等县已发展到30多万亩;而以“午子仙毫”、“宁强雀舌”、“商南仙茗”为品牌的陕南绿茶已在西乡、南郑、宁强、勉县、商南等县种植近70万亩。  相似文献   

16.
李嘉 《兰台世界》2012,(16):62-63
一、根据地金融体制建设川陕省苏维埃工农银行是鄂豫皖根据地工农银行的继承和发展,行址设在通江城。它是在川陕省财经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川陕省财经委员会共有600余人,下设货币兑换所、2个造币厂。工农银行是根据地经济的枢纽,其宏观调控的总目标是:"统一币制,流通苏区金融,实行对工农的低利和无息借贷,帮助合作社的发展。"[1]主要职能是开发银行基金,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制定金融政策,检查和督导各分行业务。  相似文献   

17.
被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川陕革命根据地,位于四川、陕西两省交界的米仓山和大巴山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重要根据地之一。这块根据地有2000余平方公里、500多万人口,建立了28个县和一个市的苏维埃政权,组建了8万余人的正规红军。众多的革命先驱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它将土地革命的烈火,由祖国的东南引向西北,壮大了革命力量,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们认为,作为地方出版社应该抓一下具有地方特点的图书。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首先是甩掉“地方主义”、“陕北中心论”等整人的大帽子,拨乱反正,解放思想。一年多来,我们编辑出版了以下图书: 一、革命史读物:主要以陕甘宁边区的革命和建设为题材,同时包括陕南革命根据地和陕西地下党组织斗争史。已经出版的有《毛主席在延安》、《毛主席转战陕北》和《刘志丹的故事》。还有《杨虎城传》。正在组织编写《刘志丹传》。  相似文献   

19.
曹明玉 《出版参考》2005,(2S):46-46
巍巍大巴山,这块英雄而神奇的土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等率领红军将士在这里创建了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川陕苏区。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将士和巴山民众前仆后继、英勇战斗,谱写了不朽的史诗篇章。  相似文献   

20.
将近半个世纪前,在重山峻岭激流奔湍的巴山蜀水之间,开辟了一片红色土地——川陕革命根据地。这里,从1932年12月开创,到1933年9至10月间全盛时期,已拥有土地总面积四万二千平方公里。它东起城口,西抵嘉陵江,南达营山、达县,北到陕西的镇巴、宁强。先后创建了南江、赤北、赤江、红江、巴中等23个县市工农民主政权,解放了五百余万的工农群众。红四方面军由一万六千多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