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 《兰台内外》2006,(5):18-20
广州马棚岗,李宗仁险遭不测李宗仁,字德邻,1890年出生于广西。军校毕业后开始步入军界,与白崇禧、黄绍声气相投,匀拥护创建民国、矢志革命共和的孙中山先生,并先后加入国民党,共组桂军,先后击败陆荣廷、沈鸿英、马晓军等广西大小军阀,统一广西。1926年,李宗仁又率第七军参加北伐战争。其实他的搭档白崇禧则出任北伐东路军前敌总指挥。两人有勇有谋,能征善战,立下赫赫战功。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李宗仁被任命为国民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兼武汉政治分会主席,并奉派指挥桂系主力两个军与蒋介石、冯玉祥等军共同进行“二次北伐”,联合对张作霖统…  相似文献   

2.
王凯 《兰台内外》2008,(5):49-49
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桂系第二号人物白崇禧素以多谋善断著称,人送外号“小诸葛”。1948年6月,白崇禧就任“华中剿匪总司令”,“小诸葛”手握重兵,雄踞汉口,与位居中枢的李宗仁遥相呼应,一唱一和,迫使蒋介石于1949年1月21日黯然下野。解放前夕,毛主席曾通过友人向白崇禧表示了挽留之意:“白崇禧,小诸葛,欢喜带兵,就给40万军队让他带一带吧。”  相似文献   

3.
陈风 《出版参考》2011,(4):25-26
1950年3月,败逃到台湾的蒋介石复职后,掌握了台湾的党政军大权,便开始清算大陆失败的责任。有的被枪毙,如陈仪等;有的被判重刑,如李玉堂等。在蒋介石看来,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无疑是导致国民党江山垮掉的最大“罪人”。  相似文献   

4.
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桂系第二号人物白崇禧素以多谋善断著称,人送外号"小诸葛"。1948年6月,白崇禧就任"华中剿匪总司令","小诸葛"手握重兵,雄踞汉口,与位居中枢的李宗仁遥相呼应,一唱一和,迫使蒋介石于1949年1月21日黯然下野。解放前  相似文献   

5.
王熙兰 《出版参考》2010,(11):24-26
1948年.南京的“行宪国大”竞选落下帷幕,李宗仁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蒋介石视李宗仁为眼中钉,决意拔掉这颗钉子,一场秘密的暗杀行动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6.
1936年的两广“六一”事变,是一次抗日反蒋事件。5月26日,粤桂实力派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名义,通电反对日本增兵华北。6月1日,西南执行部、西南政务委员会联席会决议,呈清国民党中央及其政府领导抗日。2日,又以同样内容通电全国。随即两广出兵湘南,北上抗日。蒋介石不仅拒绝他们的要求,而且采用分化瓦解手段,先使陈济棠的部下叛陈投蒋,使广东落入蒋介石之手。随后,他又令李宗仁、白崇禧离开广西,并调动大军向广西进逼,企图迫李、白就范。李、白不从,并扩军备战。双方虽是剑拔弩之势,但全国舆论沸腾,利弊得失又各有顾忌。后经各方斡旋,遂达成蒋接受抗战,李、白服从“中央”的和解协议。至此,一场大波遂告结束。 现将馆藏“六一”事变和谈时蒋介石与李宗仁、白崇禧等的来往函电选出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承办白崇禧的秘书工作,追思往事,粗有所见所闻所感。巨纤钩沉,秉笔纪实其军政生涯片断。一、国防部部长时期的白崇禧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5月“国民政府”由重庆迁回南京,改组中央军事机构,撤销军委会,设置国防部与参谋总部,白崇禧出任首任国防部部长。国防部为蒋介石死抓不放的核心部门,故设置重重障碍,架空与其有宿怨的白崇禧。首任参谋总长陈诚,系蒋的心腹,掌握军事实权。参谋总部直接秉承国府主席蒋介石的意旨统帅陆、海、空和联勤四个总司令部。四个总司令均属落的心腹: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系蒋指使发动“皖南事变”…  相似文献   

8.
李宗仁想让蒋介石流亡 1949年1月,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蒋介石决定下野,把包袱甩给副总统李宗仁.1月21日,蒋介石带着儿子及少数随从离开南京,22日回到奉化老家.  相似文献   

9.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在内外压力下和全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声中,被迫宣布“总统因故不能视事”,“由李副总统代行总统职权”,从南京飞回奉化老家,静观待变。1月22日,李宗仁就任代总统,通电声明;“政府工作目标集中于争取和平之实现,个人服务方针,亦夙以人民意志为依归”,虽然这时的“李宗仁在石头城上所能看见的东酉,就只剩下了‘天低吴楚,眼空无物’”,[1]但仍满怀希望能力挽狂澜,实现国共和谈。为了试探中共方面对和谈的诚意,李宗仁组织了一批在上海公共组织和教育界中的知名人士,组成一个“人民代表团”飞赴北平,(2)当…  相似文献   

10.
1944年底.抗日战争即将结束。蒋介石担心李宗仁为首的桂系力量壮大.煞费苦心地将李宗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位置调升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汉中行营主任”,名义上是让他指挥第“一”、“五”、“十”3个战区,实则是虚设机构,削其兵权。李宗仁深知蒋介石的用心,然而胳膊拧不过大腿,李宗仁只好牙齿掉了往肚里吞。  相似文献   

11.
1938年台儿庄战役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在上海、南京相继失守和华北战场国民党军队一再失利之后,这次战役的胜利,对全国人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馆藏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档案中,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致蒋介石、何应钦、白崇禧、徐永昌等的密电,反映了临沂、膝县、峄县、台儿庄等地的战斗概况和参战官兵爱国抗日、英勇顽强的战斗业绩,特选辑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华北三十一日电] 当着国民党军队的将军们都像一些死狗,咬不动人民解放军一根毫毛,而被人民解放军赶打得走投无路的时候,白崇禧、傅作义就被美国帝国主义者所选中,成了国民党的宝贝了。蒋介石已经是一具僵尸,没有灵魂了,什么人也不再相信他,包括他的所谓“学生”和“干部”在内。在美国指令下,蒋介石提拔了白常禧、傅作义。白崇禧现在已是徐州,汉口两个“剿总”的统帅,傅作义则是北线的统帅,美国人和蒋介石现在就是依靠他们挡一挡人民解放军。但是究竟白崇禧、傅作义还有几个月的寿命,连他们的主人和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蒋介石最近时期是住  相似文献   

13.
刘力硕 《兰台世界》2016,(22):93-96
自从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三巨头"为代表的"新桂系"统一广西全境,登上中华民国历史的舞台以来,蒋介石与"桂系"既有合作又有对抗,甚至一度兵戎相见,恩恩怨怨长达数十载,而"蒋桂"之间微妙的关系也是民国时期各大军阀既相互利用又相互对抗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蒋桂矛盾"也是国民党政权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国共内战时期二者的矛盾积累到了最大化,直接导致了国民党在东北战场的失利,以及后来李宗仁"逼宫"蒋介石更是加速了其政权的衰败。  相似文献   

14.
卞季 《湖北档案》2003,(10):39-41
1944年底,蒋介石怕以李宗仁为首的桂系力量壮大,煞费苦心地将李宗仁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位置调升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汉中行营主任”,以削去兵权,来了个明升暗降。李宗仁深知蒋介石的良苦用心,快怏地打点行装赴汉中上任。鲜为人知的是,李宗仁在从湖北老河口赴陕西汉中途中,曾鬼使神差地将委任状丢失。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与白崇禧第二次结冤是徐蚌会战失利后,蒋的声望大跌,白崇禧要求蒋介石下野,他自己带60万大军转入海南岛.此时,蒋介石派人以到台北组阁为饵,诱骗白于1949年4月30日从海口飞至台湾,此后,白崇禧便成了笼子中的老虎.  相似文献   

16.
1928年8月8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二届五中全会,通过《军事整理案》。翌年1月1日至26日,在南京正式召开军事编遣会议。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胡汉民、李济深等60余人出席。这次会议实际上是蒋介石为削弱异己军事力量而举行的会议,  相似文献   

17.
<正>1929年1月1日,蒋介石主导的"编遣会议"开幕。尽管说得天花乱坠,但明眼人发现"被编遣"的仅仅是非蒋氏嫡系的部队。此举招致部分军阀的不满,矛盾最终以武力来解决,"蒋桂战争"即是其中一例。3月,蒋介石软禁李济深于汤山,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等起而反蒋。怀着各自的打算,湘军、粤军、滇军等地方势力都聚拢在蒋介石的旗帜下,参与"讨逆"。对于饱受军阀混战之苦的民众来说,这  相似文献   

18.
1948年5月1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民大会闭幕,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中华民国第一届总统、副总统。5月20日,在南京国民大会堂(今人民大会堂)举行总统、副总统就职典礼。典礼结束,蒋、李会见觐贺外交使团后,即驱车前往总统府,上午11:15在总统府大礼堂接受在京文武官员的集体致贺。据当时报载,参加致贺活动者多达700余人,场面十分热闹。活动结束后,蒋介石、李宗仁夫妇以及军政要员100余人在总统府办公楼(即以已故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字"子超"命名的"子超楼")前合影。由当时京  相似文献   

19.
1938年3月下旬,北路日军与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外围展开激烈的战斗。这时,守卫津浦线地区的是以李宗仁为司令长官的国民党第五战区的军队,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奉命去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五年,蒋介石在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指导下,一面对加紧发动对华侵略的日本帝国主义暗送秋波,一面诱罗湘、黔、川、滇地方武装对红军进行围堵,以收一箭数雕之功。当时的两广势力陈济案、李宗仁等,因早已窥破蒋介石险恶用心,对其围剿红军虚与委蛇,而实则多方打探情报,充实军备,以待时机。到一九三六年日本增兵华北时,陈济棠察觉蒋介石将决心结束两广半独立局面,便与桂系联合,通电反对日本增兵华北。六月一日,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决议,是请南京国民党中央及其政府领导抗日。二日,通电全国。四日,陈济棠、李宗仁以第一、四集团军总司令名义率西南将领三十名通电响应,并将军队改称“抗日救国军西南联军”。六月八日进军湖南,公开与南京国民党政府采取对立态度。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六·一”反蒋事变。现从省政府秘书处档案中选出事变发生前龙云在蒋介石、陈济棠、李宗仁之间奔走斡旋的来往文电,予以发表,供研究现代史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