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克多·雨果是十九世纪法国大作家。他二十五岁的时候,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在序言中公开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观,主张积极的浪漫主义。过了三年,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问世,被人们誉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在思想内容上表现了雨果对封建专制和教会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在创作上实践了他的浪漫主义主张。本文试图对后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维克多·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国贝桑松的一个军官家庭。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名将军,后宣誓效忠波旁复辟王朝。母亲也是王室的热烈拥护者。雨果在中学时代就对文学发生了浓厚兴趣。他的文学活动是从他为《文学保守派》杂志写稿开始的。由于家庭的影响,雨果最初的诗歌大都歌颂保王主义和宗教。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汉·伊斯兰特》获得了小说家诺蒂埃的赞赏。与诺蒂埃的结缘,促使雨果开始转向浪漫主义并逐渐成为浪漫派的首领。1827年雨果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写了长篇序言,即著名的浪漫派文艺宣言。在序言中雨果反对古典主义的艺…  相似文献   

3.
汤显祖(1550—1616)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戏曲作家、文学家.1589年,汤显祖完成了传奇剧本《牡丹亭》。这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的杰作.汤显祖写的《<牡丹亭>题词》(以下简称《题词》)是他的浪漫主义宣言。这篇宣言和汤显祖其他的一些文章、书信具体阐述了他的浪漫主义理论.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文学家、剧作家.1827年,雨果写的剧本《克伦威尔》不甚出色,以至无法演出,而他写的《<克伦威尔>序言》(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4.
19世纪初,雨果以《<克伦威尔>序言》横空出世,在充满阴郁与桎梏的古典主义学派的天空里。划过一道闪电,划出一方赤色的天空,霎时应者如云,拉马丁、维尼、乔治·桑、梅里美、大仲马……在青年们暴风雨般的掌声中,一个文学的新时代开始了,它被称为“浪漫主义运动”。毫无疑问,维克多·雨果,一个出生于法兰西东部的文学巨匠,是掀起法国浪漫思潮的劲风。  相似文献   

5.
维克多·雨果简介维克多·雨果(1802-1885),1802年2月26日生于法国贝尚松省的军人家庭。父亲曾随拿破仑转战南欧,后来宣誓效忠波旁王朝,母亲信奉旧教,是王室的拥护者,这对雨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1岁时,雨果随母亲来到巴黎,住在古老的修道院里;中学时代,开始写诗,而且立志“成为夏多布里昂,否则别无他志”。18世纪20年代,雨果政治上从保皇主义转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文学上从古典主义转到浪漫主义。1827年,他发表了剧本《克伦威尔》和序言,完全站到了浪漫主义一边。1831年,雨果发表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这是他的第一部杰出的小…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这是雨果在《悲惨世界》中的名言。雨果,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他的胸怀比海洋和天空更宽阔。  相似文献   

7.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小说始终贯穿了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所提出的美与丑、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相对照的创作原则。这一对照艺术原则在小说中得以多方面的实践和运用 ,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展开的背景对比、情节与场景对比、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人物自身的美丑对比 ,以及人物不同阶段的性格对比这几个方面。雨果运用多样的手法 ,通过小说中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比的艺术原则 ,组织丰富多变的情节 ,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展示 15世纪法国社会光明与黑暗殊死抗争的画卷 ,表现了他一贯创作的核心———以仁爱为基础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沈桂琴 《成才之路》2009,(31):68-69
雨果是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浪漫主义的领袖,他在诗歌、戏剧、小说以及文学理论的创作上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特别是1987年他发表的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所作的序言,被视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和理论经典。,在《序言》中他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其理论要点就是:自然界中的万物并非都是屈从于人的意志而呈现崇高优美的状态,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是融于一体的,“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而作为现实的反映的文艺则应理所当然地将此加以真实地表现:“把阴影掺入光明,让粗俗结合崇高而又不使他们相混。”正是这种对照原则构成了雨果浪漫主义的鲜艳旗帜,颠覆了古典主义关于文学讲究的是和谐、匀称、明晰、严谨、理性的美的要求,创造了另一种形式的美——冲突美:雨果不仅在理论上对他的对照原则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更重要的是他以丰富的创作戍功实践了这个原则,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开拓了道路。同时,他的对照原则对世界文学和后世学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结合雨果的具体作品从创作运用、发展过程、思想来源三方面对其对照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雨果小传     
维克多·雨果,法国诗人、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文学生涯长达60年之久,为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贡献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雨果出生于1802年,当时正值拿破"仑帝国的鼎盛时期。祖父是一位普通的木匠,父亲则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雨果天资聪慧,喜欢读书,9岁开始写诗;15岁写的《读书乐》就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奖励;20岁时因发表诗集《颂歌与杂诗》,获得国王路易十八赏赐的年金。1830年7月…  相似文献   

10.
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的巨人,他以丰富的创作实践为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开拓了道路.本文拟从《巴黎圣母院》入手,对雨果的浪漫主义文艺观进行简要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1.
雨果生于军官家庭。早期所写的《短歌集》将中世纪理想化,歌颂波旁王朝复辟。后来,受进步思想启发,逐步摆脱保皇党观点。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观点,成为积极浪漫主义的宣言。接着写出《欧那尼》《国王寻乐》等剧本,表达了  相似文献   

12.
法国文学家雨果《巴黎圣母院》这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巨著,带给了人们思想上的震撼,并且该部著作的艺术价值也具有一定的高度.在《巴黎圣母院》一书中,雨果将《克伦威尔·序言》中所提出的“美丑对照原则”积极运用其中,将人的“美”与“丑”所象征的二元性进行充分表达,从而使《巴黎圣母院》一书在突出人物特性的同时,也将人物所表达的精神实质进行展现.文章就这一问题作出简单的概述,以期对《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进行认知.  相似文献   

13.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代表著作之一,小说始终贯穿了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所提出的美与丑、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相互对照,相互依存创作原则。这一艺术原则在小说中得到广泛运用,塑造了许多生动丰满的典型形象,把人物形象彼此的特征区别的更加鲜明,突出代表人物是伽西莫多,通过伽西莫多身上最丑的外表和最美的心灵结合所形成的强烈的反差,艺术再现了人道主义精神。正是由于伽西莫多心灵的高洁,其形体的丑陋,最终转化成一种不可企及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14.
雨果(1802—1885)是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小说以15世纪的巴黎为背景,通过描写吉卜赛少女的悲惨命运,揭露封建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15.
清人刘熙载论艺独具只眼,他在其名著《艺概·诗概》中说:“昌黎诗往往以丑为美。”刘氏虽未就此作进一步阐发,但有此一说,已为后人窥探韩诗的艺术独创性开辟了一个合适的窗口。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美与丑都是客观存在的。法国杰出的浪漫主义大师雨果指出:“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与共。”(《<克伦威尔>序言》)在中国文学史上,比  相似文献   

16.
雨果作为十九世纪法国的浪漫主义作家和世界文豪,其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且体现在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的方方面面。通过查阅数据库资料、阅读文学作品、理性分析、合理归纳的方式从《巴黎圣母院》中找寻雨果的人道主义踪迹,不仅对于进一步认识雨果和其文学精神有着重大意义,对进一步了解十九世纪法国的文学发展概况和欧洲人道主义思想也有帮助。本文从歌颂自由与肯定人性,呼吁和平与期待博爱,弘扬理性与反封建三个方面对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维克多·雨果(1802—1885)其所以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艺运动的领袖、浪漫派的灵魂,不仅因为他撰写了许多浪漫主义理论著作,指导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创作了一系列浪漫主义的诗歌、戏剧和小说,给法国浪漫主义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雨果的浪漫主义小说创作中,《巴黎圣母院》是一个典型的艺术范本。它具备着雨果浪漫主义创作的一切要素,鲜明地反映了作者的浪漫主义文艺观。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法国伟大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维克多·雨果(1802——1885)逝世100周年快到了。在纪念雨果的日子里,笔者在这里粗略地谈谈其代表作《悲惨世界》的创作方法,以及与之有关的问题,就教于同行和读者,参加对雨果的纪念活动。维克多·雨果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这大概是世界公认的。但是其代表作《悲惨世界》是一部怎样的作品,是浪漫主义作品,还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目前在我国说法不一。有的说:“《悲惨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其理由是“小说的很多章节,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光辉,如冉·阿让被迫害的经历,芳汀的悲惨命运,以及滑铁卢战役,1832年巴黎的街垒战等,都写得比较真  相似文献   

19.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大师小传维克多·雨果(l802——1885),法国著名作家、诗人。19世纪前期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一生创作的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成为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中一份辉煌的遗产。雨果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的主导思想。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其中《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