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7,(11):1-1
[古文] 肃宗为太子时,常侍膳。尚食置熟俎,有羊臂臑,上顾使太子割。肃宗既割:余污漫在手,以饼洁之,上熟视不怿。肃宗举饼啖之,上甚悦。谓太子曰:“福当如是爱惜。”  相似文献   

2.
太子惜福     
《阅读与鉴赏》2002,(10):58-58
肃宗为太子时,尝侍膳,尚食置热俎。有羊臂腧,上顾使太子割。肃宗既割,余污漫在刃,以饼洁之。上熟视不怿。肃宗徐举饼啖之,上甚悦,渭太子曰:“福当如是爱惜。” ——[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  相似文献   

3.
马嵬兵变逼死杨贵妃的后台是谁?历史上有多种说法,各类文学作品众说纷纭。而明代的《惊鸿记》和《混唐平西传》却认为是太子,即后来的肃宗。此二书虽系文学作品,立论是有依据的,主要依据就是肃宗与杨氏家族、玄宗早已结下的矛盾,实际上杨贵妃是玄宗和太子争权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阅读     
夏、殷、周为天子皆数十世,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使士负之有司齐肃端冕,见之南郊,见于天也。过阙则下,过庙则趋,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孩提有识,三公、三少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及秦而不然。使赵高傅胡  相似文献   

5.
唐代权阉李辅国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守栋 《德州学院学报》2002,18(3):66-70,75
唐代权阉李辅国历仕玄、肃、代三朝,官至太子詹事、判元帅府行军司马、兵部尚书、司空中书令,加开府仪同三司,晋成国公,尊尚父,死后赠太傅,恩宠至极,奠定了唐中后期宦官专权的局面.本文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入手,对李辅国崛起的契机、权势的延伸、被杀之迷等问题进行考析,并对其功过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6.
<正>马嵬兵变后,太子李亨北上至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是为肃宗:杜甫在鄜州得知消息,便只身出发投奔肃宗,不幸为叛军所擒,被押送至长安。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来到凤翔。四月,杜甫从金光门逃出长安,历经艰险方抵达凤翔。杜甫见到肃宗时形容憔悴,“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肃宗大为感动,拜杜甫为左拾遗。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阅读 郑译,字正义,荥阳开封人也.译颇有学识,兼知钟律,善骑射.周武帝时,起家给事中士.及帝亲总万机,以为御正下大夫,俄转太子宫尹.时太子多失德,内史中大夫乌丸轨每劝帝废太子而立秦王,由是太子恒不自安.其后诏太子西征吐谷浑,太子乃阴谓译日:"秦王,上爱子也.乌丸轨,上信臣也.今吾此行,得无扶苏之事乎?"译曰:"愿殿下勉著仁孝,无失子道而已,勿为他虑."太子然之.既破贼,译以功最,赐爵开国子,邑三百户.及帝崩,太子嗣位,是为宣帝.  相似文献   

8.
学界一般认为巫蛊之乱是汉武帝对太子有所不满甚至是为了易储而有意策划的.文章通过对巫蛊案的分析,重新审视了汉武帝与太子的父子关系,认为汉武帝对太子一直信任有加、着意栽培,从未想过要更换太子.巫蛊之乱是因为江充选择了有利时机,汉武帝与太子信息交流中断,江充党羽意外逃脱等三个偶然因素造成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归义军时期敦煌各类文书中所记"太子"或与之相关人物事件的考察,指出太子一部分是于阗太子从德等人,另一部分是归义军曹氏府主太子.  相似文献   

10.
唐永王璘事件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唐玄宗在安史叛军的威胁之下,仓皇离开长安前往蜀郡。途中太子李亨分兵北上,并在灵武自立为皇帝;同时,玄宗也以皇帝的身份发布命令,任命永王为四道节度使,并出镇江陵。八月,玄宗得知肃宗即位消息之后,不得不承认肃宗,但是他仍然为自己保留了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的有限权力。因此,永王的出镇为玄宗所派遣的合法行为,但由于永王的行为对肃宗构成威胁,肃宗部署军队予以防范。十二月,永王出师东巡,玄宗积极给予支持,但是在肃宗军队的强大压力之下,永王军队内部发生分裂,一败涂地。在这种情况下,玄宗只好宣布永王东巡为“暴乱”,以与肃宗达成妥协。  相似文献   

11.
孙吴太子师傅制度是汉、晋间太子师傅制度演进中的重要环节。黄武到赤乌四年间,是孙吴太子师傅制度的草创期,此时太子二傅设置不常,权责有违东汉旧制,以将相名官辅弼太子,但未加太子师傅之号。赤乌年间以后,太子二傅常设,并依东汉旧制权责分工,亦出现由将相名臣兼任的新制,说明太子二傅除教授学问、管理官属外,辅弼职能的增强,这一倾向与新制为两晋所继承。此外,从任职者的资质来看,二傅由名儒名士出任,且基本上常由流寓、江东两个士人群体同时并任。从结果上看,出任太子师傅的江东人士基本不得善终,这与孙吴信赖流寓之士,疑惧江东名族的政治路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两晋东宫师傅类职官多所改易,经历了晋武帝时期、西晋晋惠帝与东晋三个时期。期间,一度从太子二傅扩大到六傅并立。最终在东晋孝武帝时回归汉魏太子二傅的设职。两晋太子师傅类官员在任命上出现“一时之制”:“命诸公居之”,“以本位重”,“或行或领”。通过改革皇太子与太子师傅间的礼仪关系(二傅不臣拜),提高太子师傅的地位。太子詹事复置后,太子师傅虽不再掌管庶务,但通过“詹事文书关由六傅”的行政程序,仍确立了在东宫职官体系中的最高地位。  相似文献   

13.
《史记》、《汉书》所记载的周亚夫固争汉景帝废栗太子之事,引人注目,历代评论者甚多。从汉景帝废栗太子和周亚夫出任丞相的时间看,周亚夫不可能以丞相身份固争栗太子之废,实际上数争栗太子之废的是太子傅窦婴。周亚夫之死与固争废栗太子也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他多次违背汉景帝的旨意,为皇帝所厌恶有关。同时汉景帝有意识地要为其太子扫清政治障碍,周亚夫才被借机逮捕入狱,被置于死地。  相似文献   

14.
太子监国是唐代政治中的重要现象,一般可分为太子攘夺皇权后的监国、皇帝巡幸时的太子监国、皇帝有疾诏令太子监国和权臣宦官废皇帝后以太子监国等类型.太子攘夺皂权和临危受命下的监国往往已掌握了国家的实际权力.有唐一代的太子监国现象不仅凸显了唐代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中国古代皇权传承中的制度纽结和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15.
<文选>既非为个人阅读而编,其所收诗文之"九成以上"亦非均再选自沈约<集钞>、丘迟<集钞>与"刘孝绰本人和昭明太子共编"的<诗苑英华>三书.冈村先生之<文选>是昭明太子"托咐"刘孝绰编纂的,目的是为满足自己在"疾病缠身"后的"赏读需要"之新说,不管从文献的层面上说,还是从逻辑的角度看,均断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归义军时期敦煌各类文书中所记“太子”或与之相关人物事件的考察,指出太子一部分是于阗太子从德等人,另一部分是归义军曹氏府主太子。  相似文献   

17.
◎原文展示楚顷襄王疾病。黄歇①言于应侯②曰:“今楚王疾恐不起,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③国而得储④万乘也。不归,则咸阳布衣耳。楚更⑤立君,必不事秦,是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应侯以告王。王曰:“令太子之傅先往问疾,反⑥而后图之。”黄歇与太子谋曰:“秦之留太子,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太子因变服为楚使者御⑦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太子谢病⑧。度太子已…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陈情表》中有“除臣洗马”“当侍东宫”之句, “洗马”“东宫”是什么官呢? “洗马”作为官名起于秦朝,为太子官属,是太子的侍从官,料理太子身边事务和日常生活,太子出行则为太子前导,替太子打点  相似文献   

19.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8,(18):1
[古文] 建安初,丁夫人废,遂以后①为继室.诸子无母者,太祖②皆令后养之.文帝③为太子,左右长御贺后曰:"将军④拜太子,天下莫不欢喜,后当倾府藏赏赐."  相似文献   

20.
<文选>中的四言诗位置特殊,这既或多或少的体现了昭明太子文学思想的传统性一面,又直接、间接地反映出四言诗与五言诗在齐梁时期被接受的情况.因之,考察<文选>中的此类诗,对研究<文选>本身与探讨昭明太子的文学思想均具不可忽视的意义.与刘勰、钟嵘相比,从<文选>中体现出来的昭明太子之诗学观似是中立的,但从其四言诗居前这一潜在的通例来看,太子的诗学观应稍近于刘,而略远于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