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用英语交流,在英语学习中,“说”最能体现学生的语言水平。而“说”的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说”英语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一、EEC英语“情感活动”教学模式概述为适应21世纪我国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需要,鹤岗市教委决定从2000年起,把英语作为小学必修课,并在全市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工作。为指导全市小学英语教师搞好EEC英语实验,我们构建了EEC英语“情感活动”教学模式。该模式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以活动为主,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通过各种活动,侧重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在进一步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  相似文献   

3.
要学好英语,必须具备听、说、读、写这四要素。若只注重其中某一两个方而,则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预想的效果。在这几个要素中,学生的“听”的能力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学英语的目的就是要能够进行交流,交流的先决条件就是首先要听懂别人的语言,明确别人要表达的真正意义。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听”的能力,所以在考试中,听力测试也就相应地被重视起来,而且作为英语科考试内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听力测试题,本人认为在完成听力测试题目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学习一种语言无非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多年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停留在“读”、“写”两个方面。为了应付各种的考试学生们大多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背单词、做阅读上。长此以往,“听”、“说”被忽略了,所学的英语也就变成了“哑巴英语”。很多同学学习了几年以上的英语,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听说能力很差或根本不会。  相似文献   

5.
由于英语是升学考试中的一门主课,有的教师把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当作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强调书面练习,轻视口语训练。这样便出现了“聋子英语”、“哑巴英语”。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是交际,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法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语言,语言的第一性是口语,“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让每个学生开口说英语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中学英语新的教学目标和教材都强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我们教学生学英语,就是要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实际能力。近年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已逐步转变观念,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传统的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转变为侧重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已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结合多年来的教学探索和研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相似文献   

7.
中学英语新的教学目标和教材都强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我们教学生学英语,就是要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实际能力。近年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已逐步转变观念,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传统的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转变为侧重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已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结合多年来的教学探索和研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相似文献   

8.
赵斌 《考试周刊》2007,(21):66-68
本文指出在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过程中,“阅读”与“听、说”在外语习得中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提高而非对立的关系。加强英语学习“阅读”能力的培养,创建英语学习语言环境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及综合运用能力。多年来,在英语的语言技能教学中,始终因循“灌输”教学法,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沉重”,久而久之,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对于年龄小而又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如何变语言知识为语言技能,逐步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听力是接收和理解口头信息的交际能力。听是说的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语言能力。近年来听力测试在中、高考中从无到有,分值从小到大,更突出了听力在英语学习中的基础性、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非常重视各种考试中的笔试题,平时只顾做大量的笔头训练,而忽视了听说方面的训练,造成越往高年级,得“英语聋哑症”的学生越多。为了避免学生把英语学成“哑巴英语”,我们就必须从抓听力入手,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11.
帅德彬 《新疆教育》2012,(18):181-181
长期以来,听力一直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薄弱环节。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能力中,“听”始终排在第一位,没有听,就不可能有说,就不可能顺畅地交流,英语听力是学生从事语言交际的一项基本能力,而听的能力是各项能力中最难掌握的。因此,本人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采取六种方法,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听”作为交际过程中获取信息的初始环节,是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的重要途径。听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并不单指我们的听觉器官接受外部声音的能力,同时涉及语音、词汇、语法知识、文化背景以及思维逻辑等多个方面。在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四种技能训练中,“听”先于“说”、“读”、“写”。“听”是英语学习起始阶段的教学重点和手段,是对“说”的理解过程,加强听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读”,进而也有助于“写”。  相似文献   

13.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 良好的听的习惯要求小学生要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用心地多听他人说英语,有助于培养对英语的敏捷反应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人说英语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侧重于“语法教学”,出现了“哑巴英语”。且应试教育中一味强调笔头上的工夫,造成学生只会考试,不会交际。而英语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的能力。调查研究显示:人类交际中的75%左右的渠道是听和说。笔者认为应当通过创设情景、设计话题等方法。将实践活动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进行交际,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培养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英语作文一直作为高考英语科试题卷的主观测试题之一,旨在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运用所学到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来表达思想,它对学生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在英语的“四会”能力中,听、说、读三项只要你会即可过关,但“写”却不然,能力要求会更高:遣词造句要准确,词语搭配要巧妙,句式结构应用要恰到好处,语言结构要求完美。基于上述写作要求,考生真正要写好一篇作文,在高考中取得令人满意的高分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根据多年的备考经验,我认为考生要获取高分的作文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6.
《新思维综合英语》这套供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英语专业专科学生学习的教材,首先从名称上就突出了这套教材编排使用的“新思维”和“综合”性。《新思维综合英语》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既侧重语言交际的流利度,又强调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同时注重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整体语言教学强调语言是一个整体,语言能力是综合性的,在整体语言教学的课程实践中,教师应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学习活动中,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在活动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根据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规定的“培养学生的初步交际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之要求,我们应注重英语的交际教学。英语交际教学,即学生通过对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技巧的掌握,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用英语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说英语、听英语、写英语等多种英语应用能力,并为他们终身的英语学习和应用打下良好基础。那么,如何实施英语交际教学,就成为我们广大英语教师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其中说和写是通过语言活动表达的技能,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英语教学教授的往往是“哑巴英语”,学生口语很差。英语写作也一直是学生的薄弱环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呢?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一日一讲,一日一记,一日一句,一课一写,一周一文。“五个一”活动延伸了外语教学课堂,培养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挪,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刘丽敏 《学苑教育》2019,(10):64-64
儿童时期是人类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小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从这一点上讲,小学英语教学任重而道远,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注意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使儿童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认识,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听的能力,使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这是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多为学生创造“听”的条件,营造说的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听得懂英语,说得出英语,这是我们小学英语老师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