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世代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绮丽的艺术表现形式,他们在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人文道德伦理和宗教神灵崇拜的共同作用和制导之下形成并发展了本民族特点的视觉审美心理,探究藏民族的视觉审美心理可以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察藏民族的文化艺术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
甘南藏族自治州居住的藏民族在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宗教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他们固有的文化心理结构、民俗风情和审美风尚。这种民族个性和社会风尚在民居建筑用运上得到了充分显现,促使他们的民居建筑具有强烈的民族风貌和地域特色,更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民居而独具魅力。本文将阐述他们的民居建筑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藏文化作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域环境和宗教信仰方面的特殊性,藏文化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藏人文化观念成为我国现有少数民族文化范式中十分独特的存在。其文化体系由宗教文化、出世文化和狭隘地域观念文化共同构成,藏人文化观念则由因果轮回观念、群体观念和自我修为观念共同构成。随着时代的变迁,藏文化和藏人的文化观念也和其他文化范式一样面临着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纠结与选择。  相似文献   

4.
藏传佛教密宗艺术兼具宗教教化和审美愉悦双重功能,是中国美术研究的重要内容。藏密艺术的创作过程具有藏地宗教美术独特的思维逻辑和心理机制。藏密艺术在向中原"传播"、"转译"和"互动"的过程中,与中原文化和汉地艺术双向交流,经过长期的融合与重构,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具有"汉地藏式"审美特征的艺术风格,新风格的形成对中国宗教美术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民族文化里,藏羌文化是基础,外来文化是养分,这些充沛的养分,使得大树枝繁叶茂,反过来增强了藏羌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心理。认真考察总结藏羌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到,藏羌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本身绝非封闭自身、与外族隔绝所致,而应该归功于藏羌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再造力。“窥中原文脉,纳百川精华”无疑是对藏羌文化心态和文化传统的精辟概括。  相似文献   

6.
高燕 《毕节学院学报》2009,27(6):118-121
小型脱模泥塑"擦擦"从吐蕃王朝时期之前即已经传入藏地,至今已延续传承一千多年.作为藏区一种随处可见的小型宗教艺术品,它具有浓郁的宗教意义,传承着悠久独特的藏民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藏区独特的重要文化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7.
小型脱模泥塑“擦擦”从吐蕃王朝时期之前即已经传入藏地,至今已延续传承一千多年。作为藏区一种随处可见的小型宗教艺术品,它具有浓郁的宗教意义,传承着悠久独特的藏民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藏区独特的重要文化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8.
论康巴文化中生态伦理的现代化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成康巴文化的藏民族传统文化、宗教文化、格萨尔文化和民间禁忌中蕴含着丰富的、深刻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伦理思想和行为规范。在面对康巴地区生态环境渐趋恶化的今天,正确地认识民族传统的生态伦理,并通过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对其进行现代化转换,是康巴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藏民族文化心理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淀已经内化为一种影响藏民族行为和价值判断的文化心理特质。孤立与封闭、开放与融合、群本意识是藏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特点,它们对藏族学生的英语习得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对藏民族文化心理研究对我区的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藏族服饰吉祥文化特征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服饰作为藏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包含着大量的吉祥文化信息。根据藏族服饰特点及表现艺术,可以从服装佩饰、装饰符号和民俗服饰三个方面入手,探讨藏族服饰吉祥文化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及其历史根源,并揭示藏族服饰吉祥文化与原始宗教、藏传佛教、文化交融、民族心理及其情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土家族地区,由梯玛主持的"跳马"仪式在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发生变迁的情况下仍然相对凝周地保留了原初仪式的样貌,作为一种远古习俗的遗留,其承载的文化含量极为丰富,音乐现象尤为突出,隐含的土家族音乐、文化、历史、民俗、民间信仰等方面的文化意义广泛而深厚.以土家族跳马仪式音乐为调查个案,试图解读土家族地区巫傩并存、互补交融的音乐文化现象,探讨土家族民族音乐、宗教音乐的特殊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2.
侗族丧葬仪式是侗族人民的一项重要人生仪礼,它的内容和形式与侗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观念有着密切关系,反映了侗族社会的民间传统习俗文化。仪式音乐作为丧葬仪式的组成部分,在仪式过程中担负着不同类型的角色,有赞颂亡者功德、沟通人神对话等媒介的作用。解读龙额侗族丧葬仪式音乐文化,分析其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对了解和研究侗族丧葬仪式特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闽西上杭地区的客家"五音鼓乐"有着近200年的历史,作为一种鼓乐表演形式,广泛应用于民间礼俗活动中。五音鼓乐的传统曲目丰富,套曲《喜乐十四首》是建立在板式变化基础上的中、小型曲牌组合,每一曲都对应婚礼仪式不同环节,每个环节对调式、起落音和板式结构变化都有严格的要求;乐队中的两支唢呐组合,其音响具有较明显的二声部"支声"复调和"和音"性重奏特征;鼓声部灵活多变,在强拍(板)上鼓点少,弱拍(眼)上鼓点呈现出密集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陈述罗布人某些独特的传统婚礼习俗,在此基础上,采用历史比较法对婚礼中的跳火仪式与萨满教的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阐述对少数民族婚礼中的宗教仪式进行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模式作简要剖析,从三个阶段即分隔礼仪-边缘礼仪-聚合礼仪,逐一浅析从而得出对仪式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6.
Ceremony Chaos     
《海外英语》2011,(6):22-22
在各种颁奖典礼、演唱会等仪式上.出现过不少小插曲,有的温馨感人,有的搞笑幽默,有的令人费解疑惑。有的让人措手不及,这些小插曲让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7.
陈巴尔虎蒙古人过去的旧式婚礼是由父母一手包办,新郎新娘互不认识,甚至有的一次面都没见过。旧式婚礼的一大特点是禁止在同姓氏内部通婚,但不限制在姑舅亲之间的结合。在陈巴尔虎蒙古人的众多礼俗中,传统婚俗是其中最为复杂、内容最为丰富和精彩的一个。本文着重介绍具有代表性的陈巴尔虎婚庆风俗。  相似文献   

18.
《开放教育研究》2008,14(6):13-20
上海2008世界开放与远程教育论坛: 悉闻本次论坛在中国上海电视大学隆重召开,这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远程教育国际学术盛会。在此,我谨向出席本次论坛的五大洲40多个国家100余位校院长和数百名专家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向论坛的主办单位表示由衷的感谢!向支持协办的国内外组织机构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9.
御礼作为儒家“六艺”之一,是周代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周代的御礼有一套完整的体系,《礼记》、《周礼》、《左传》等书对御礼的主要仪节作了详细介绍,包括为国君驾车的主要事项、驾驭兵车的主要事项、“五驭”技巧等.御礼所包含的“善治其马”的思想也被引申到了如何善待百姓、治理国家的层面.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野调查,讨论了山东曲阜孔庙祭孔乐舞传统在近代的发明与延续过程.直到1957年,还是沿用清乾隆八年颁定的祭祀乐舞.1980年代复兴的祭孔乐舞已经转向观赏性.尽管2004年恢复的公祭采用了明代祭祀的传统元素,却完全是当代人制作的产品,应称之为"新"祭孔乐舞;家祭中的传统符号比公祭多.现代人发明祭孔传统的本质特征是重复、人为性和与过去建立连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