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科技信息》2004,(5):56-57
最近看了一个房地产商的广告,说: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觉得颇受启发,是啊,北京要发展经济,必须得有个基地,这样才能聚人才、成气候。中关村最近几年被盛赞为中国的“硅谷”,外界之了解中关村,是因为这里的信息产业,是因为这里有电脑一条街,是因为这里有好几个大的电子市场——不过,很多人却把它念成了“蛙谷”。有村,有“蛙谷”,还得有稻田,有种子,对不对?韩庚辰,就是在中关村搞种子的  相似文献   

2.
继上海倾力打造高科技“四谷”(硅谷、光谷、药谷、纳米谷)之后,又一项汇集高新技术的新“谷”——上海多媒体谷建设正式启动;上海多媒体产业化基地、上海市多媒体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在闸北区同时成立。  相似文献   

3.
离开北京到“硅谷”已有数月。由于对硅谷的幻想,加之中关村被冠以“中国硅谷”之名,便有了在中关村那种市场形象的想象。然而到了硅谷,发现完全不是那样。硅谷是一个集中了除“微软”之外的几乎所有的世界著名电子技术及高技术生产厂家的区域。有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韩国人办的,也有中国人办的。由此形  相似文献   

4.
硅谷指数是一种反映硅谷地区发展状况,分析硅谷经济成长与社区发展情况,突出挑战,从而为领导层和决策者提供分析基础的年度报告.本文基于对硅谷指数与中国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在设计理念、指标内容、体系结构、制定主体以及指标功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硅谷指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灵活应变”的结构体系、“社会组织”为主的制定主体等对中国国家高新区评级指标体系建构乃至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并还将会产生影响,多年来成为了中外学者的一个共识,也是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这一期和下一期的“科学文化”栏目里,我们希望能够就“21世纪里,中国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这一话题展开多学科学者的讨论。为有利于讨论,本栏责任编辑从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费孝通、季羡林的著作中摘录一部分作为附录,希望能够让读者看到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些大家学者对这个相关话题的一些思考。——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6.
2002年11月21日、22日,京沪两地从事科学文化研究的学者聚集上海,举行了首届“科学文化研讨会”。会后发表了“首届‘科学文化研讨会’学术宣言——对科学文化的若干认识”。此宣言的发表引发了大陆一些学者的关注,地质学家陶世龙在他的一篇题为“一份奇怪的宣言”文中置疑这次学术研讨会为什么可以称为代表会议?清华大学的赵南元将这12位正式代表冠以一个称号——“反科学文化人”。但在另一些学者眼中,他们认为此份“宣言”仍不足以对目前盛行于中国的“科学主义”及其危害构成根本性的动摇,虽然他们表示欢迎“宣言”的出场。 我们认为在科学权威高于一切的这个时代里,这12位学者“宣言”的背后,绝不仅是他们的勇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泛泛的意义。“宣言”提出的问题是值得我们、甚至是全社会、尤其是科学家们关注的。从这份“宣言”里我们会联想到这样一些问题,比如人们希望中的科学与现实中的科学其本质区别是什么?科学应该在整个人类多样性文化里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信赖科学与去信仰一门宗教之间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反科学是反科学中的什么?“科学主义”是现代人人都具有的一种精神气质吗?如果我们从前忽视了这些问题,或者即使曾经涉猎过这些问题,但在今天,当我们再次思考和梳理它们时,一定会丰富我们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科学应选择"和实生物"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科学在中国萌生较晚。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自然科学有了突发猛进的进展。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对基础和应用科学的研究经费投入稳定增长,已形成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力量。中国科学的现状、今后发展方向等问题引发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思考。本文以下的“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8.
硅谷是美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一颗明星。现在它已经成为成功的高技术开发区的代表,同时也是高技术研究开发方式的象征。近年来兴起的“硅谷热”,作为微电子技术特定发展阶段的产物总会逐渐消失掉,然而,在硅谷崛起中展现出的某些规律,却将继续影响着高技术产业未来的发展。探讨一下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规律,对高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武汉·中国光谷”自2000年确定为中国光电子发展基地以来,在结合自身产业技术优势和和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作为一个高科技园区,与美国的“硅谷”、印度的一些高科技园区以及国内的一些光谷相比,发展的速度还不是很快,对影响武汉光谷快速发展的一些内外因素做了一些分析,并且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硅谷”一词早已为中国人所熟知,但近年来伴随新经济的浪潮,“硅谷”又有了新的神奇魔力,步后尘效者趋之若鹜。美国国内的得克萨斯州奥斯汀、麻省的波士顿、华盛顿州的西雅图,都办起了自己的“硅谷”。台湾的新竹、英国剑桥也都标榜自己是从善如流的成功典范。北京的中关村、上海的浦东和深圳也都打起了“硅谷”的旗号。 未见其人,已闻其声 美国有两大股票交易所,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