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打工的九凤》是朱山坡写的一首关于诗人爱情的诗,但其中写的不仅仅是爱情,还写了底层边缘人物与文化精英人物所共同面临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这首诗和朱山坡的诸多小说在精神层面都相互指涉,通过底层人物的生存困境来揭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而这种精神困境在诗人身上具体表现为诗人与现实愈发紧张的关系。诗歌回归人的内心,通过人心灵隐秘地与现实联系着。  相似文献   

2.
苦难是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关注的主题,其中底层女性的情感困境同样得到有力的书写,但部分批评者指责底层文学有着夸大苦难及缺乏文学性的缺陷。对此,创作者和一些论者则提出了各自反驳的理由。笔者认为,新世纪以来的底层文学的主要问题在于思想资源的匮乏,其美学出路在于强化现代性眼光并且结合形式突破,这是新世纪文学的必由之路,对底层女性情感困境的书写理应如此,底层文学的美学出路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作为底层叙事的两部力作,《那儿》与《好大一对羊》有着相同的表层结构与话语方式:从表层来看,两篇文本都以“拯救”过程作为主线,以彼岸意象作为终结,在解蔽本土现实的同时解构了改革话语.而文本深层的底层仿像,则体现了真实性、普遍性的创作追求与标本化、符号化的叙事手法的内在矛盾.因此,底层叙事依然“在路上”——它的叙事策略与话语困局既体现了知识分子与底层接触的困境,也体现了中国本土现代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苏童的小说塑造了众多的底层人物形象,文章通过对其小说中的底层人物命运的分析,揭示苏童小说中底层人物在生存困境中孤独与抗争的姿态,进而探究苏童小说中人物形象类型化的原因。苏童小说中的人物类型化形成了苏童小说的独特氛围,孤独、虚无是苏童小说的底色。  相似文献   

5.
文化情境对当前文学底层书写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后现代与大众文化的共谋,颠覆原有的文化观念和文学叙事,给文学的底层书写造成困难的同时也孕育了爆发的机遇。当前文学的底层书写由微而显,但怎样摆脱文化上的困境、合理地表述底层仍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6.
“底层文学”创作是新世纪以来文学界的一个重要现象.“底层文学”创作也面临着一些困境,这主要体现在三点:过度的苦难叙事、城乡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以及对故事的过分追求.“底层文学”创作困境的形成有着复杂的成因,要改变这种创作困境,应该从世界文学创作的宝贵经验中吸取精神资源和营养.  相似文献   

7.
《海上劳工》是雨果发表于1866年的一部小说,较集中地体现了雨果的价值取向。本文聚焦主人公吉利亚特孤独与无语的生存困境,寻找他反抗困境的方式,并从中发掘其人生信仰及实现方式。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去看,吉利亚特是信仰的义士,主动选择牺牲与死亡使他最终实现了自我。  相似文献   

8.
余华小说充满了死亡、暴力与血腥,这是他解读这个世界的语码。传统的余华解读中偏重定论为余华受西方存在主义影响才有了小说中的这种意象。本文则站在他特定的时代高度、固有的人生经历及性格特点之上,认为余华通过对死亡、暴力与血腥的解读反映了一种形而上的生存困境,表达了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呼唤与渴望,在冷静面对死亡、暴力与血腥之后,他开始变得乐观,对人性的认识开始有了一定的转变,一种生存的坚韧与人性的成熟跃然纸上,也是余华“绝望之后的反抗”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9.
底层民众是杨逵小说叙述的重点,以1942年杨逵复出后发表小说为界,他小说中的底层民众形象出现了嬗变,1942年之前是被苦难残噬,被同情与待拯救的无知、无助者,此后则变为被仰赞的勤劳、勇毅者。1942年之前的底层民众形象是杨逵表达人道情感和进行社会批判的工具,折射出他早期作为左翼知识分子的政治精英意识;1942年以后理想化的底层民众形象则是他表达庶民价值认同的载体,体现了他对劳动及劳动者价值的肯定,寄寓他的劳动美学想象。  相似文献   

10.
人类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死亡困境,死亡意识激发和影响了古老的文学艺术,正由于人是向死而在,艺术家总是以最激烈的死亡之悲来表明他对人生的看法,西方形成了“以悲为美”的悲剧传统,中国文人也极力抒写“黍离之悲”。这种潜在于人类内心深处的死亡意识积淀于文学之中,形成了人类深刻的悲悯心理和生命意识,进而影响着后世的文学家。死亡意识的感性显现通过死亡意境的逐步拓展得到深化,在人物死亡之后达到高潮和颠峰。这时,文学作品本身的思想内涵和美学意义也同时达到高峰,读者和作者的共鸣也最为和谐。一、古老的文学艺术与死亡的对话与交流人…  相似文献   

11.
《远大前程》是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一部经典著作。小说生动地刻画了代表着英国底层阶级的主人公皮普对远大前程脱离困境的一种渴望和所历经的磨难。小说中的乔是不可缺少的次要人物,他出现的安排对小说中主人公的丰满成长有着至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致力于底层叙事的作家.他引入国民性改造的精神取向和他独特的人物塑造手法,以及他围绕作家与底层的关系所展开的一系列思考,构成了对当下文坛底层叙事的有益借鉴和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的《高兴》紧贴当下时代关注民生的强力呼吁,显示着一直以来最为文学所推崇的匍匐于大地的优秀品质,为我们里现了一个底层生活的辛酸故事,塑造了一个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崭新形象;美中不足的是,他的突破尝试也带来了写作中的叙事困境。  相似文献   

14.
吴浩然 《学语文》2014,(6):51-52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俄罗斯现代文学大师,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他在短暂的人生里写作了四百多篇中短篇小说,贵族官僚、知识分子、底层平民、盲流乞丐都曾纳入笔下,对沙皇时代末期的俄国作出堪称全景式的描绘。契诃夫擅长描写现实困境中的人物,尊重现实生活,再现现实矛盾。伴随着人物描写,动物形象也在他的小说里频频出现。契诃夫写动物,亦始终以写实性描写为主,选取动物的本体特征与社会属性,来充实小说的氛围与细节。  相似文献   

15.
陈应松的底层书写采用苦难集中化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底层的苦难与惨烈,与此同时,他也为我们展示了底层的各种神秘现象的深深畏惧。作为一个比较注重写作技巧的作家,陈应松的底层书写充满了浓厚的象征意味。他的底层书写表现了深沉的人道情怀,但是城市道德与乡村道德的二元对峙以及对于苦难的过于堆叠有时候也会削弱作品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16.
神秘·苦难·象征——论陈应松的底层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应松的底层书写采用苦难集中化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底层的苦难与惨烈,与此同时,他也为我们展示了底层的各种神秘现象的深深畏惧。作为一个比较注重写作技巧的作家,陈应松的底层书写充满了浓厚的象征意味。他的底层书写表现了深沉的人道情怀,但是城市道德与乡村道德的二元对峙以及对于苦难的过于堆叠有时候也会削弱作品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17.
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自面世以来,尤其是获茅盾文学奖以来,评论如潮,褒贬不一。《一句顶一万句》是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一种形象阐释,它揭示了人物存在的荒谬、孤独、虚无以及"为他"存在的处境,是新世纪底层叙事中,既关注农民物质生存困境,又深入探寻其心灵存在方式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18.
产业化、资本化是衡水模式的底层逻辑。从公私嵌合到多元合作,虽然不同阶段“衡水系”中学的组织形态与发展路径各有特点,但底层逻辑却是相同的。这种发展模式对基础教育的普惠性、均衡化与可持续性造成了冲击。衡水模式是制度与环境的产物,因而,要消除衡水模式的负效应,走出基础教育治理的困境,关键在于重塑公平、科学、可持续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19.
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在当前的底层叙事中独树一帜,他以民间化的立场来审视和评判现实社会,他对底层经验的表述,不是居高临下的怜悯与同情,而是充分介入到对象内部经验世界与情感世界之中,用切近底层的话语表述还原了底层生命个体的无望的真实。  相似文献   

20.
盛可以的长篇小说《北妹》,以城市底层打工女性为视点,关注打工女性的生存困境,展现了她们的沉重、苦难、封闭以及愚昧的生活历程,充分显示了作者对底层女性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