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教学的中心是学,认为“不好的教师是传播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有些未来学家认为,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学习方法、不会钻研问题、没有预见能力的人。这些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2.
“形象──抽象”过渡的启发教学策略王显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现代教学论也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是传授规律性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捷径。在这里,衡量一个学生学得好坏.就...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中心是学,核心是培养思维能力,还认为“不好的教师是传播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有人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学习方法,不会钻研问题、没有预见能力的人。这是需要我们深刻认识,认真对待的问题。近两年,我任教高中化学,发现多数学生缺乏自学能力,不会看书,不会查阅资料,不会归纳总结。因此,我就萌发了要在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增强学生自学能力的想法。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我从事语文教学三十年,三十年教学实践证明:改则变,变则通。教学要改,首先要“三改”:改注入式为启发式;改“一教”为“三教”;改他学为自学。三十年教学实践证明:“三改”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智力,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一、改注入式为启发式运用启发式,就是打开学生的思路,放手地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放胆地让学生追求真理,发现真理。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一个劣等教师给人奉送真理,一个优等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运用启发式,就是要教学生发现真理。启发式有三法:一是比较法;二是联想法;三是解剖法。  相似文献   

5.
如何衡量教学水平的高低呢?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评价标准:“平庸的教师给学生奉送真理,高明的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   “给学生奉送真理”,核心是教师对学生要“给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学生则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给予,学生接受。教师给予学生的手段是“硬灌”,教师把教科书中的定理、定律、公式、法则等,直接和盘托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会并记住这些知识。谁死记硬背的知识多,谁就能在着重考背功的考试中考得高分,因而教学质量也就高。显然,这是一种陈旧落后的教学观、质量…  相似文献   

6.
彭丽芬 《师道》2008,(1):39-39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学习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巧妙搭“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蒋志明 《现代语文》2006,(12):83-84
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腩力劳动带来疲劳。”要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要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而提问质疑就是其中的一种策略。学生提问质疑,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教学方法。朱熹早就指出:“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法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相似文献   

8.
引导学生走向教材。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要正确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材的“例子”功能,不应带着教案走向学生,而应带着学生走向教案。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非教材限定的标准答案;我追求的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非教师“奉送真理”。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传统文化意识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还不算抬举。“天地君亲师”,不仅将教师与双亲并论,而且将教师与苍天、大地、君主同列,这师道之尊严可谓神圣至极。韩愈给教师下的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在这个定义中,教师是俯视学生的,单向地承担着“传授解”的社会职责。现代社会提倡师生平等和教学民主,但“学生为主体”的另一面是“教师主导”,主导者,教师为主教导、引导、训导学生也。当然,谁都知道教师不是真理的化身,但许多人内心深处都认为至少应是真理的传令员。正是在这一“惯性…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注重向学生传授间接经验,其理论根据是“认识捷径说”。“认识捷径说”认为教学是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已知真理,走认识上的捷径——用少的时间获得多的认识成果,在这条认识捷径中所学的知识主要是间接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列宁也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的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教师热爱、尊重、信任学生,对学生真挚的爱,积极的鼓励,会心的微笑,殷切的期待,都会从心理上激励学生产生参与学习的情感。因此,情感化教学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弘扬学生主体精神,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虽然课堂教学和考试同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人们往往只注重课堂教学情感化,甚至认为考试根本无需情感化。随…  相似文献   

12.
赫尔巴特坚决反对18世纪启蒙时期出现的“自然教育”思想,他认为学生的身心智力的成长全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形式、阶段和方法的刻意加工和固定模式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他十分重视和强调教师权威的发挥以及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教师中心论”在我国也有久远的历史,许多学者们认为学生对教师只能恭敬从命,不能反问,更不能质疑。教师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权威,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计算机项目式教学的理论支持,1.现代教学论思想。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项目式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一种积极、炽烈的内在活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只有靠学生内在的“情感动力”,才能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内在的“情感动力”的激发,除教师在教材钻研上下功夫外,讲究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何发  相似文献   

15.
园丁语粹     
园丁语粹安庆市十里乡教委王老实,张斌“授人以鱼”不如“级人以渔”.拙劣的教师把真理送到学生面前,优秀的教师教学生自寻真理。教师应平等地爱护每一位学生,倘若允许教师偏爱的话,那也只能是对待后进生。课堂恰似舞台;教学宛如表演。师生同台,应多跳“集体舞”;...  相似文献   

16.
时代要求我们培养开拓型人才 ,以适应 2 1世纪的挑战 ,这就需要培养思维灵活 ,具有创造性应变能力的人 .数学是科学的皇后 ,具有抽象性、严密性、应用广泛性等特点 ,素质教育及数学教学的目的都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因此 ,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就是要认真抓好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斯多惠普说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笔者认为 ,只有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容易发现真理 .因此 ,要不要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好”“坏”的标准之一 .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是发挥学生…  相似文献   

17.
转化差生断想文登一实小于东,田明叶一、充分发挥情感功能在教学中的作用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当然,学生没有对“真理”的追求,也就不可能有全面的智力发展。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教师要与差生建立一种平等、友好和谐的...  相似文献   

18.
开展创造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石 《陕西教育》2003,(3):32-32
开展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新时代的呼唤。怎样开展创造性教学?这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应当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一、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开展创造性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即引导学生思考所学知识是否科学、有无局限性,并努力探讨所学知识在可能范围内的应用和发展。这是创造性教学同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相区别的主要特点之一。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就十分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他认为,“教育就是引导”。“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这种关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任务的不同,对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是主动者、支配者,是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权威。学生是被动者、服从者,是俯首贴耳、惟命是从的“小绵羊”。在这种关系下,不要说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甚至正常人格都难以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地掌握他们。”“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些话,是一百年以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讲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显见其思想的正确与深邃。现代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能力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