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师德能否量化考核需要分析两种情况:一是师德如果不能量化,它是在何种意义上说的;二是假定师德可以量化,它又是在何种意义上说的.就道德的真正内涵而言,师德是无法进行量化考核的,惟有在道德规范领域才可以实施量化考核;并且,这样的量化考核只便于实施道德惩罚而不便于实施道德奖励,从而消极地增进教师的集体道德,即它不能确保引导教师走向真正的道德,但至少可以防止教师集体的道德腐败.当前师德量化考核的关键在于界定考核的范畴和具体内容,为此,首当其冲的是要细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不断地进行技术上的制度调整.  相似文献   

2.
加强对教师师德的考核,符合教师的职业定位和对素质教育的政策引领。由于师德本身难以量化考核,制定量化考核标准面临着"虚弱"与"牵强"的指控。师德量化考核管理中出现了诸多问题,甚至还起到了负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中学师德量化考核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其原因,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促进师德考核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继湖南省教育主管部门明确绩效考核和师德挂钩后,湖南部分中小学开始使用智能绩效考核管理软件,量化考核师德。此前,湖南省教育厅为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意见,明确了绩效考核将和师德挂钩。在所有的考核指标中,师德位列第一位。稍后,湖南首次推出学校智能绩效考核管理软件,量化考核师德。  相似文献   

4.
《山东教育》2011,(11):61-61
2008年,教育部前部长周济说要将师德量化评判。到现在,“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真是让人感觉师德俨然是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了。我认为,师德是必需的,这是教师的职业属性所要求的。可把师德一下子提高为刚性制度,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  相似文献   

5.
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师德如何与时俱进、师德如何量化及教师道德培训问题.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制度规范是前提,教育引导是基础,教师的自觉性是关键.应区别对待师德理想、师德原则与师德规则等不同层次的职业道德,让不同层次的师德规范发挥不同的作用.要大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改善师德成长的社会大环境,以促进良好师德的形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6.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养,师范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意识. 文章对师范生师德意识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师德行为倾向进行了综合量化分析,调查发现师范生在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师德行为倾向表现出差异性,并提出了重塑教师信念,加强师德理想教育;把握课堂主渠道,提高师德认知;重视教育实践,历练师德品质;引导自我教育,提高自我师德意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优良的师德师风传统是一个学校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教育者师德师风水平的高低,是高校道德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基于在营销界成功的定位理论,通过问卷与数据的量化分析,来探究学生心目中优良师德师风的核心构成因素,分析提出进一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师德在绩效考核中被放到了首要地位,与绩效工资的分配挂钩。由于师德本身难以量化,师德考核标准面临着“虚弱”与“牵强”的指控。通过对南京市浦口区教育局领行的“浦口区教师师德评估标准”进行政策分析.我们建议各地在制定与执行师德考核标准时,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建立师德档案共享系统。  相似文献   

9.
职业道德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数字指标,而是一个标准,一个底线。现在很多学校都对教师师德进行了量化评比,包括学习笔记、学生给教师打分、教师互评、领导小组测评等,猛一看,好像很全面,而且以此为根据,给教师师德进行排名或考核等。其实,这样做是极不科学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王林 《文教资料》2013,(14):98-99
关于师德的讨论自古到今都有人不断说起,而且基本已经形成定论,但作者觉得师德问题还是存在值得进一步讨论的地方。本文立足于师德中"德"字"给予"的本意展开讨论,剖析教师给予学生知识的正确性、效率性等问题,量化地阐述师德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1.
师德建设是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头等大事,是公民道德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素质是师德的方向,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教书育人是师德的重点,为人师表是师德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规约到自律:教师专业道德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道德须从传统的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转换.教师专业道德蕴涵着教师的专业责任、道德品性和专业精神.教师的专业责任是一种规约下的承诺,教师以承诺规范自己并逐渐形成专业责任感;教师的道德品性是教师个体对道德的理解与诠释,通过实践活动中的道德行为体现出来;教师的专业精神以自律为核心,推动着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相似文献   

13.
章论述了师德建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及意义,讨论了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了当前师德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教师道德研究中,需要重视教师道德实践的研究。首先就是从教师道德理论到教师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包括教师个体对作为社会意识的教师道德的认可、内化和行为表现三个阶段。从第一到第二阶段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从第二到第三阶段是道德理想到道德行为即道德实践的过程。就教师的道德品质说,除了认知因素外,还包括着能力因素。教师品德能力最重要的是教师道德的认识能力、创造能力、评价选择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就教师的道德行为来说,需要我们正确认识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非道德行为、教师的有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傅宝英 《中国德育》2006,1(10):18-19,41
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简称品德测评。它是测评者采用科学的测评手段(工具),有目的地、系统地收集被测评者在某一时期主要活动领域内的品德特征信息,然后针对某一测评目标、体系做出数量或价值判断,或直接概括出个体品德行为独特性的过程。它既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的事实判断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教师的道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教师道德素养存在以下不足:道德囿于经验层面;专业道德素养欠缺;道德意识淡薄;道德敏感性缺乏。培育教师道德意应能力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路径。在道德意应能力的视角下,教师道德的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道德认知能力到道德意应能力;与外部建立的道德关系由被动到主动;道德人格从不完善走向完善。培养教师的道德意应能力,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应注重教师道德意识的发展,教师道德动机与需要的激发,教师道德情感迁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孙玲  姚建平 《中国德育》2007,2(10):57-59
对388名在校师范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师范生对德育柔性化管理,对师范学校教师形象、德育活动和德育环境普遍持认同态度。调查建议,师范院校通过加强师生团队训练、校园网络建设以及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德育柔性化管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教师德性相对于教师道德,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自我修养,自我陶冶,自我充实,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教师德性超越了教师道德的群体性,把“德”指向了群体中的个体。教师德性的提升有助于教育工作的改善,有助于学生道德的进步,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德性的提升,而教师德性的成长,又与教师的自律度、理解度、宽容心、责任心的提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的关键 ,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表现在思想上热爱教师职业 ,行动上做好本职工作 ,尊重学生 ,加强自我修养及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 4方面  相似文献   

20.
陈家生 《高教论坛》2002,(5):107-108,112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最根本的建设。认真抓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既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和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际行动,也是高教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保障。因此必须大家共同努力,深入宣传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从多方面入手来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实现以德治教,以德修身,以德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