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善变出高手     
崔德民 《垂钓》2004,(7):27-27
目前,广大钓友越来越喜欢休闲钓,休闲钓的比赛也就越来越多。笔者有机会参加了一次这样的比赛,在比赛中也发出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孙成波 《垂钓》2002,2(10):52-52
张君是我们几个钓迷中的老手,据说他6岁时就随着爷爷四处钓鱼了。每当侃起钓鱼经时,他总是一套一套的,大有一代“钓林”大家的风范。不过真正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是他的“钓手”记。  相似文献   

3.
看了近期来的钓鱼报刊,加上平时耳闻目睹,感到有关钓鱼比赛问题的议论不少。有的说,不少的比赛缺乏文化内涵,全国出现了一批职业钓手,赛去赛来都是老面孔,比赛中一味追求名次,硝烟味太浓,商业味很重;有的还说,比赛片面追求速度,鱼种单一,鱼越钓越小,钓小鱼苗,鱼的密度也越来越大等等。这些问题关系到我国的钓鱼活动的健康发展,需要进行探讨,统一认识。为此,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程德镒 《钓鱼》2004,(9):22-23
经过长期的摸索,我发现将盘子钩改成勺子钩,克服了集束式底钓钓组易埋入淤泥、饵钩分离和挂底的不足,使其所具有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
符兴肃 《钓鱼》2005,(12):34-34
钓鱼时经常要从鱼池里舀点水,用来调饵或洗手,但是,钓位通常离水面有一定落差,为了舀水,经常要绕道而行,有时还得攀岸附石,小心翼翼地爬高下低,特别是野钓时,假如掉进水中,后果会不堪设想。野钓时如果手边有一个长柄水瓢,这就方便多了。  相似文献   

6.
钓手百态     
程宁 《钓鱼》2007,(1X):10-11
在社会上能被他人称为什么什么“手”的,一定是在某些方面具有专长,自古而有之。现在中国钓鱼界又多了一个“钓手”。  相似文献   

7.
哥儿俩钓迷     
刘语 《垂钓》2005,5(7):23-23
有哥俩钓鱼迷,哥善用蛆虫,凡出钓必满载而归。弟见状向哥请求也用蛆虫钓鱼。  相似文献   

8.
我很喜欢到大自然的河溪中去钓鱼。去年夏天我使用一种很适合河溪钓的简单钓组(如图),取得了很好的垂钓效果,介绍如下: 竿可为中硬调手竿,一副线,两粒太空豆,较重的通心坠一个,单钩双钩均可。  相似文献   

9.
底浮之变     
江沉 《垂钓》2004,(6):19-19
  相似文献   

10.
我今年56岁,数年前因病退休,论爱好,惟有下棋与钓鱼。今年3月15日,一觉醒来,见满院阳光灿烂,第一反应就是:“今天真好钓鱼。”晨7时20分收到岳阳气象台短讯:气温18~26℃,西北风2~3级,还有四句赠语:“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桃李竞开,踏青佳日。”我喜不自禁,吃过早饭便邀钓友老李和小黄去钓  相似文献   

11.
长江南京段地形多变,对钓具钓法要求较高.近几年我常在长江钓鱼,对不同地形钓位选用适合钓具钓法有了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2.
按说本人断断续续钓龄不算短,虽然因缺少自主支配的交通工具,畏惧乘公交车远行人多拥挤,花钱遭罪.顾及颜面还不愿意搭乘他人的车辆.难以经常光顾人迹稀少、资源富饶的钓场~但由于虚心好学得到了钓友们的无私指教,钓技还是小有进步,所以每次出钓多少都会有些收获,时不时还  相似文献   

13.
吴芜 《垂钓》2005,5(2):16-16
“钓王杯”对邓刚来说更像是一个起点,在那之后,他就立志要从一个只会钓小鱼的“钓王”成长为一名全能的高手——今天看来,他做到了。  相似文献   

14.
磨磨蹭蹭,转眼间就到了暑假,勇敢的伙伴终于找到了,他是个小伙子,21岁.胆子大,钓瘾也大,家住老周那个屯,姓莫。  相似文献   

15.
特别的鱼星     
伏治友 《钓鱼》2005,(2):49-49
这是三年前发生的真实故事。初夏的一天,我们一行5人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这地方很美,青山苍翠,古树参天,林子里不时传来阵阵鸟鸣。一个长方形的水塘大约有十多亩,惹人注目的是塘边的高坎,有的由岩石自然形成,有的为人工砌就,高约1米,像一道围墙把整个塘面团团围住,阳光下倒印在水里,就像一块硕大的碧玉镶着一道金边。这塘里的鱼很好钓。鲫鱼不但多,而且个头也不小,一般都在200克左右,鲤鱼、草鱼、鳊鱼都有,还有乌鱼、黄颡。尤其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我们即将收竿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串特别的鱼星。鱼星颗粒不大,成并列的两行排着,行与行之…  相似文献   

16.
钓近与钓远,永远是困扰钓鱼人的一对矛盾。掌握适度,自然会获得丰收;运用不当,就很可能事与愿违。那么,到底钓远好还是钓近好呢?对于这个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绝不可一概而论和妄下断  相似文献   

17.
一位学钓不长的钓友偶获丰收,一回来就兴冲冲地前来向我通报战绩,把上鱼时的热闹场景有声有色地向我描绘了一番,尤其是对某种商品鱼饵的效用赞不绝口,在他看来似乎要比灵丹妙药还要灵。我想,他刚刚激发出来的钓鱼热情很可喜,但是还要让他知道“天有多大,楼有多高”的道理才是。于是,首先对他的热情和取得  相似文献   

18.
钓浅、钓深、钓荤、钓素、钓底、钓浮,只有辩证地看问题,才会有好的鱼获。一、钓浅与钓深这里的"浅"与"深",指的是垂钓时的钓浅滩还是钓深潭。其实,钓浅与钓深小仅与季节、气温、气压、水温、水压、水中的溶氧多少相关,而且与鱼类的生活习性相关。一般来说,在初春、仲春  相似文献   

19.
初学钓黑鱼     
张力鹏 《中国钓鱼》2000,(11):47-48
我的家乡在一个江南小镇。那年夏天,家乡小河涨水,从上游冲来了许多水葫芦,被小桥挡住了.越挤越多,一时间河面上绿影绰绰层层叠叠,满是水葫芦。偶尔也钻出几枝水葫芦花俏立风中,绿野中透出几点点像碧玉般不胜娇羞的粉红。微风过处,群英颔首,喜煞河边人。后来为了来往船只航行方便,把这片水葫芦疏散到下游去了。但是岸边依然有一溜儿水葫芦,竞生根落下户来,而且成了黑鱼的生  相似文献   

20.
田尧 《中国钓鱼》2000,(2):9-10
在北京,有一个为众多钓鱼爱好者所熟悉的人,年轻的管他叫“阎哥”,年老的管他叫“小阎”。其实,他的全名叫阎景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