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董明海 《收藏》2007,(7):141-141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史称“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在范阳称“大燕皇帝”,改元顺天。上元元年(760年)史思明为解决军费需求,大肆毁佛销铜以铸“得壹元宝”大钱,以一当开元百枚。后因“得壹”非长祚之兆,随改铸“顺天元宝”,也是以一当开元钱百枚。顺天钱的质地厚重,制作精整。作为一种军需货币,尽管只在占领区短暂流通了一年多,  相似文献   

2.
王泰初 《收藏》2013,(1):101-101
陕西关中地区出土的宋钱以北宋钱为主,大多数窖藏中还夹杂有少量南宋的“建炎通宝”“建炎重宝”“绍兴元宝”“隆兴元宝”以及金代的“正隆元宝”等钱。这一情况与北宋末南宋初金人入侵有关,这些钱币是人们为躲避战争,仓皇逃亡时所埋藏。当时关中沦陷较中原晚,这些钱币的时间下限在南宋初期的“隆兴”年间。1991年3月2 8日宝鸡市人民街邮电营业所盖楼施工时,离地表4米深的地下出土了“建炎重宝”和“钱树”及坩埚、铸钱残渣等遗物。  相似文献   

3.
巧得珍币     
我是一个钱币收藏爱好者,集藏各种钱币已有二十多年,我尤其喜欢收藏清末民初的老银币,我的收藏真经是:收藏除了必备的胆识和眼力外,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智慧,这样才能淘到珍品。记得2006年的秋天,我去上海云洲古玩商厦。几圈转下来,没有什么收获,正欲离开时,在此处设摊的老张叫住了我:"看看这东西值多少钱?"说着他小心翼翼地从包里掏出一枚银元递给我。我一看,惊喜得差点叫出声来,展现在我面前的竟然是一枚品相上好的民国时期发行的贵州省铸甲秀楼壹圆银币。经仔细端详,确定该币系真品无疑。我平时专门收藏近代老银币,对该币的背景资料还是  相似文献   

4.
叶耀中 《收藏》2001,(11):60-60
我从事金融工作30多年,酷爱收藏货币,职业和货币结下不解之缘,离休后,我在山西省太谷县孔祥熙宅园创办了个人钱币博物馆,展出的历史古钱币共1000多种,其中有春秋战国的特大型耸肩空首尖足币,大小“离石园足布”、“山阴釿布”,五代十国时期“天成元宝”,北宋铁母钱以及“银质政和通宝”、南宋“当十大宋通宝铁钱”、瘦金书“庆元通宝”背永钱,  相似文献   

5.
孙一民 《收藏》2006,(10):109-109
银元收藏与其他钱币收藏一样,讲究“真、精、稀”。“真”即真品;“精”指制作精美,图案,文字等蕴涵历史信息丰富,“稀”就是存世量稀少。不过银元中的珍品如“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三反版”“寿字双龙一两”,以及那些存世有数并未流通的“样币”等,一般收藏者难有机缘,应抱以平和心态,力所能及地在“专一”或专题收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陈瑞海 《收藏界》2013,(2):52-53
祥符通宝、元宝为北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铸行。祥符钱自古即被作为"吉祥钱"收藏或赠予,它象征祥瑞符命,寓福、禄、寿之意,男女青年也多作为定情之物。宋真宗在位二十三年(998-1021年),共用了四个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祥符通宝、元宝为他的第三个年号钱。祥符钱普品在一般钱币书中均有所载,以"祥符元宝"为主,见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及特大型  相似文献   

7.
《中国收藏》2023,(3):76-76
钱币,不仅代表财富,也代表文化投资,可以把钱币花掉,也可以把钱收藏起来无论您是钱币发烧友,还是收藏铁粉,在这里,您既可以“钱”会友,也能以“藏”交心。一刊在手,一举两得。订阅可通过邮局汇款订阅可通过银行转账单册邮购价40元(含挂号费)户名:《中国收藏》杂志社有限公司全年邮购价160元账号: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天宁寺支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1号0200024809201016538《中国收藏》杂志社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8.
程正航 《收藏》2001,(1):44-46
赤峰程正航先生.“统和元宝—中京伯文”钱牌在本刊亮相了。这枚钱牌,诸谱无载,千百年来的史料,钱币论文亦未提及.是一枚孤品.创见品。既是“孤品”,在赝品充斥的今日.必然要经过充分的论证.取得泉界的共识,方可承认其珍贵的历史价值。我想,有兴趣的人们尽可在它身上“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是好事.是完全正常的学术讨论。我想.程正航先生和泉界人士都会理解.因为真的假不了.假的也骗不过行家的法眼。  相似文献   

9.
王连根 《收藏界》2011,(3):68-69
唐王朝进入中期后,迅速由兴而衰,到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节度使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了历时八年(公元755-763年)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后,造成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市场凋敝,政府财政匮乏。"得壹元宝"与"顺天元宝"大钱,就是在这动乱年代产生的钱币。  相似文献   

10.
刘盛全 《收藏界》2011,(10):73-74
阜昌钱,是北宋末年刘豫被金人扶植为“大齐”皇帝时铸行的一种货币,计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种。小平称元宝,折二称通宝,折三称重宝,每种钱文分真、篆二体。阜昌钱币存世罕少,稀世难寻,不管哪一种钱币,据说都有赝品。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20,(10)
正在当前钱币收藏热中,最受藏家追捧的当数老银币。其中四川龙洋,简称"川龙",一向深受藏家青睐。尤其是四川龙洋中的珍稀品种,如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错版"3"银币、七钱二分"库"字无头车版银币、七钱二分折金版银币,被誉为"川龙三剑客"。对于这三种银币而言,一直有着"币商屯货,藏家沉底"的现象,这或许更会刺激川龙爱好者想方设法去寻找,进一步增加这三种银币的收藏热度。在四川钱币收藏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没有"川龙三剑客",就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川龙"藏家。尽管这个说法有失偏颇,但由此可见"川龙三剑客"在钱币藏家心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毛剑云 《收藏》2006,(2):96-96
我是一名以钱币收藏为主的爱好者,虽然虽然藏品尚不够丰富,藏识更是浅薄,但我怀着求教的欲望,于2003年借江苏省泰州市钱币学会在兴化举办展览之机,第一次将我的部分钱币藏品借一隅参展。通过这次参展,使我对“藏”与“展”的关系有较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张建功 《收藏》2010,(11):114-116
新疆因其独特的地理和历史原因,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奇钱珍品,唐大历、建中年间(766年~783年),在安西(今新疆库车)地区所铸造的“大历元宝”和“建中通宝”两种钱币,便是典型的一例。  相似文献   

14.
延晶平  杨新秦 《收藏》2008,(8):145-145
2008年4月初,凤翔县一农民在挖地时刨出了16枚古钱币。其内涵有唐开元通宝2枚,北宋祥符元宝2枚,成平元宝1枚,元丰通G2CK,其中折二钱1枚,元符通宝1枚,圣宋元宝1枚,政和通宝1枚,大观通宝1枚,宣和通宝折二钱1枚,金正隆元宝3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1枚极为少见的唐合背乾元重宝(见图)钱。这批钱币上限为唐开元通宝钱,下限为金正隆元宝钱。现就这枚合背乾元重宝钱进行介绍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正隆元宝”小平钱,金代海陵王正隆年间(1156—1160年)铸,面文楷书,旋读光背,铸制规整,质地精良,文字俊秀,有北宋大观钱的风韵,径24~25毫米左右,一般每枚重3.4克。其中大的版别不多,仅有一种“正”字末笔左端出头写法的,亦称“五笔正隆”,为古泉界所推崇,也为钱币爱好者所喜爱。钱币爱好者称“五笔正隆不在正,而看隆下生”,皆因其存世少见,素为藏家所珍视。  相似文献   

16.
珍币二品     
天雨 《收藏界》2010,(1):73-74
新发现的“大安通宝”西夏钱 最近在家里整理过去收藏的钱币时,发现了一枚珍贵的西夏汉文小平钱——“大安通宝”。此钱夹在一串明清两代钱币中,该钱币为青铜质,传世品,包浆熟旧,钱币表面呈现绿色并经风化腐蚀而显示出剥落的包浆。钱文直读,重4.3克,外径2.4厘米,厚0.15厘米,素背。“大安通宝”四字,字体笔划较谱微细,文字工整,  相似文献   

17.
老董观泉     
我是一名古钱收藏爱好者,也是《收藏界》"老董泉苑"栏目的热心读者,从此刊中我学到了不少钱币知识。本人藏有许多古钱,但因钱识浅薄,有些钱币还不能认定它的性质及收藏价值,今挑得三枚呈上照片,敬请董先生指教,今后  相似文献   

18.
北宋徽宗宣和年号的钱币,分通宝和元宝两大类,其中通宝钱铸量大,版别多,至今仍不少见。"宣和通宝"小平钱,折二钱,常见版别现时市价才1-10元左右一枚。但是,"宣和元宝"钱虽然版别也不算少,至今所见不下20余种,但各种版别的存世量都不多,而  相似文献   

19.
陈瑞海 《收藏界》2010,(8):73-74
在钱币界,为海内外所公认的有三大“孤品”银币,一为“奉天一两”,一为“吉字一两”,一为“云南庚戌”(注:该品银币上“戍”为误写,应为“戌”),而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云南庚戌”,它的全称为“宣统元宝庚戌春季云南造库平七钱二分”,背蟠龙珠光云纹。  相似文献   

20.
陈康 《集邮博览》2003,(1):52-5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同样唐代的钱币在中国货币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是因为唐高祖在武德四年(621年)废止实行了700余年的五铢钱制,开始铸行“开元通宝”,“开元”意为开新朝之元,开新币之元。“通宝”意为通行宝货,旧谱家亦将其释为“开通元宝”。通宝体系的钱币更新了五铢体系,一直沿用到废止方孔钱的使用,共实行了1300余年,以大钱为1两,革新了秦汉以来以廿四铢为1两的旧制,这是一项伟大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