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榛子·榛蘑     
榛子、棰子、平榛、山板栗,这一长串名子,其实都是一种植物结的果实——榛子,也就是桦木科植物榛的种仁。结榛子的植物叫榛,我们那个地方叫这种树为“榛材棵子”。榛材棵子,落叶灌木和小乔木,高也就一人多高,阔卵形的叶子互生,那香脆味美的榛子就长在这一对对互生的叶子的腋窝里。  相似文献   

2.
马粪包     
马粪包可不是为人拉车,供人乘骑的活蹦乱跳的马的排泄物,而是外部形状长得像马粪蛋儿似的一种植物,是菌类的一种。马粪包在植物科属里属灰包科,植物学上叫“网纹灰包”,医药学上叫“马勃”。可能就因为它长相跟个马粪蛋儿似的,老百姓叫它“马粪包”,也叫它“马屁包”。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讨论“文化之间需要有墙吗”问题的时候,使我想到《庄子·山木篇》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说:一棵长得奇形怪状的树,由于它不能成材,因此樵夫没有把它砍掉,它保存了下来。也就是说,如果它成材,就会被砍掉,而不能保存。另有一只不会叫的鹅,因为它不会叫,而被杀了请庆子师徒吃,这只鹅没有能保存下来。也就是说,它如果会叫,就会不被杀来吃,而能保存下来。于是庆子的弟子问庄子:那棵树因为没有用,而保存下来;这只鹅因为不会叫(按:也指没有用),而被杀了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办呢?庄子回答说:我们最好处于才与不才之间,这样好保存自己。这个故事说明事物只有相对的意义,没有绝对的意义。在讨论文化问题上,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应有“墙”,还是应“无墙”。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用中国哲学的规点看,“有墙”与“无墙”好象是矛盾的,但在中国哲学中“有墙”和“无墙”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从中国文化发展的总体上看,在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相遇时,它往往呈现出一种“在有墙与无墙之间”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要说子怡的事,肯定要涉及到我的父母亲。我的父亲叫章元孝,我的母亲叫李涿生。父亲在北京电信部门工作,是个很正统的党员、干部,母亲原来是幼儿园老师,因为身体不好,现在退休在家。母亲年轻的时候也算个美女。记得我们小时候在宣武区那儿住,邻居都管我妈叫“小华侨”。父亲就对我们说过:“你妈年轻的时候真漂亮。”  相似文献   

5.
喀什风情     
“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 这话一点也不假。没有什么地方能像喀什一样,具有那么浓郁的新疆民族特色。她就像一个小小的民间艺术中心,集聚了维族人民的智慧与风情,是镶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喀什位于帕米尔高原脚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西边,它的西南、西北三面临山,喀什噶尔河浩浩荡荡,从城南绕过,流向盆地,造就了南疆最大的绿洲。喀什的全称就叫喀什噶尔,突厥语意为“绿色的琉璃瓦屋”或“玉市”。  相似文献   

6.
有一座山,名叫青岩山(现叫张家界)。她的发现和开发,使湖南的对外交流找到了新的窗口,使湖南的旅游业有了再次启动的龙头。而作为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始,她则揭开了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新纪元。因此,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自她诞生的那天起,就有了“华夏第一园”的美称。从1982年9月25日到2002年9月25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已整整走过了20年的风雨历程。这20年,有过披荆斩棘的艰辛,也有过创业守业的困苦……这一路风雨兼程而来,终于有了今日的辉煌。而关于这座山的记忆,她的每一页都记载着可歌可泣的故事,她的每一页都记述着一种精神。 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园二十周年的春  相似文献   

7.
自舞蹈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走红之后,“原生态”一词使用率陡增。2006青歌赛中,“原生态”歌手异军突起,又给“原生态”加了一把火。顾名思义,那些未经加工、训练、雕饰、改造,原汤原水,原汁原味,本色自然的东西,或歌或舞,或曲或调,就叫“原生态”。其实,不仅歌舞有“原生态”,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原生态”,正因为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所以我喜欢。  相似文献   

8.
说起杭州百年老店山外山菜馆,一向对美食情有独钟的杭州人都知道,那里有几道鱼馔佳肴“八宝鱼头皇”、“精品鱼头王”和“极品鱼头皇”,品尝起来真是妙不可言。有句俗语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众人口碑。”“山外山”的这几道名菜,经广大顾客传扬,使得整个杭城都家喻户晓,他们说:“吃西湖醋鱼,要到楼外楼;吃笋干老鸭煲,要到张生记;吃千岛湖鱼头,要到山外山。”于是不少杭州人每逢节假日挽妻携子或呼朋唤友,慕名来到“山外山”品尝这些鱼鲜,以饱口福;后来名声越传越远,连那些对“吃”颇为讲究的上海人也风闻这道名菜,到了杭州便必到“山外山”…  相似文献   

9.
说"石"     
石 ,就是石头。炎黄子孙对它特别钟情 ,甚至有些崇拜 !远古流传下来的著名神话女娲补天就说到了石头。共工氏怒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 ,地维绝 ,天塌下来一大块。人类的祖先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先民认为天是石头的 ,可能因为天上有时往地下掉石头 (陨石 )。陨石较早的有名的记载便是“陨石于宋五”了。中国的四大文学名著 ,有三部谈到了石头 ,其中两部还以石头做了小说的主人公。举世闻名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主人公贾宝玉就是一块“无材补天 ,幻形入世”的石头。这是女娲补天剩下来的一块。一部《红楼梦》就是这块石头的“传奇”,就…  相似文献   

10.
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天目山,不仅是生态的典范,也是保护生态的典范。"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乡愁"里,天目山诠释着人类共同的情怀。在浙江临安,天目山山系主脉经昌化进入於潜,和缓低迴了一阵之后,山势迭升,骤然抬头,形成了东西两大主峰,一座叫东天目山,一座叫西天目山,这对孪生兄弟合称为天目山。天目山是浙西诸山之祖,素以"大树王国""物种宝库""灵山福地"名扬古今,现在还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与生物圈"国际  相似文献   

11.
快乐的喜鹊     
一日走在阡陌间,路小且窄,又坎坷着,崎岖着。但两旁的杨树,高大着,粗壮着,直冲天宇,大有与天穹相接之势。 突然,一阵“喳喳”声从身后追到身前。抬头一看,是一只喜鹊,正从大杨树的枝权上飞旋而下。“喜鹊叫喳喳,好事到我家”,人们从古到今就盛传着这种说法。眼前这只喜鹊在我前面不远处低翔,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好像怕我这城里人不识得眼前的乡间土路,迷失在农田里走不出去似的。我自然是满心欢喜,为喜鹊,也为我自己,因为,谁不想有“好事儿”像天上掉馅饼似的突然就落到自己头上?再说了,本来走在乡间的土地上,四周静悄悄,只有风儿吹过时,枯草才摇头晃脑,光秃秃的枝干也才摇曳那么几下。虽然色彩单调,但这自然的朴实,自然的本色,毫无做作的凌乱,  相似文献   

12.
吕志 《生态文化》2005,(3):14-16,24
在东北山区,有个叫二道沟的山沟沟,沟里住着十几户人家,有人家住的地方就得有个村名,那地方的人把村叫“屯”,这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屯就叫二道沟屯。  相似文献   

13.
丛笙 《职业圈》2006,(12):47
我是甘肃省一家淀粉厂的员工,一转眼,我做销售工作已经九年了。九年来,从当初的第一年吃“零蛋”,倒贴差旅费用7000元,到如今公司的“销售状元”、“先进生产者”,其艰辛不知付出了多少。这几年来,公司广大员工给我封了个外号叫“王千万”,因为每年我为公司销售的产品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最高时在2000年达到2300万元,占公司全年销售收入的近四分之一。这一年被公司评为“销售状元”,奖励了一套楼房。“王千万”的称呼,  相似文献   

14.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境内西北,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60多个,这里森林茂密,奇石遍布。自天柱山成为全国一座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全国森林公园”、“度假旅游区”称号以来,它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到这里度假、游玩。  相似文献   

15.
老人与蛇     
魏芬 《生态文化》2007,(6):57-58
在河北的北部,有一个叫面草沟的村庄。这个村庄坐落在坝檐上,远远看去村子就像吊在悬崖当中的一堆干咸菜。这里用“重山叠嶂”这个词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村子的中央涣涣流下,一直淌到深不见底的坝下。这条溪流养育着这个村庄的人们与悬崖间的无数生灵,为此,常常有凶猛的野兽因为喝水而出没这个村子。  相似文献   

16.
潘宁 《文化交流》2006,(2):37-39
很多年前,一位叫韩小梅的杭州画家为避战乱,领着他的家小去上海滩定居。韩小梅有10个孩子,其中5个是儿子,分别叫韩澄、韩敏、韩山、韩伍、韩硕。因为家境不宽裕,韩小梅亲自执教,在自家的几间屋里择出一房间作为“学馆”,让兄弟姐妹们在“学馆”里写诗、作画、赋文,间或飞扬起皮  相似文献   

17.
一浙江宁海有个剧种叫“平调”,平调有出传统戏叫《金莲斩蛟》,后来改编为神话剧叫《银瓶仙露》,戏里有个角色叫独角龙。独角龙的表演非常有意思,嘴巴里可含十颗猪獠牙,人们在台下看到:独角龙的嘴里先出现两颗,接着四颗、六颗渐次增多,能上下翻动,左右开放,颇有川剧“变脸”那样的“特技”和“绝招”,这绝招当地叫“独角龙耍牙”。浙东的观众若说起平调,最爱点看独角龙的戏了。若在乡间演出,男女老少便会奔走相告。“独角龙耍牙”成了平调的品牌,现在又被国家文化部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角龙这个名字有点怪,它是个什么东西呢?我在家乡…  相似文献   

18.
三清山写意     
对很多山岳风景区的理解,都是可以从名字开始的。如黄山,你可以想到这是由黄帝炼丹升仙的传说而得名的;庐山,则是表明山上房子多;而雁荡山则更为直白地告诉人们,这里有鸿雁栖息的湖荡。三清山也不例外,但看这三个字,就给人有清风、清静、清心的感觉,并自然而然地与道教联系起来。因为“三清宫”或“三清观”是道教的圣地,历来不知受到多少人的朝觐,三清尊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这三位道教始祖,其影响之大,在华夏大地是妇孺皆知的。我这几年到过很多的佛教名山,却很少去过道教名山。所以,当友人们选择三清山作为旅行地时,我便欣然从之。  相似文献   

19.
邂逅山菊湾     
袁琼 《生态文化》2012,(5):44-45
在见到那一片山菊花的瞬间,我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在梦里,因为在梦里这样的景象不止一次地出现过。但这次不是梦境,是真真实实的山菊花呈现在我面前,它们开在一面山坡上。山坡上没有树木,也极少有杂草,只有山菊花挤满山坡,风光无限地灿烂着,任由清香弥漫。开满山菊花的山坡下,有一个小村庄,村庄虽小,历史却很久远。村庄的北面是满坡的山菊花,南面则是一湾池水,村庄的人们叫它湾。有花  相似文献   

20.
云南金平县东南部有7座大山,除坪河山以外,其余6座山的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全部被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覆盖。堪称21世纪中国最后原始部落的“莽人”,就在这片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中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